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你離優質金融男女,只差這一步的距離

想知道金融人最近都在讀哪些書嗎?想知道你離真正的金融大咖有多遠嗎?資訊碎片化時代, 系統的閱讀變得愈發重要。 小魔孤從大量的書目中精選出十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涉及商業興衰、華爾街金融故事、投資、工作與生活等領域。 希望能為你的智識生活提供一點點方向感。 放下手機, 去讀一本書吧, 也許並不會立刻改變你的人生, 但是只要堅持讀, 人生一定會有改變。

《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

這本書關於1634年荷蘭鬱金香狂熱和1720年“南海泡沫”事件(南海公司成立於1711年, 主要從事奴隸貿易。 該公司的股票曾經在市場上炙手可熱, 吸引了大批投資者。 1720年1月, 該股票從128.5英鎊飆升至1,000英鎊, 引起了空前的投機熱潮。 但同年9月, 股市狂跌, 該股票跌至124英鎊, 使許多投機者、破產等非理性狂熱現象的編年史引人入勝, 它深刻描繪了人類陷入投機狂熱的衝動。

本書除了對1636年荷蘭的“鬱金香瘋狂”、1720年英國的“南海泡沫”和1720年法國的“密西西比陰謀”這三次金融投機狂潮的故事作出了生動翔實的記述外, 還收集了大量從聖物崇拜、先知預言、煉金術、占卜術、催眠術士、“巫女”迫害、凶宅傳言, 直到十字軍東征這類群眾性癲狂從幻想走向幻滅的歷史故事。

《沸騰歲月:華爾街60年代牛市興衰記》

《沸騰歲月:華爾街60年代牛市興衰記》, 約翰·布魯克斯(John Brooks)著, 1973年出版。 布魯克斯是《紐約客》雜誌的已故撰稿人。 他深入分析了上世紀60年代的共同基金熱, 其自信的商業寫作手法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本書是關於20世紀60年代美國股市牛市的經典著作, 為今天的投資者講述了在整個20世紀60年代驅使股票價格上漲、把許多人變成百萬富翁的人物、事件、市場因素和時代趨勢的令人警醒的故事――直到1970年不可避免的崩盤。 那是屬於年輕人革命、增長和績效理念、投資快槍手和共同基金的10年, 見證了新股風潮、創造性會計、投資明星層出不窮以及聯合企業的10年。

作者約翰·布魯克斯把永遠改變了股市的人物、地點及其非常背景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其中包括:亨利·羅斯·佩羅一天之內損失4.5億美元, 相當於當時美國五大慈善資金以外所有慈善資金的總和。 索爾·斯坦伯格收購化學銀行的龐大企圖, 那段沸騰的歲月似乎沒有什麼不可能。 美國“最後的蓋茨比”埃迪·吉伯特自我毀滅性的失敗。 《沸騰的歲月》深刻剖析了股市中什麼改變了, 而人性中又有哪些永不改變。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一書是由勞倫斯·卡寧漢(Lawrence Cunningham)所編, 1997年出版(中譯本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巴菲特當然沒有寫過什麼書, 但他每年都要在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公司年報中給股東寫一封信, 總結在過去一年中的成敗得失。 從挑選經理、選擇投資目標、評估公司, 到有效地使用金融資訊, 這些信涵蓋面甚廣。 但是, 在美國法律教授勞倫斯人坎甯安將這些信援特定的主題加以組織整理著成本書以前, 、這些信中蘊含的思想並沒有引起本應獲得的廣泛關注。 巴菲特本人認為,這本書比到目前為止的任何一本關於他的傳記都要好,如果他要挑一本書去讀,那必定是這本。

《隨機漫步的傻瓜》

該書的作者是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於2001年出版。塔勒布在《隨機漫步的傻瓜》中指出:你的成功不見得是因為比其他人高明,而很可能是運氣的結果。開勞斯萊斯的搖滾樂手、把印象派畫作抬到天價的投機客,擁有私人飛機的企業家和牙醫相比,哪一個更富有?答案可能讓你吃驚:牙醫。因為他的職業生涯幾乎沒有什麼風險,可能出現的災難少之又少,也不會像投機客和企業家那樣垮臺,所以,牙醫其實相當富有。

塔勒布生活的最大特點是不確定性,隨機現象比比皆是,大起大落常常發生在須臾之間。當隨機性的黑天鵝出現時,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在一次失誤中回到原點。但我們天生傾向於忽視低概率事件的可能性,無論這些事件會引發多大的災難。《隨機漫步的傻瓜》以深刻獨到的視角,告訴你這個隨機世界的規律和運行方式。隨機性雖然無法避免,但我們可以學著接受它。就像在投資市場上,如果一個小概率事件可以帶來巨額回報,為什麼不在這個事件上持續下注呢?換一種思維方式,做“隨機漫步的傻瓜”,我們對人生的瞭解無疑將大為增進。

《聰明的投資者》

《聰明的投資者》,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著,於1949年出版(中譯本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格雷厄姆生於倫敦,成長於紐約,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他的《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這兩本書被公認為“劃時代的、里程碑式的投資聖經”,至今仍極為暢銷。格雷厄姆不僅是沃倫•巴菲特就讀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院的研究生導師,而且被巴菲特膜拜為其一生的“精神導師”,“血管裡流淌的血液80%來自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在投資界的地位,相當於物理學界的愛因斯坦,生物學界的達爾文。作為一代宗師,他的證券分析學說和思想在投資領域產生了極為巨大的震動,影響了幾乎三代重要的投資者。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格雷厄姆的信徒,因此,享有“華爾街教父”的美譽。該書最近由《Money》雜誌高級編輯傑森·茨威格(Jason Zweig)修訂,是“歷史上最好的投資書籍”。有了它,你或許什麼都不需要了。

《華爾街之子摩根》

《華爾街之子摩根》,瓊·施特勞斯著,2004年出版。這是一部很久以來就應屬於摩根的傳記著作:它權威、詳實地描述了摩根其人,如果沒有他那充滿支配力量的意志,美國的金融和文化將與今天的情況截然不同。這部著作文筆優美,並根據最新獲得的檔案資料歷經十年才撰寫完成,《摩根:華爾街之子》作者瓊·施特勞斯是一位獲獎傳記作家,她生動地再現了摩根的生活以及摩根的時代,透過令人敬畏的外表,揭示出了摩根完整的人性。圓鼻子的摩根與其說是一個金融大盜,不如說是為金融大盜提供工具的人。為J.P.摩根立傳的作者看到了他的不足,但同時認為,現代美國經濟的發展有很多要歸功於摩根。正是在摩根的帶領下,華爾街才擁有了如此之大的影響力。

《營救華爾街》

《營救華爾街》的作者是羅傑·羅文斯坦(Roger Lowenstein)該書於2000年出版。羅傑·洛溫斯坦在Smart Money雜誌工作期間,通過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幾位主要合夥人與6家主要參與救助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銀行高層人物的多次採訪,在一些著名經濟學家幫助下,成功地創作了此書。該書當年一上市,便轟動全球。至今仍被投資者、基金管理者、金融監管當局奉為經典。在本書所描述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故事背後,潛藏著和數理、統計、社會情景相關的許多非常嚴肅的問題。最至關重要的是,本書描繪了一幅金融文化的群像圖:控制著絕對不同尋常的一大筆資金的,事實上是一群非常普通的人。

《客戶的遊艇在哪裡》

《客戶的遊艇在哪裡》的作者是小弗雷德·施韋特(Fred Schwed Jr.)該書於1940年出版(中譯本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本書的作者小弗雷德·族維德是一位元職業交易商,在1929年的大崩潰中損失慘重,但是他又憑藉自己的經營頭腦擺脫了困境。本書對華爾街及其市民的生動刻劃在今天和在1940年首次出版時一樣正確。施維德把馬克·吐溫和H·L·曼肯的諷刺和友善天才地結合起來,栩栩如生地介紹了包括他本人在內的銀行家、經紀人、交易商、投資者、分析家和可憐的客戶們。在這本非常有趣的書裡,一位元原股票交易員透露說,股市中大多數專業人士都是貪婪、自私自利的傢伙,而大部分客戶都是貪婪的傻瓜。

《誰說大象不能跳舞?》

《誰說大象不能跳舞?》的作者是郭士納,該書於2002年出版(中譯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藍色巨人”IBM成立於1911年,長期以來被視為電腦的代名詞,堪稱美國科技實力的象徵。但是,郭士納在1993年剛剛接手IBM時,這家超大型企業因為機構臃腫和孤立封閉的企業文化已經變得步履蹣跚,虧損高達160億美元,正面臨著被拆分的危險,媒體評論稱其“一隻腳已經邁進了墳墓”。在郭士納掌舵的9年間,IBM持續贏利,股價上漲了10倍,成為全球最賺錢的公司之一。在此書中,郭士納第一次回顧總結了自己如何使IBM改天換地的輝煌歲月,既有只有CEO才能接觸得到的第一手內部資料,又有帶領一家巨型公司大步向前的高屋建瓴、深思熟慮的管理思想。對那些認為“企業文化”只是諮詢師口中令人費解的概念的人來說,這本書包含了一些寶貴的經驗之談。

《成功人士戰勝疲勞的秘密》

《成功人士戰勝疲勞的秘密》是史蒂文·貝格拉斯(Steven Berglass)的著作,本書作者史蒂文·貝拉斯博士具體分析了那些在商場、業界取得卓越成就的公司經理、中層管理者、律師、企業家們所面臨的“成功”問題:如何承受成功所帶來的壓力?怎樣面對無法創造更多成就感的事業?如何擺脫因成功而帶來的家庭、社會和人際關係的種種困擾?怎樣避免疲勞、失落和困惑可能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貝格拉斯博士通過分析眾多成功人士因為事業而感到壓力、負擔和厭倦的真實個案,對上述所有問題給出了有效的解決方安格實用的紓解方法。他指出,能否鑄就輝煌的人生,能否在優秀之後更為卓越,而不是被成功壓倒,主要取決於我們能否以最佳狀態應對人生中的一個個突發事件。真正的幸福是一個動詞,只有勇於迎接挑戰、創新和變化,才能創造卓越。戰勝疲勞也許就是從這本書開始。

《魔都孤魂》

《魔都孤魂》是一部原創金融網路小說。通過對人性的描述,講述了在股災的背景下,在魔都工作和生活的人面臨的悲歡離合,為廣大線民呈現股災回憶,揭示生命的意義。談到小說的創作初衷,小說作者復旦大學管理學博士何孝德這樣說道:“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令多少投資者為之癲狂!日復一日的忙碌與焦慮,強化了眾多投資者心中無限嚮往的一個夢想:抓住這個史無前例的牛市實現財務自由!為此,人性中的貪婪與恐懼在資本市場的跌宕起伏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多少投資者,從曾經的帳面巨額盈利到實實在在的巨額虧損,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經歷了一次完美的過山車行情,演繹著人生的悲歡離合。曾經的財務自由夢想,成了頗具諷刺意義的財務自由幻想。投資失敗不僅帶來巨大的生活壓力,而且時刻拷問著曾經的自信,以及生命的終極意義。作為一名金融從業人員,我想努力地將這種具有現實意義的投資者心路歷程展現在世人面前,嘗試用藝術創作的手法將金融與影視文學進行結合,意在提醒世人,不要為自己的貪婪所左右,而當在遭受重大的打擊之際,千萬不要喪失希望,只要人還活著,一切都還有重新再來的機會。”

巴菲特本人認為,這本書比到目前為止的任何一本關於他的傳記都要好,如果他要挑一本書去讀,那必定是這本。

《隨機漫步的傻瓜》

該書的作者是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於2001年出版。塔勒布在《隨機漫步的傻瓜》中指出:你的成功不見得是因為比其他人高明,而很可能是運氣的結果。開勞斯萊斯的搖滾樂手、把印象派畫作抬到天價的投機客,擁有私人飛機的企業家和牙醫相比,哪一個更富有?答案可能讓你吃驚:牙醫。因為他的職業生涯幾乎沒有什麼風險,可能出現的災難少之又少,也不會像投機客和企業家那樣垮臺,所以,牙醫其實相當富有。

塔勒布生活的最大特點是不確定性,隨機現象比比皆是,大起大落常常發生在須臾之間。當隨機性的黑天鵝出現時,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在一次失誤中回到原點。但我們天生傾向於忽視低概率事件的可能性,無論這些事件會引發多大的災難。《隨機漫步的傻瓜》以深刻獨到的視角,告訴你這個隨機世界的規律和運行方式。隨機性雖然無法避免,但我們可以學著接受它。就像在投資市場上,如果一個小概率事件可以帶來巨額回報,為什麼不在這個事件上持續下注呢?換一種思維方式,做“隨機漫步的傻瓜”,我們對人生的瞭解無疑將大為增進。

《聰明的投資者》

《聰明的投資者》,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著,於1949年出版(中譯本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格雷厄姆生於倫敦,成長於紐約,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他的《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這兩本書被公認為“劃時代的、里程碑式的投資聖經”,至今仍極為暢銷。格雷厄姆不僅是沃倫•巴菲特就讀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院的研究生導師,而且被巴菲特膜拜為其一生的“精神導師”,“血管裡流淌的血液80%來自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在投資界的地位,相當於物理學界的愛因斯坦,生物學界的達爾文。作為一代宗師,他的證券分析學說和思想在投資領域產生了極為巨大的震動,影響了幾乎三代重要的投資者。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格雷厄姆的信徒,因此,享有“華爾街教父”的美譽。該書最近由《Money》雜誌高級編輯傑森·茨威格(Jason Zweig)修訂,是“歷史上最好的投資書籍”。有了它,你或許什麼都不需要了。

《華爾街之子摩根》

《華爾街之子摩根》,瓊·施特勞斯著,2004年出版。這是一部很久以來就應屬於摩根的傳記著作:它權威、詳實地描述了摩根其人,如果沒有他那充滿支配力量的意志,美國的金融和文化將與今天的情況截然不同。這部著作文筆優美,並根據最新獲得的檔案資料歷經十年才撰寫完成,《摩根:華爾街之子》作者瓊·施特勞斯是一位獲獎傳記作家,她生動地再現了摩根的生活以及摩根的時代,透過令人敬畏的外表,揭示出了摩根完整的人性。圓鼻子的摩根與其說是一個金融大盜,不如說是為金融大盜提供工具的人。為J.P.摩根立傳的作者看到了他的不足,但同時認為,現代美國經濟的發展有很多要歸功於摩根。正是在摩根的帶領下,華爾街才擁有了如此之大的影響力。

《營救華爾街》

《營救華爾街》的作者是羅傑·羅文斯坦(Roger Lowenstein)該書於2000年出版。羅傑·洛溫斯坦在Smart Money雜誌工作期間,通過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幾位主要合夥人與6家主要參與救助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銀行高層人物的多次採訪,在一些著名經濟學家幫助下,成功地創作了此書。該書當年一上市,便轟動全球。至今仍被投資者、基金管理者、金融監管當局奉為經典。在本書所描述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故事背後,潛藏著和數理、統計、社會情景相關的許多非常嚴肅的問題。最至關重要的是,本書描繪了一幅金融文化的群像圖:控制著絕對不同尋常的一大筆資金的,事實上是一群非常普通的人。

《客戶的遊艇在哪裡》

《客戶的遊艇在哪裡》的作者是小弗雷德·施韋特(Fred Schwed Jr.)該書於1940年出版(中譯本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本書的作者小弗雷德·族維德是一位元職業交易商,在1929年的大崩潰中損失慘重,但是他又憑藉自己的經營頭腦擺脫了困境。本書對華爾街及其市民的生動刻劃在今天和在1940年首次出版時一樣正確。施維德把馬克·吐溫和H·L·曼肯的諷刺和友善天才地結合起來,栩栩如生地介紹了包括他本人在內的銀行家、經紀人、交易商、投資者、分析家和可憐的客戶們。在這本非常有趣的書裡,一位元原股票交易員透露說,股市中大多數專業人士都是貪婪、自私自利的傢伙,而大部分客戶都是貪婪的傻瓜。

《誰說大象不能跳舞?》

《誰說大象不能跳舞?》的作者是郭士納,該書於2002年出版(中譯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藍色巨人”IBM成立於1911年,長期以來被視為電腦的代名詞,堪稱美國科技實力的象徵。但是,郭士納在1993年剛剛接手IBM時,這家超大型企業因為機構臃腫和孤立封閉的企業文化已經變得步履蹣跚,虧損高達160億美元,正面臨著被拆分的危險,媒體評論稱其“一隻腳已經邁進了墳墓”。在郭士納掌舵的9年間,IBM持續贏利,股價上漲了10倍,成為全球最賺錢的公司之一。在此書中,郭士納第一次回顧總結了自己如何使IBM改天換地的輝煌歲月,既有只有CEO才能接觸得到的第一手內部資料,又有帶領一家巨型公司大步向前的高屋建瓴、深思熟慮的管理思想。對那些認為“企業文化”只是諮詢師口中令人費解的概念的人來說,這本書包含了一些寶貴的經驗之談。

《成功人士戰勝疲勞的秘密》

《成功人士戰勝疲勞的秘密》是史蒂文·貝格拉斯(Steven Berglass)的著作,本書作者史蒂文·貝拉斯博士具體分析了那些在商場、業界取得卓越成就的公司經理、中層管理者、律師、企業家們所面臨的“成功”問題:如何承受成功所帶來的壓力?怎樣面對無法創造更多成就感的事業?如何擺脫因成功而帶來的家庭、社會和人際關係的種種困擾?怎樣避免疲勞、失落和困惑可能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貝格拉斯博士通過分析眾多成功人士因為事業而感到壓力、負擔和厭倦的真實個案,對上述所有問題給出了有效的解決方安格實用的紓解方法。他指出,能否鑄就輝煌的人生,能否在優秀之後更為卓越,而不是被成功壓倒,主要取決於我們能否以最佳狀態應對人生中的一個個突發事件。真正的幸福是一個動詞,只有勇於迎接挑戰、創新和變化,才能創造卓越。戰勝疲勞也許就是從這本書開始。

《魔都孤魂》

《魔都孤魂》是一部原創金融網路小說。通過對人性的描述,講述了在股災的背景下,在魔都工作和生活的人面臨的悲歡離合,為廣大線民呈現股災回憶,揭示生命的意義。談到小說的創作初衷,小說作者復旦大學管理學博士何孝德這樣說道:“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令多少投資者為之癲狂!日復一日的忙碌與焦慮,強化了眾多投資者心中無限嚮往的一個夢想:抓住這個史無前例的牛市實現財務自由!為此,人性中的貪婪與恐懼在資本市場的跌宕起伏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多少投資者,從曾經的帳面巨額盈利到實實在在的巨額虧損,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經歷了一次完美的過山車行情,演繹著人生的悲歡離合。曾經的財務自由夢想,成了頗具諷刺意義的財務自由幻想。投資失敗不僅帶來巨大的生活壓力,而且時刻拷問著曾經的自信,以及生命的終極意義。作為一名金融從業人員,我想努力地將這種具有現實意義的投資者心路歷程展現在世人面前,嘗試用藝術創作的手法將金融與影視文學進行結合,意在提醒世人,不要為自己的貪婪所左右,而當在遭受重大的打擊之際,千萬不要喪失希望,只要人還活著,一切都還有重新再來的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