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終南山——心靈的朝聖地

巍巍終南, 屹立在歷史的畫卷裡, 歷經數千年風雨而巋然不倒。 嫋嫋雲煙, 升騰在雄偉的終南山巔, 緩緩散去, 香火不斷。 聞名遐邇的樓觀台,

座落在終南山中, 氤氳著深厚的文化氛圍。

這片土地,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從周康王時尹喜結草為樓, 被拜為大夫, 精思至道, 以其樓觀望, 故號此宅為關令草樓觀, 到周穆王時, 那位大夫的後裔"海關關長”關令尹喜, 把騎青牛而西的老子堵在函谷關, 讓老子在樓觀台講經; 從西漢初年的黃老之術到漢武帝修建的昆明池; 從李唐王朝的建立, 唐王李淵在此屯兵買馬到唐玄宗皇妹在樓觀修行,再到唐高宗時下令凡王公百官須讀《道德經》;從皇帝崇道的大唐到北宋太宗在終南北麓修建上清太平宮。 樓觀台及道家作為本土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終南山又是一片神秘而浪漫的土地, 終南山中有秦穆公女兒弄玉與蕭史殉情而飛升的浪漫愛情,

又有李白與玉真公主的一見傾心的風流佳話, 在終南山向北眺望, 又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生死訣別的馬嵬坡。 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演繹了多少感天動地的愛恨情仇。

大唐時期,終南山中有古代士子“終南捷徑”的典故, 反映其以隱逸為手段, 以入世為目的的求仕心理。 終南山中也有那些終日與文人才子吟詩唱和的年輕貌美的女冠詩人, 她們身處道外,卻嚮往塵世生活, 留下了無數風流韻事。 鐘南山也是歷代王公貴族為追求長生延生, 煉取仙丹的道場。

不久前, 我走近這片土地, 感悟這片神秘土地上厚重的歷史, 也見證著眼前新時代的繁華。

眼前的終南山下, 民生祥和太平,

民風淳厚質樸。 家家雞鳴狗吠, 戶戶安居樂業。 終南山下的百姓沐浴在新時代的陽光下, 充滿新生活的幹勁。 家家種植數畝獼猴桃。 大片大片的獼猴桃園, 為百姓帶來富庶安康的生活。 獼猴桃片片橢圓形的綠葉, 在陽光下飽吸日月之精華, 天地之甘露, 在新時代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終南山腳下可是一塊風水寶地。 一路上我們看到了許多老百姓的墳塚, 依山而建, 在山的背面羅列成片。 有許多被花圈簇擁的新塚, 香火還尚未燃盡。 終南山下的芸芸眾生, 也許想沾一沾老子的仙氣, 希冀自己的親人死後也能羽化成仙, 進入極樂世界。

終南依舊, 往昔的歷史已成陳跡。 歷史的車輪繼續向前行駛, 這片神奇的土地將繼續演繹著不平凡的故事。

暮春時節, 天朗氣清, 豔陽高照, 藍天白雲, 讓人心曠神怡。 我們走過一段幽深曲折的崎嶇山路, 後拾階而上, 到山頂的樓觀台, 為一睹樓觀雄姿, 瞻仰老子遺風。 眼前就是老子講經之處, 已人去樓空。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老子鍍金的巨像, 雄偉地矗立在樓觀台前。 他迎著山風, 身著長袍, 披散頭髮, 仙風道骨, 是一位飄逸脫俗的世外高人形象。 他矗立在高山之上, 仿佛在俯視著山下熙熙攘攘的後世子民, 福佑這片土地上的生民繁衍生息, 代代相傳。

老子姓李, 名耳, 一名重耳, 字伯陽, 又號老聃。 相傳母親懷孕七十二載, 逍遙于李樹下。 最終從左腋下將他誕出。 一出生就是白眉毛,

白鬍子, 因此稱為老子。 他指著李樹為姓氏。 因其耳垂碩大又稱李耳。 老子少年時好問善思, 向老師詢問天外之物, 問得老師不敢再教他。

相傳有孔子問禮於老子之事。 老子正在晾發。 古人長髮不剪, 晾發也是費時費力之事。 老子披著長髮, 迎風而立, 微微抬頭, 氣定神閑。 雙目似閉又似開, 面上似笑又不笑, 神情似醒又非醒。 樹葉飄過, 不動聲色。 風吹拂臉, 聲色不動, 像一株枯樹挺立在那兒。 又像北方的胡楊, 生一千年而不死, 死一千年而不倒, 倒一千年而不朽。 這一畫面給孔子的心靈以深深的震撼。 孔子問禮於老子後, 幾天不言不語, 陷入思考, 自稱自己是叢林中的一隻飛蟲, 而老子是人中之巨龍。

後來關令尹喜在函谷關任職, 見一團紫氣從東方飄來。料定有聖人降臨。果然見老子騎著一頭青牛慢慢向關口行來。他堵住老子讓其寫下著作《道德經》。隨後兩人又去西域流沙而不知所終……

眼前終南山中晨鐘暮鼓響起, 老君廟中香火正盛,雲霧嫋嫋,充滿仙氣。老子騎青牛雖不知所歸。但他在此為後人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經》,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難懂的一部書。它包羅萬象,博大精深,樸素思辨,充滿智慧。當你不能堅持始終時,想想“九土之台,起於毫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哲理;當你迷失在物欲橫流的現代文明,不妨想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的教誨;當你處於是非恩怨而無法自拔時,讀讀“人之道,為而不爭”“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的箴言;與人交往要懂得“大丈夫處其厚,不居於薄”“將欲取之,必欲與之”“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道理。參透世事,感悟人言,要知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的辯證。立足社會,交際親友,要謙和恭敬,懂得“大智若愚,大成若缺”的真理。一部《道德經》,是一部百科全書,一本深奧的人生哲學,只有在生活的泥潭中摸爬滾打之後方能領悟書中奧妙。

道家思想就是教人修身養性,淡泊名利,頤養天年。城市生活車水馬龍,鋼筋水泥過於單調。人們的精神許多時候處於疲勞崩潰的邊緣。太多負面的東西,讓人壓抑焦慮。這個世界仿佛被施了魔咒一樣,有真善美的一面,亦有假惡醜的表現。有弱肉強食,征伐殺戮的悲亂,又有太平盛世,歌舞昇平的歡樂。既有青山綠水,世外桃源,又有滿地污濁,垃圾遍野。人生而不易,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軌跡在生活,紛亂的世界太需要靜心的良方。老子的道家思想就是這一劑良藥,教你思考人生,教你重塑自我。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是人類遠古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昔日的夢幻,人類不可能再倒回去過這種生活。然而這片美麗的愛情聖地足以讓人嚮往。如果能與家人一起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那也是另一種幸福的味道。早晨一起欣賞山間的朝霞,燃起炊煙,烹筍煮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傍晚一起聽松林中的清泉汩汩流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時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時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可寫作品茶,可撫琴彈箏,琴瑟相合,心靈相犀。寫作何嘗不是在尋找精神的聖地?一隻腳在現實的泥潭裡掙扎,另一隻腳在空靈的詩文裡,尋找靈魂與精神的洗禮。若能擁抱自然,在青山綠水中盡情抒懷,美好的文字也定能充滿山野間清泉的澄澈,鮮花的芬芳,和陽光般熾熱的味道。

終南山中孕育的驚世巨著和青山綠樹藍天白雲一樣,縈繞在我靈魂和記憶的深處……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薛有慶,陝西中學教師。無論是清風拂面的春朝秋月夜,或是大雪紛飛的寒冬臘月天,常以文字滋養靈魂。希冀用文字撞開生活的別樣洞天。有作品見於報刊及網路平臺。

見一團紫氣從東方飄來。料定有聖人降臨。果然見老子騎著一頭青牛慢慢向關口行來。他堵住老子讓其寫下著作《道德經》。隨後兩人又去西域流沙而不知所終……

眼前終南山中晨鐘暮鼓響起, 老君廟中香火正盛,雲霧嫋嫋,充滿仙氣。老子騎青牛雖不知所歸。但他在此為後人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經》,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難懂的一部書。它包羅萬象,博大精深,樸素思辨,充滿智慧。當你不能堅持始終時,想想“九土之台,起於毫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哲理;當你迷失在物欲橫流的現代文明,不妨想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的教誨;當你處於是非恩怨而無法自拔時,讀讀“人之道,為而不爭”“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的箴言;與人交往要懂得“大丈夫處其厚,不居於薄”“將欲取之,必欲與之”“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道理。參透世事,感悟人言,要知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的辯證。立足社會,交際親友,要謙和恭敬,懂得“大智若愚,大成若缺”的真理。一部《道德經》,是一部百科全書,一本深奧的人生哲學,只有在生活的泥潭中摸爬滾打之後方能領悟書中奧妙。

道家思想就是教人修身養性,淡泊名利,頤養天年。城市生活車水馬龍,鋼筋水泥過於單調。人們的精神許多時候處於疲勞崩潰的邊緣。太多負面的東西,讓人壓抑焦慮。這個世界仿佛被施了魔咒一樣,有真善美的一面,亦有假惡醜的表現。有弱肉強食,征伐殺戮的悲亂,又有太平盛世,歌舞昇平的歡樂。既有青山綠水,世外桃源,又有滿地污濁,垃圾遍野。人生而不易,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軌跡在生活,紛亂的世界太需要靜心的良方。老子的道家思想就是這一劑良藥,教你思考人生,教你重塑自我。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是人類遠古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昔日的夢幻,人類不可能再倒回去過這種生活。然而這片美麗的愛情聖地足以讓人嚮往。如果能與家人一起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那也是另一種幸福的味道。早晨一起欣賞山間的朝霞,燃起炊煙,烹筍煮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傍晚一起聽松林中的清泉汩汩流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時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時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可寫作品茶,可撫琴彈箏,琴瑟相合,心靈相犀。寫作何嘗不是在尋找精神的聖地?一隻腳在現實的泥潭裡掙扎,另一隻腳在空靈的詩文裡,尋找靈魂與精神的洗禮。若能擁抱自然,在青山綠水中盡情抒懷,美好的文字也定能充滿山野間清泉的澄澈,鮮花的芬芳,和陽光般熾熱的味道。

終南山中孕育的驚世巨著和青山綠樹藍天白雲一樣,縈繞在我靈魂和記憶的深處……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薛有慶,陝西中學教師。無論是清風拂面的春朝秋月夜,或是大雪紛飛的寒冬臘月天,常以文字滋養靈魂。希冀用文字撞開生活的別樣洞天。有作品見於報刊及網路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