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繼曹德旺之後郭台銘也搬去美國,中國製造業究竟怎麼了?

繼曹德旺之後郭台銘也搬去美國, 中國製造究竟怎麼了?

近日傳來重磅消息, 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赴美投資建廠已定於今年下半年動工。

此前, 其董事長郭台銘曾於4月赴美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 郭台銘1月間則透露, 鴻海考慮在美國成立一家顯示器生產廠, 投資可能超過70億美元。

鴻海集團, 郭台銘, 富士康, 這些名字加在一起, 毫無疑問成為中國OEM加工產業的標誌性企業, 所謂OEM就是客戶提供資料和技術, 你負責組織生產的加工製造業。 這也是中國經濟過去十幾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說白了我們的優勢就是我們的勞動密集性, 以及我們的人工便宜。 能夠組織大規模的生產, 而富士康在中國大陸有幾大廠區, 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員工, 已經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加工帝國。

但是, 這個模式隨著房價的上漲, 已經走到了破產的邊緣。 雖然工業廠區基本上都是地方支持的,

但工人的工資卻是在水漲船高。 不斷受到外界的干擾, 比如旁邊的小廠招工, 由於不能像富士康一樣包食宿, 所以必須給出更高的工資, 進而影響到了工人的選擇, 有些人就願意多賺一點錢, 暫時辛苦一點。 所以造成了產業工人頻繁流動。 而在社會上隨著房價上漲, 一切社會成本都開始上升, 年輕工人要想在工業城市落戶, 就要看到工資上買房的希望。 如果看不到希望, 那麼他們就不會產生歸屬感, 哪裡錢多就去哪裡, 反正產業工人技術門檻不高, 更多的都是生產線上的勞工。 反復培養新工人對於富士康來說, 成本無疑也是增加的。 另外, 製造業工人的工資底薪, 基本也都是2000元多一點, 所以要想多賺錢,
只能拼命地加班, 最近幾年生意不好, 連加班都變成了一項福利, 這也造成了很多工廠已經很難招到人, 更留不住穩定的人。 於是就變成了惡性循環, 你能幫工廠拉到新工人, 你才有加班的資格。 好好的一個製造業工廠, 卻走上了傳銷模式。

然而如今組織大規模生產已經越來越困難, 而工人成本也越來越向發達國家看齊了。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人口紅利消失, 路易斯拐點已經出現, 工人們會要求更多的福利待遇, 以及更多的收入, 而且工作人口勞動力減少, 本來就物以稀為貴。 人工工資本身就是不斷上漲。 東南亞的製造業崛起, 讓更多的競爭者出現, 我們失去了源源不斷的訂單, 就像富士康一樣,

訂單不足, 工人收入就受到影響, 就會繼續逃離製造業。 此外發達國家因為脫實就虛太嚴重, 頻發金融危機, 很多國家已經意識到製造業是經濟的根本, 更是就業的保障, 要想穩定本國經濟環境, 就要加大製造業的投入。 所以, 美國、歐洲、日本紛紛加大對製造業的吸引力度, 在全球範圍內爭奪優質的製造業企業, 不惜給稅收、成本上的各種優惠。 現在就像曹德旺所說, 除了人工, 美國的能源、土地、物流、金融成本大概都只是中國的一半。 此外國內資產價格的膨脹進一步擠壓著中國製造業的利潤。 綜合來看, 如今中國製造業的問題, 有時代因素, 有發展問題, 也有我們的失誤, 不忍心切除掉房地產這個毒瘤, 你的各種臟器都會受到壓迫,
別忘了資本是逐利的, 哪裡有成本優勢, 哪裡有更多的錢賺, 他就往哪裡跑, 你用民族情結的道德標準是關不住他的。

不過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中國製造業確實遭遇陣痛, 但是這也是轉型的契機, 君不見華為和阿裡巴巴這樣的新興產業模式仍舊不可阻擋的快速發展, 阿裡巴巴更是屢屢攻克國際技術難題在量子通信加密領域奠定了其無可撼動的霸主地位。 用馬雲的話說不是實體經濟不行了, 只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 這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 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 你不去追逐潮流就會被時代拋棄, 技術的進步必然導致社會生產率的提高, 你不能利用新技術提高自己的勞動生產率就註定不會有競爭力, 所以我們中國製造業一味的抱怨環境不好真的沒有意義,只有去適應環境才能取得長遠發展。

所以我們中國製造業一味的抱怨環境不好真的沒有意義,只有去適應環境才能取得長遠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