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解約風波下的酷派:樂視入主後頹勢不止

兩度延後發佈年報 上半年虧損或達6-8億港元

2012年巔峰時期時, 酷派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一度占到前三。 但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駐臺北分析師呂俊寬向媒體表示,

2017年一季度, 酷派市場份額已下滑至11位。

其實, 酷派市場份額的下滑從2014年就已經開始。 是年, 酷派的市場份額較上一年下降1.3個百分點, 為9.4%。 到2015年第一季度, 酷派市場份額已降至8.4%。

2016年酷派的營收情況如何?時至今日也不為外界所知。

3月30日和4月26日, 酷派先後兩次發佈公告, 延後公開2016年全年業績的時間, 並預期2016年年度業績將於2017年5月底或之前定稿並刊發。

酷派最近一次公佈營收情況是在4月21日。 當日酷派集團發佈公告稱, 集團截止2017年3月31日經營虧損約為港幣4.6億元(約合人民幣4.08億元), 預計2017年上半年的經營虧損會擴大到6億-8億港元之間, 相比去年同期經營虧損港幣1.628億元, 出現較大經營業績下滑。

專家:業績下滑因喪失原來定位用戶

酷派在4月21日發佈的公告中解釋了產生預計經營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由於市場競爭激烈, 而本年度公司規劃中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尚未上市, 導致銷售收入規模下滑;同時集團持續投入研發及市場銷售推廣活動, 導致集團2017年上半年費用支出未有改善。

截至發稿時, 酷派集團停牌仍在繼續, 以待公司刊發2016年年度業績。

樂視入主頹勢不止 銷量破億計畫不再被提

2015年6月28日, 酷派出售18%公司股份給樂視網, 交易價格約27.3億港元(約合3.52億美元), 樂視由此成為酷派的第二大股東。

2016年6月17日, 樂視再度以10.4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8.88億元)增持酷派股份至28.9%, 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據媒體報導, 按照當時樂視的想法, 通過整合酷派和樂視超級手機,

2016年“樂視+酷派”智慧手機總銷量能達到5000萬至6000萬部, 2017年銷售量有望突破1億, 成為銷售量最大的手機公司之一。

但樂視入主後, 酷派的頹勢不止。 2016年8月30日, 酷派發佈了歸屬“樂視生態”後的首份中報。 公告顯示, 酷派集團2016年上半年收入52.77億港元, 同比下降39.9%, 報告期內虧損20.72億港元, 較上年同期淨利潤28.37億港元下降173%。

李易分析, 包括之前與360的合作, 酷派這兩次尋找互聯網企業作為自己的外部合作夥伴都是比較省事的方法, 是拿自己的主業和對方的副業在冒險。

樂視生態佈局破掉的跡象?

分析認為, 這一表態似乎暗示了酷派有意與樂視撇清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 已經開始逐步對樂視實施控制的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

在5月4日融創中國2016年業績發佈會上指出:“將來樂視就是上市公司和汽車兩部分, 樂視汽車賈躍亭該怎麼弄怎麼弄, 其他的, 該賣的賣掉。 ”

對此李易表示, 其實業界對樂視與酷派的關係已經沒感覺了, 從樂視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來看, 樂視似乎已是自身難保, 自然要回歸本業, 如視頻、影視、文化等, 而對於此外的業務, 比如手機、體育, 已無暇顧及。 對於酷派來說, 從創始人到現在的管理層, 都已經對業務疲倦了, 無心戀戰, 即使兩家關係淡化也是正常的。

趙成分析, 樂視的生態佈局早破掉了, 酷派只是一個跡象, 會有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現出來。

劉江峰此前表示, 如今手機行業競爭形勢早已今非昔比, 酷派想要在競爭中立足,

則必須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只有打出“差異化”牌, 才能在未來找到出路。 (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