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哦!世界上最早的電影原來是它

文章來源:孫家民藝皮影社

光影千古

一口述說千古事

兩手對舞百萬兵

皮影戲, 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 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

在燈光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 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

表演時, 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 一邊操縱戲曲人物, 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 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 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在皮影戲的白幕上, 雖然舞動的都是平面偶人之影, 但其音樂與唱腔卻能使人情緒起伏。

皮影戲法溯源

環佩姍姍連步穩

帳前活見李夫人

兩千多年前, 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 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 終日不理朝政。 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 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 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

李少翁心中一動, 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 塗上色彩, 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杆。 入夜圍方帷, 張燈燭, 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 武帝看罷龍顏大悅, 就此愛不釋手。 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 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皮影戲法流傳

零口老孫家皮影社

代代永流傳

(社長孫景發(右三)與家人在一起, 藝傳三代)

零口孫家皮影社源自清光緒二十五年(1894年), 由華劇(碗碗劇)老藝人孫老五1909年創辦, 至今已近由百餘年歷史。 孫老五, 華縣人。 1909年即領唱(碗碗腔)皮影戲。 年老後由兒子孫景發繼續演唱。

社長孫景發今年74歲, 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都是在4歲左右跟隨他學習皮影表演。 最小的孫子孫偉繼承了爺爺和父親的表演藝術,

是社裡最年輕的成員。 一家人經常聚在一起切磋技藝。

(正在表演中的孫偉)

為了皮影的表演效果, 表演時需要一千多瓦的電弧燈一直照亮著白幕, 這樣一來, 本來就密不透風的後臺就更加悶熱了。 而投入表演的孫偉在唱出鏗鏘的調子時越發顯得他對皮影藝術的喜愛。

夢長安皮影戲院

青磚灰瓦, 清茶一杯, 老戲一段

在回民街熙熙攘攘的街道你會品嘗到各種美食, 看到西安本土其他的傳統文化。 但是你感受到了嗎, 在回民街, 有一個安靜閒適的地方在等著你的到來。

回民街西羊市, 夢長安皮影戲院。別有洞天的二樓小苑。在這裡,有最專業的孫家皮影社帶來的酣暢淋漓的表演。

青磚灰瓦,一個歷史的塵封

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閒情,是另一份沁人心脾的雅致

清茶一杯,老戲一段,茶後留香,曲後留韻

皮影藝術

有口無口口代口

似人非人人舞人

能拿起皮影在幕後舞動的人都是藝術家

皮影戲對表演的技藝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個影人的動作,還要密切配合場上的配樂,兼顧旁白,唱腔。

要練就過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師傅言傳身教,更加需要勤學苦練,積累大量 的實際表演經驗,要培養表演人才,甚至最終能組成一個皮影劇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夢長安皮影戲院。別有洞天的二樓小苑。在這裡,有最專業的孫家皮影社帶來的酣暢淋漓的表演。

青磚灰瓦,一個歷史的塵封

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閒情,是另一份沁人心脾的雅致

清茶一杯,老戲一段,茶後留香,曲後留韻

皮影藝術

有口無口口代口

似人非人人舞人

能拿起皮影在幕後舞動的人都是藝術家

皮影戲對表演的技藝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個影人的動作,還要密切配合場上的配樂,兼顧旁白,唱腔。

要練就過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師傅言傳身教,更加需要勤學苦練,積累大量 的實際表演經驗,要培養表演人才,甚至最終能組成一個皮影劇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