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處於同一時期的古希臘羅馬與中國春秋戰國,為何文化差異如此大?

古希臘羅馬時期, 與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 幾乎是處於同一個時間段, 為何中西方文化差異會如此之大呢?意識形態也如此大相徑庭?

古希臘羅馬, 信奉的是天神, 而此時的中國人, 信奉的是初期的儒家思想。 古希臘羅馬與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學形式也是風格迥異, 古希臘羅馬是神話, 而中國是詩。

中國的《詩經》

神話, 具有浪漫主義的特點;而詩, 是寫實主義。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 與兩者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緊密相關。

古希臘神話

古希臘羅馬是小國寡民的城邦, 而中國是地大物博的集中地形。 由於地多人少, 古希臘羅馬採取的是城邦制。 城邦制要求的是自由言論, 人民擁有很高的發言權和決定權。 換句話說, 城邦制就是民主, 由此古希臘羅馬經濟發展水準較高, 人民不用為一日三餐而發愁, 不用為生計而放棄理想, 所以古希臘羅馬的人民在空閒時刻會進行娛樂活動。

古希臘城邦

因為不愁生活, 他們肯定不會傷春悲秋, 他們有更高層次的追求。 休閒時刻, 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腦洞大開開始想像天上的生活, 於是他們用自己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思想, 開始勾勒一個個神話人物, 開始描繪一幅幅神話人物的生活圖景。 神話, 表達的是古希臘羅馬嚮往天上生活的反映, 是古希臘羅馬人民富裕生活之於想像的產物, 也正是他們不愁生計的寫照。

古希臘神話

而中國則不然, 中國雖地大物博, 但也人口眾多, 連片的土地要求人民必須採用精耕細作的生產模式, 中國人民生於土地, 也死於土地。 安土重遷的小農思想導致中國農民不敢輕易離開土地, 加上統治者繁重的徭役賦稅, 中國農民苦不堪言。 心中有鬱結, 必定要一吐為快, 《詩經》正是能成為中國農民一吐心中不快的載體。

由此擴散開來, 《詩經》成為了各個層級老百姓抒發心中憤懣之情的載體。

中國農民耕作

雖說古希臘羅馬與中國春秋戰國是處於同一時期, 但由於兩者經濟發展水準的不同, 政治制度的不同, 城邦制的古希臘羅馬經濟發達, 神話是為了消遣時刻的產物;而中央集權的中國民生凋敝, 戰亂不斷,《詩經》成為了抒發心中不快的載體。這根本的發展差異是因為環境不同、政治制度不同導致的。

戰亂不斷,《詩經》成為了抒發心中不快的載體。這根本的發展差異是因為環境不同、政治制度不同導致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