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四海八荒最有名的姑姑

作者:水水 / 秦朔朋友圈:qspyq2015

「日本人廁所崇拜, 中國人呢?」

都說日本人有獨特的廁所崇拜, 他們有幾乎全世界最乾淨高端的公共場所衛生間,

配備有溫水洗淨式馬桶、衛生紙、無障礙扶手以及馬桶墊圈消毒液。 日本有十萬神, 廁神也是重要的一位, 傳說很多, 稱她主生育, 如果廁所乾淨、舒適, 生的孩子就會漂亮;說她能助人開運發財;認為供奉她能保一年平安無事……至今, 日本人保有這種樸素的信仰。

吳曉波頻道的第一篇爆款文, 是《去日本買只馬桶蓋》, 點擊量為252萬多, 也位列他們三年內第一名。 國人除了迷信日本製造之外, 恐怕還有別的原因。

其實, 中國人比日本人曾經更崇拜廁神。 關於廁神, 中國民間有多重說法。 後帝、胥(帝嚳之女)、郭登、劉安、戚夫人、紫姑等均以廁神的名義記載于《異苑》《雜五行書》《荊楚歲時記》《幽怪錄》《通幽記》《齊東野語》《月令廣義》《顯異錄》等古籍中。

「為什麼有廁神?」

當土壤不再肥沃, 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在播種和收穫之間加了施肥環節, 肥料最直接也是最好的來源就是廁所, 農耕文明有土肥崇拜, 自然也有廁神崇拜。 古人對茅廁雅稱為“五穀輪回之所”, 他們相信必然有個神棲息在那裡, 能預測糧食、蠶桑的發展, 甚至是個人的前途。 上古到六朝之前, 廁神多為男性形象。 而唐代以來民間流傳最廣的廁神是紫姑。 是的, 四海八荒最有名的姑姑, 不是白淺, 是紫姑。

幾千年來, 生活不過吃穿住行, 吃喝拉撒。 吃喝有灶神, 拉撒自然有廁神。 商業再發達, 科技再發展, 人的基本需求就只有這些, C'est la vie(法語, 這就是生活), 在這個物質富裕的年代, 吃喝成了社交的主流, “拉撒”還在隱秘中, 進化中, 它依然在暗中窺視著人的本性。 也許, “拉撒”處理好了, 哲學也就發達了, 社會也就文明了, 精神需求也能滿足了。 也許, 越是污穢的地方, 越純潔;而越純潔的地方, 越污穢。

「紫姑是如何飛升上仙的?」

根據唐《顯異錄》記載, 紫姑是萊陽人, 叫何媚, 字麗卿。 壽陽刺史李景納她為侍妾,

何媚年輕漂亮, 在李景家中遭到原配妻子曹的嫉妒。 不久, 大老婆終於起了歹毒之心, 於正月十五的夜間, 將何媚殺死在茅廁裡。 老天爺憐憫她, 命她為廁神。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晚上, 人們一方面祭祀, 一方面迎接廁神紫姑。 傳說紫姑頗有靈氣, 倘對著廁神占卜諸事, 能知禍福。 據傳誕生于長江流域, 但民間信眾廣泛, 遍及華夏各地。

且留一些疑問, 為什麼一個冤死的亡魂可以飛升上仙?僅僅是老天憐憫嗎?她的靈氣是從哪裡來的?

林繼富:《紫姑信仰流變研究》,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信紫姑, 得什麼?」

紫姑的特性是她柔弱不幸又靈異非常。 “占眾事”、“卜未來蠶桑”是人們賦予她的神性。 人們向她蔔心事、問年成、問休咎(吉凶)、蔔歸期、問仕途等,

有詩為證:

蔔心事:宋無《無題效李商隱》“無人商略心頭事, 潛向花間卜紫姑”。

問年成:査慎行《鳳池吟》“漸人家門巷, 紫姑神降, 閑卜豐登”。

問休咎:方回《上元立春》“可待紫姑問休咎, 買牛西崦課兒耕”。

蔔歸期:畢仲游《得來書有感因成四十字呈儀仲宣仲》“歸期試問卜, 見說紫姑靈”。

問仕途:洪邁《夷堅志》“吳奉紫姑神甚謹, 每言事多驗。 邑人吳仲權將調官, 請扣所向, 箕箸既具, 但畫龍與羊各四。 虎臣曰:“龍者, 君象;羊者, 仕途祿料也。 子必面君登朝矣。 ……仲權私謂辰未年或可奮發, 及赴部, 乃注龍陽丞”。

民間正月十五祈祭紫姑的儀俗程式包括:做一個代表紫姑的偶人, 到廁所裡或豬欄邊念祝詞迎紫姑, 感覺到受眾提著的女偶人份量加重了就表明女神已經降臨了, 然後就可以向紫姑問卜了。

那時的人們有事沒事,大事小事都可以問一問紫姑。早在宋代,就有人懷疑紫姑是否靈驗,但這都不妨礙人們繼續在正月十五迎紫姑,一來在過年時候問問來年討個吉利,尋求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慰藉,二來是借此作為文娛活動,原來迎祭儀式很嚴肅,要“溷廁之間必須靜”,後來,娛樂性增強,大家都敲鑼打鼓,拍手歡歌,有部分地方還將迎紫姑與鬧元宵、猜燈謎結合起來。

於是,紫姑不是高高在上的神靈,她非常接地氣。在民間大眾心裡,信紫姑,得歡樂!看到這裡,你可能會驚歎了,為什麼一個冤死的亡魂會最後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安慰的神仙?

連著上文的兩個疑問一起試圖回答一下,其一,正如目前興起的“負能量”感動人的照片、文章等,宇宙90%的可能都是暗物質,也許,它更加真實地彌漫在每個人的生活中。《竇娥冤》等冤情更容易被歷史紀念,因為它給人持續帶來源源不斷的情感。而有時候,把憐憫、同情等轉化成一個偶像去紀念並且隨著時間推移去豐富它,更能長久。

其二,民間歷來有傳播力量,而宗教是最厲害的傳播方式,善男信女綿延不絕,塑造宗教偶像的過程,就是最強大的傳播與行銷。看最近百雀羚在正面行銷上取得了3000萬的點擊之後,又用了反轉的方式,再度掀起行銷高潮,其實,這個感覺很像是民間信仰傳播方法。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信其有,就有,信其無,就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每個都免不了會被問起。此外,這類行銷要傳播理念和創新,利益他人及公共才華。請繼續看下文。

「紫姑是如何飛升上神的?」

紫姑還是何媚的時候,就是才女,能讀書寫作。做了神靈之後,更是沒有一位神靈如她一般多才多藝,琴棋書畫詩樣樣精通。

宋代對於紫姑的文采崇拜溢於言表,多處記載紫姑卓越的才華。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二一中記載“能文章,頗清麗,今謂之《女仙集》,行於世,其書有數體,甚有筆力……善鼓箏,音調淒婉,聽者忘倦……近歲迎紫姑仙者極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詩,有極工者,予屢見之,多自稱蓬萊謫仙,醫蔔無所不能, 棋與國手為敵。”蘇軾《子姑神記》,“詩數十篇,敏捷立成,皆有妙思,雜以嘲笑”……

紫姑就是在宋代士大夫的想像力供養下飛升上神的,而且是四海八荒第一個文娛女神。除了她在民間傳播中獲得地位之後,她一度在士大夫傳播圈子裡也成了第一紅人。在文藝領域,有掌管文字的倉頡,有管理梨園的二郎神,有主科舉的文昌帝君,但沒有負責詩歌、舞蹈等正宗神仙。紫姑就充當了兩宋士大夫的信仰裡的鍾情的詩仙。兩宋之後又重新歸入單一的坑廁之仙。

唐宋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科舉取士詩歌也是重要考試內容。紫姑的詩,不是她顯神靈而作,而是士大夫所作。在宋代,占卜形式異常豐富:相術、陰陽、占夢、相宅、九宮、碌命、葬術、測字等不一而足。紫姑占卜科舉,有些人問她考試結果,更有甚者問她考試題目。文人士大夫常作為扶乩者(神明附身),假借紫姑之名作詩,男性的才華需要在仕途之外再找一處平臺棲息,有一部分女性是男性的傾訴物件。

紫姑不幸遭遇的同情、士大夫科舉失敗或官場失意,兩者是有同病相憐的身世之感的。紫姑是文人士大夫自身的映射,是展現才華的平臺。紫姑成了宋代的真正的才藝女神。到明清,人們還能向她乞子、乞巧,她真正成了女子的全能神。民間流行的基礎上再去賦能,這是士大夫接地氣的地方,文藝不離生活,不離大眾,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為什麼紫姑成了紫姑?」

中國的神仙都是被賦能的。民間大眾信仰和文人士人信仰,都是各取所需。各取所需的背後,都是自古而來的哲理和經驗。對於民眾而言,他們就追求幸福豐收快樂,對文人士人而言,他們就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人都是過程艱辛、結果完滿的信奉者。

中國古代文人一向有“臣妾情節”抑或說“美人君子”比喻,屈原在《離騷》裡以美人自比“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司馬相如在《長門賦》裡有“妾人之悲”,曹植在《七哀詩》裡發出了“賤妾當何依”的感慨。蘇軾拔高了女廁神內心世界的厚度,她雖然含冤而死,但不是一味悲戚,而是詼諧機智,洞達一切,有個人追求且服務別人。

曾經有個小學生問題,為什麼壞人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好人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因為中國人都是從結果導向,倒推過程的,結果完滿就好,過程一定是艱辛的,無論是壞人放下屠刀,還是好人經過八十一難。雖然紫姑生前,含冤而死,也許那個時代潛在的同情弱者和珍惜才華的人文關懷使得她飛升上仙,並富有靈性。

「為什麼紫姑成了小青,而小青成了黛玉?」

紫姑之後還有小青,小青也是文人塑造出來的,但卻是千百年來對紫姑文化的延續。才女文化是中國儒家文化的鏡子。清代乾隆年間,會稽人陳東寫了一部雜劇《紫姑神》,這是第一部以紫姑傳說為題材的戲劇作品。作品裡的紫姑被重新改編,她被設定為揚州人,通詩賦,後被魏子胥納為妾,卻被大婦所妒,大婦將她安置在廁所邊的一間陋室居住,並將她虐待致死。

小青,小時候喜歡讀書,懂音律,也會下棋。16歲的時候嫁給杭州人馮生為妾,大婦妒忌。有一天帶小青到天竺,並將她藏匿在孤山佛舍,讓一個尼姑陪著她。小青一人僻居,整日看《西廂記》《牡丹亭》消遣,她把自己當成了杜麗娘,經常臨池照影,對影自憐自傷,抑鬱哀怨,焚燒詩稿,請畫師給自己作畫繡像,還是留了《焚餘集》,寫著“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需憐我我憐卿”。後來就生病了,吃不下東西,每天只能稍稍吃點梨汁,18歲亡。

在清代,小青形象開始影響到紫姑傳說。在《療妒羹》等作品中小青的出生地就是揚州。這裡再講一個“揚州瘦馬”的故事。當時的揚州鹽商聚居,富甲一方,他們的富足養活了一大批行業,也包括養“瘦馬”,即先出資把貧困人家面貌姣好的女孩買回來調習,教他們歌舞、琴棋書畫,長成後賣給富人做妾等,賣出是買入的50至100倍。類似《人民的名義》裡頭大高、小高的。明朝的妾與妓才華橫溢的人很多,如董小宛、柳如是、李香君、顧眉生、寇白門、馬湘蘭、薛素素、卞玉京、陳圓圓等大批才媛。才華才是歷史的資本。

有說林黛玉的原型是馮小青。黛玉是二月十二日,即她生日當天,賈寶玉、薛寶釵大婚之時,淚盡而逝。農曆二月十二日,花朝節,傳說為百花仙子誕辰。從廁神到花,在中國歷代文人連續創作、想像力解放、人文關懷中,糞土裡面不再培養糧食,而是長出了鮮花,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看來也是有典故和哲學內涵的。

才女的才能千姿百態,歷經時代變遷,不光是琴棋書畫,而是在社會角色慢慢疊加中,各方面都展現有靈性的、創新的一面,做母親傳承母教女學,做企業有女性管理者特質……所謂有靈性的生命,大概就是高情感投入,高時間投入,全心全意付出。女性留在歷史裡的最好的資本就是才華及將其傳承給下一代,而才女文化或者是中國文化的鏡子。

水水的此系列寫作:

中國才媛指南| 才子佳人式財務自由

願列子保佑範雨素| 不要高小琴,要阿信 | 戴西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然後就可以向紫姑問卜了。

那時的人們有事沒事,大事小事都可以問一問紫姑。早在宋代,就有人懷疑紫姑是否靈驗,但這都不妨礙人們繼續在正月十五迎紫姑,一來在過年時候問問來年討個吉利,尋求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慰藉,二來是借此作為文娛活動,原來迎祭儀式很嚴肅,要“溷廁之間必須靜”,後來,娛樂性增強,大家都敲鑼打鼓,拍手歡歌,有部分地方還將迎紫姑與鬧元宵、猜燈謎結合起來。

於是,紫姑不是高高在上的神靈,她非常接地氣。在民間大眾心裡,信紫姑,得歡樂!看到這裡,你可能會驚歎了,為什麼一個冤死的亡魂會最後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安慰的神仙?

連著上文的兩個疑問一起試圖回答一下,其一,正如目前興起的“負能量”感動人的照片、文章等,宇宙90%的可能都是暗物質,也許,它更加真實地彌漫在每個人的生活中。《竇娥冤》等冤情更容易被歷史紀念,因為它給人持續帶來源源不斷的情感。而有時候,把憐憫、同情等轉化成一個偶像去紀念並且隨著時間推移去豐富它,更能長久。

其二,民間歷來有傳播力量,而宗教是最厲害的傳播方式,善男信女綿延不絕,塑造宗教偶像的過程,就是最強大的傳播與行銷。看最近百雀羚在正面行銷上取得了3000萬的點擊之後,又用了反轉的方式,再度掀起行銷高潮,其實,這個感覺很像是民間信仰傳播方法。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信其有,就有,信其無,就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每個都免不了會被問起。此外,這類行銷要傳播理念和創新,利益他人及公共才華。請繼續看下文。

「紫姑是如何飛升上神的?」

紫姑還是何媚的時候,就是才女,能讀書寫作。做了神靈之後,更是沒有一位神靈如她一般多才多藝,琴棋書畫詩樣樣精通。

宋代對於紫姑的文采崇拜溢於言表,多處記載紫姑卓越的才華。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二一中記載“能文章,頗清麗,今謂之《女仙集》,行於世,其書有數體,甚有筆力……善鼓箏,音調淒婉,聽者忘倦……近歲迎紫姑仙者極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詩,有極工者,予屢見之,多自稱蓬萊謫仙,醫蔔無所不能, 棋與國手為敵。”蘇軾《子姑神記》,“詩數十篇,敏捷立成,皆有妙思,雜以嘲笑”……

紫姑就是在宋代士大夫的想像力供養下飛升上神的,而且是四海八荒第一個文娛女神。除了她在民間傳播中獲得地位之後,她一度在士大夫傳播圈子裡也成了第一紅人。在文藝領域,有掌管文字的倉頡,有管理梨園的二郎神,有主科舉的文昌帝君,但沒有負責詩歌、舞蹈等正宗神仙。紫姑就充當了兩宋士大夫的信仰裡的鍾情的詩仙。兩宋之後又重新歸入單一的坑廁之仙。

唐宋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科舉取士詩歌也是重要考試內容。紫姑的詩,不是她顯神靈而作,而是士大夫所作。在宋代,占卜形式異常豐富:相術、陰陽、占夢、相宅、九宮、碌命、葬術、測字等不一而足。紫姑占卜科舉,有些人問她考試結果,更有甚者問她考試題目。文人士大夫常作為扶乩者(神明附身),假借紫姑之名作詩,男性的才華需要在仕途之外再找一處平臺棲息,有一部分女性是男性的傾訴物件。

紫姑不幸遭遇的同情、士大夫科舉失敗或官場失意,兩者是有同病相憐的身世之感的。紫姑是文人士大夫自身的映射,是展現才華的平臺。紫姑成了宋代的真正的才藝女神。到明清,人們還能向她乞子、乞巧,她真正成了女子的全能神。民間流行的基礎上再去賦能,這是士大夫接地氣的地方,文藝不離生活,不離大眾,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為什麼紫姑成了紫姑?」

中國的神仙都是被賦能的。民間大眾信仰和文人士人信仰,都是各取所需。各取所需的背後,都是自古而來的哲理和經驗。對於民眾而言,他們就追求幸福豐收快樂,對文人士人而言,他們就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人都是過程艱辛、結果完滿的信奉者。

中國古代文人一向有“臣妾情節”抑或說“美人君子”比喻,屈原在《離騷》裡以美人自比“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司馬相如在《長門賦》裡有“妾人之悲”,曹植在《七哀詩》裡發出了“賤妾當何依”的感慨。蘇軾拔高了女廁神內心世界的厚度,她雖然含冤而死,但不是一味悲戚,而是詼諧機智,洞達一切,有個人追求且服務別人。

曾經有個小學生問題,為什麼壞人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好人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因為中國人都是從結果導向,倒推過程的,結果完滿就好,過程一定是艱辛的,無論是壞人放下屠刀,還是好人經過八十一難。雖然紫姑生前,含冤而死,也許那個時代潛在的同情弱者和珍惜才華的人文關懷使得她飛升上仙,並富有靈性。

「為什麼紫姑成了小青,而小青成了黛玉?」

紫姑之後還有小青,小青也是文人塑造出來的,但卻是千百年來對紫姑文化的延續。才女文化是中國儒家文化的鏡子。清代乾隆年間,會稽人陳東寫了一部雜劇《紫姑神》,這是第一部以紫姑傳說為題材的戲劇作品。作品裡的紫姑被重新改編,她被設定為揚州人,通詩賦,後被魏子胥納為妾,卻被大婦所妒,大婦將她安置在廁所邊的一間陋室居住,並將她虐待致死。

小青,小時候喜歡讀書,懂音律,也會下棋。16歲的時候嫁給杭州人馮生為妾,大婦妒忌。有一天帶小青到天竺,並將她藏匿在孤山佛舍,讓一個尼姑陪著她。小青一人僻居,整日看《西廂記》《牡丹亭》消遣,她把自己當成了杜麗娘,經常臨池照影,對影自憐自傷,抑鬱哀怨,焚燒詩稿,請畫師給自己作畫繡像,還是留了《焚餘集》,寫著“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需憐我我憐卿”。後來就生病了,吃不下東西,每天只能稍稍吃點梨汁,18歲亡。

在清代,小青形象開始影響到紫姑傳說。在《療妒羹》等作品中小青的出生地就是揚州。這裡再講一個“揚州瘦馬”的故事。當時的揚州鹽商聚居,富甲一方,他們的富足養活了一大批行業,也包括養“瘦馬”,即先出資把貧困人家面貌姣好的女孩買回來調習,教他們歌舞、琴棋書畫,長成後賣給富人做妾等,賣出是買入的50至100倍。類似《人民的名義》裡頭大高、小高的。明朝的妾與妓才華橫溢的人很多,如董小宛、柳如是、李香君、顧眉生、寇白門、馬湘蘭、薛素素、卞玉京、陳圓圓等大批才媛。才華才是歷史的資本。

有說林黛玉的原型是馮小青。黛玉是二月十二日,即她生日當天,賈寶玉、薛寶釵大婚之時,淚盡而逝。農曆二月十二日,花朝節,傳說為百花仙子誕辰。從廁神到花,在中國歷代文人連續創作、想像力解放、人文關懷中,糞土裡面不再培養糧食,而是長出了鮮花,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看來也是有典故和哲學內涵的。

才女的才能千姿百態,歷經時代變遷,不光是琴棋書畫,而是在社會角色慢慢疊加中,各方面都展現有靈性的、創新的一面,做母親傳承母教女學,做企業有女性管理者特質……所謂有靈性的生命,大概就是高情感投入,高時間投入,全心全意付出。女性留在歷史裡的最好的資本就是才華及將其傳承給下一代,而才女文化或者是中國文化的鏡子。

水水的此系列寫作:

中國才媛指南| 才子佳人式財務自由

願列子保佑範雨素| 不要高小琴,要阿信 | 戴西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