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恃才放曠的書法大家米芾對後世的影響

一、書法對後世的影響

自宋代以來, 米芾的書法影響可謂是舉足輕重。

學米書的第一家, 應推他的長子米友仁, 子承父傳, 頗有建樹, 小米的《動止持福帖》頗具老米風格。 米芾書法對後世的影響主要是在南渡之後。 據記載, 由於紹興天子訪求其書, 廣為收羅, 藏之內府, 始貴重於天下, 並命人鐫刻《紹興米貼》於是天下翕然學米。 張孝祥、吳琚、范成大、張即之、趙孟堅等先後取法米書, 頗有成就。 南宋孝宗、甯宗時代的吳琚, 高宗憲聖皇后的侄子, 太守郡王吳益之子,官至鎮安軍節度使, 判建康府兼留守,《書史會要》評他:“字劃類米芾,

而峻峭過之。 ”

米芾的影響不僅限於南宋, 與南宋對壘的金朝, 也盛行米書, 代表者為米芾之甥王庭筠。 王庭筠是米芾書法的追隨者, 研習米字又取法晉唐, 為世人所稱道。 他的書法深得米芾風格, 氣度不凡, 但鋒芒稍微險斂, 結構趨於端穩,

氣息平和舒緩。

元代書家極力復古, 回歸晉唐, 大都受趙孟頫的影響。 但白珽、張鐸、李元珪等人卻舍趙學米。 米芾《珊瑚帖》跋尾有元人施光遠書, 尚得大米遺意, 但運筆缺乏駿邁之勢。

明朝初期和中葉, 沿襲元代書派, 大體上仍不脫趙孟頫的風格, 此外, 宋克, “二沈”(沈度, 沈粲)之書, 亦頗流行, 之後, 學米漸眾, 因明人喜歡遊戲翰墨, 追求奔放縱逸, 米書正好迎合他們的這種性情, 其中, 董其昌, 王鐸成就最高, 影響最大。

清代碑學興起, 別開格局。 但帖學餘風未減, 書家卻能旁涉米芾以及其他名家書跡, 尋求屬於自己的藝術天地。 民國以後, 人們對米芾書法藝術和研究又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研究的領域也越來越寬。 尤其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

研習米書更是蔚然成風,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二、米芾的恃才放曠對後世警示作用

1、討硯——貪得無厭要不得

有一回, 身為書學博士的米芾接旨進殿, 替皇帝寫塊禦屏, 寫完後皇帝過來一看, 臉有喜色, 誇獎了米芾的書法。 米芾一看皇上高興, 就趁勢討封,

說道:“皇上的硯石被臣濡染, 陛下不能再用了, 請賞給臣吧。 ”皇上沒料到米芾竟像孩子似的討硯, 也就答應了他, 米芾高興得忘乎所以, 一邊謝恩, 一邊拿起硯石就揣進袍袖裡, 也顧不得弄一身墨汁, 看到他這副狼狽樣子, 皇上也笑了起來。

2、誆畫——弄虛作假做不得

米芾擅臨摹, 有時可達到亂真的地步。 有一回, 他借人一幅戴嵩的《牛圖》。 他臨摹了一幅, 就把真品藏起來, 把臨摹的還給別人, 幹這種誆畫的勾當對於米芾來說, 已不是第一次了, 因此, 他總認為有把握。

不料, 這一回外借《牛圖》畫的人也是位內行, 一眼就看出了破綻, 定要米芾送還原作。 起初, 米芾還想抵賴、裝傻, 後來聽那人說道:“我那張畫, 牛眼睛瞳子裡有牧童的影子, 你還的那張沒有, 所以知道是偽的。 ”這一下可打到了米芾的痛處, 他精靈一世, 卻不知道牛眼瞳仁裡尚能畫人影子, 咳, 沒辦法, 既已給人揭穿就認個錯吧, 於是老老實實把真跡還給了主人。

3、拜石——玩物喪志埋隱患

米芾一生搜集了許多奇石, 他愛石達到迷狂的程度了。

米芾到安徽無為做地方官時,鄉紳告訴他河邊有一奇石,因為不知道它的來歷,沒有人敢動它。米芾心裡暗喜,因為,他知道這塊石頭的來歷,趕緊請人把石頭搬進府來。石頭進府的那一天,安置在院內,米芾走上前去對石頭下拜,說:“吾欲見石兄二十年矣。”後來有位畫家畫了米芾拜石圖。

他調任到漣水當官後,米芾見這裡的奇石更多,有的崢嶸嶙峋,有的千姿百態。米芾上任第一天,剛進衙門,突見庭院裡有塊奇石,像個佝僂的老者。米芾一見之下竟不顧身份,得意而忘形,躬身下拜,口稱:“石丈。”他這一叫不打緊,把跟隨的差役嚇了一大跳。

同僚們見這樣玩石頭,都在背後議論他“疏於政事”。按察使楊傑也下來查訪,警告他不要迷戀奇石,說朝廷以千里付公,你竟終日弄石。米芾終是不聽,最後還是丟官了事。

4、傲慢——狂妄自大不可取

米芾是一位把書畫藝術看得高於一切的恃才傲物之人。但他 好高騖遠,尤其喜歡議論別人,往往談論別人以己之好惡武斷下結論。他在皇帝面前這樣說:“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乏逸韻,蔡襄勒字,杜衍擺字,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臣書刷字。”他對同一時期書家的評論暗含譏貶,表露了他偏激狹隘的個性特徵,也體現了他缺乏大家應有的氣度和風範。米芾一生學書,其基本觀點是貶唐尚晉。他貶唐的態度很過激,有些不近情理,以至於過於偏激固執。他曾說:“柳公權師歐不及歐遠甚,而為醜怪惡劄之祖,自柳出,世始有俗書。”他評徐浩之書,“大小一倫,就吏楷也”。評薛稷之字:“筆筆如蒸餅……醜怪難狀。”他評顏真卿以為“行字可教,真書便入俗品”,他甚至說:“歐、虞、褚、柳、顏,皆一體書也,安排費工,豈能垂世?”可見他卑唐到了何等地步。他的這些評論給人感覺有些固執己見,妄自議論,以己為斷!

米芾到安徽無為做地方官時,鄉紳告訴他河邊有一奇石,因為不知道它的來歷,沒有人敢動它。米芾心裡暗喜,因為,他知道這塊石頭的來歷,趕緊請人把石頭搬進府來。石頭進府的那一天,安置在院內,米芾走上前去對石頭下拜,說:“吾欲見石兄二十年矣。”後來有位畫家畫了米芾拜石圖。

他調任到漣水當官後,米芾見這裡的奇石更多,有的崢嶸嶙峋,有的千姿百態。米芾上任第一天,剛進衙門,突見庭院裡有塊奇石,像個佝僂的老者。米芾一見之下竟不顧身份,得意而忘形,躬身下拜,口稱:“石丈。”他這一叫不打緊,把跟隨的差役嚇了一大跳。

同僚們見這樣玩石頭,都在背後議論他“疏於政事”。按察使楊傑也下來查訪,警告他不要迷戀奇石,說朝廷以千里付公,你竟終日弄石。米芾終是不聽,最後還是丟官了事。

4、傲慢——狂妄自大不可取

米芾是一位把書畫藝術看得高於一切的恃才傲物之人。但他 好高騖遠,尤其喜歡議論別人,往往談論別人以己之好惡武斷下結論。他在皇帝面前這樣說:“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乏逸韻,蔡襄勒字,杜衍擺字,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臣書刷字。”他對同一時期書家的評論暗含譏貶,表露了他偏激狹隘的個性特徵,也體現了他缺乏大家應有的氣度和風範。米芾一生學書,其基本觀點是貶唐尚晉。他貶唐的態度很過激,有些不近情理,以至於過於偏激固執。他曾說:“柳公權師歐不及歐遠甚,而為醜怪惡劄之祖,自柳出,世始有俗書。”他評徐浩之書,“大小一倫,就吏楷也”。評薛稷之字:“筆筆如蒸餅……醜怪難狀。”他評顏真卿以為“行字可教,真書便入俗品”,他甚至說:“歐、虞、褚、柳、顏,皆一體書也,安排費工,豈能垂世?”可見他卑唐到了何等地步。他的這些評論給人感覺有些固執己見,妄自議論,以己為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