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農曆二月二十一,恭逢普賢菩薩聖誕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梵名Samantabhadra三曼陀跋陀羅, 漢譯為普賢或遍吉), 代表一切諸佛的理德與定德, 與文殊菩薩的智德、證德是相對的,

他們並為釋迦牟尼佛的兩大脅侍。 文殊騎獅、普賢乘象, 表示理智相即, 行證相應, 展現了毗盧遮那如來法身之德。

《大日經疏》說:普賢菩薩者, 普是遍一切處, 賢是最妙善義。 謂菩提心所起願行及身、口、意, 悉皆平等遍一切處, 純一妙善, 具備眾德, 故以為名。 普賢菩薩是大乘菩薩的代表。 在《華嚴經》中, 又明一切佛法歸於毗盧遮那如來及文殊、普賢二大士, 稱之「華嚴三聖」。 並以普賢菩薩為一切菩薩行德的本體。

菩 薩 化 身

普賢菩薩, 行願無窮, 分身塵刹, 隨緣教化眾生。 據史書記載:中國佛教古德拾得大士, 是普賢菩薩的化身。

天臺山國清寺的豐幹禪師, 一日行經赤城道旁, 聞草叢中有兒童啼哭, 見一小孩約十來歲, 詢其姓名答:“我無家、無姓、亦無名。 ”禪師湣其無依, 帶回國清寺, 交庫房當茶童。 因是拾來, 名之拾得。

拾得聰明伶俐, 三年後升任齋堂香燈及執掌出食等雜事。 一日, 四顧無人, 竟登座與所供奉的聖像對坐而食, 還呵斥聖像小果, 焦芽敗種。 事被知庫靈熠禪師看見, 責其對聖像不恭,

可能頭腦有毛病, 罷其香燈職, 派往廚房洗碗碟, 常將多餘飯菜, 盛於竹筒, 贈其摯友寒山。

有一次, 寺中飯食花果被鳥啄食, 拾得竟執杖打寺中供養的山神像, 責其守護伽藍不力, 有失職責, 枉受沙門供養。 當晚寺僧, 皆夢見山神說:“拾得打我, 罵我。 ”靈熠禪師至山神像前視察,

果見山神像有杖打痕跡, 始知拾得來歷不凡。

拾得與寒山時相往來, 還常對人說佛法。 但人不信, 反而譏誚怒駡。

寒山對拾得曰:“世間人穢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該如何對他?”

拾得答曰:“那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 再過幾年, 你且看他。 ”

後拾得掌牧牛之職, 一日正值寺中半月布薩, 律師正為僧眾在堂中說戒。 拾得驅牛群到法堂前倚門而立, 並撫掌笑曰:“悠悠哉, 聚得作相, 這個如何?”說戒和尚怪其不敬, 怒斥曰:“下人瘋狂, 破我說戒。 ”拾得見其嗔心起, 即說偈曰:“無嗔即是戒, 心淨即出家;我性與汝合, 一切法無差。 ”戒和尚見拾得嘻皮笑臉, 氣得下堂來打拾得, 要他驅牛出去。

拾得曰:“我不趕牛了, 這群牛皆大德前生的知事僧, 它們都有法號, 不信看我叫它們出來。 ”隨即對牛群說:“前生律師弘靖。 ”即有一白牛作聲而過, 又曰:“前生典座光超出來, ”又有一黑牛應聲而出。 拾得又叫:“直歲靖本出來, ”又有一牯牛應聲出來, 最後, 拾得牽一牛說曰:“前生不持戒, 人面而畜心,汝合招此咎,怨恨於何人,佛力雖廣大,汝卻辜佛恩。”

自此,僧眾始知拾得,並非凡間俗子,不再以瘋子看待。後因阿彌陀佛化身的豐幹禪師,對丘太守說: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的化身,聖跡顯露,與寒山子同離國清寺,後不知所終。

文殊、普賢兩位大士,一為諸佛母,一為諸佛長子,公孫二人,常在十方諸佛前,共作佛事,遊戲人間。

菩薩因何名為普賢?

《悲華經·諸菩薩本授記品》:在久遠的過去,有個叫刪提嵐的世界,佛號寶藏如來。有一個轉輪聖王叫無諍念,他有一千個兒子,老大叫不眴、老二叫尼摩、老三叫王眾……老八叫泯圖。

泯圖在寶藏如來面前,發下“世尊,願我修行菩薩道時,要當勝於余諸菩薩”如此菩提大願後,寶藏如來大加讚歎,“善男子,汝今世界周匝四面一萬佛土清淨莊嚴,于未來世複當教化無量眾生令心清淨,複當供養無量無邊諸佛世尊”,憑藉這個因緣,為他改名為普賢,並授記他在未來北方的知水善淨功德世界成佛,號智剛吼自在相王如來。

——摘自「傳喜法師開示」

普賢行願

《大方廣佛華嚴經》裡,文殊菩薩教化善財童子開了根本智,然後叫他去參學善知識,直到第五十三位菩薩才遇到普賢菩薩。請求為他解說“佛功德海一滴之相”,普賢菩薩便為其說,如果想成就如來的功德門,就應該修習十種廣大行願。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普賢行願品》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是《華嚴經》的核心內容,而普賢菩薩十大行願,則是《普賢行願品》的精華所在。“普賢行願”是菩薩給我們做親身示範,若能依此體悟實踐,必能見到十方諸佛。

普賢菩薩是大乘菩薩行大願的代表,象徵著中國大乘佛教的精神。佛陀親口授記,這部殊勝的經典由東震旦土人(中國人)來繼承弘揚。這是我們的自豪,也是中國對整個人類歷史未來的必然擔當。

瞭解普賢菩薩的內涵,是非常重要的!相對而言,觀音菩薩空性的大悲,有時我們還容易見到,還容易找到一點感覺;普賢菩薩,我們沒有辦法去瞭解這個大乘體性是什麼。大乘的體性就是“大象”、“見道”。

“大象”,既是普賢菩薩的坐騎,其實又是普賢菩薩,這個光明也是普賢菩薩。這種光明不需要“點燃”,有點就有滅,真正的普賢菩薩的光明是不增不減的大光明藏,不需要“點”,只要你“悟”。

——摘自「傳喜法師開示」

人面而畜心,汝合招此咎,怨恨於何人,佛力雖廣大,汝卻辜佛恩。”

自此,僧眾始知拾得,並非凡間俗子,不再以瘋子看待。後因阿彌陀佛化身的豐幹禪師,對丘太守說: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的化身,聖跡顯露,與寒山子同離國清寺,後不知所終。

文殊、普賢兩位大士,一為諸佛母,一為諸佛長子,公孫二人,常在十方諸佛前,共作佛事,遊戲人間。

菩薩因何名為普賢?

《悲華經·諸菩薩本授記品》:在久遠的過去,有個叫刪提嵐的世界,佛號寶藏如來。有一個轉輪聖王叫無諍念,他有一千個兒子,老大叫不眴、老二叫尼摩、老三叫王眾……老八叫泯圖。

泯圖在寶藏如來面前,發下“世尊,願我修行菩薩道時,要當勝於余諸菩薩”如此菩提大願後,寶藏如來大加讚歎,“善男子,汝今世界周匝四面一萬佛土清淨莊嚴,于未來世複當教化無量眾生令心清淨,複當供養無量無邊諸佛世尊”,憑藉這個因緣,為他改名為普賢,並授記他在未來北方的知水善淨功德世界成佛,號智剛吼自在相王如來。

——摘自「傳喜法師開示」

普賢行願

《大方廣佛華嚴經》裡,文殊菩薩教化善財童子開了根本智,然後叫他去參學善知識,直到第五十三位菩薩才遇到普賢菩薩。請求為他解說“佛功德海一滴之相”,普賢菩薩便為其說,如果想成就如來的功德門,就應該修習十種廣大行願。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普賢行願品》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是《華嚴經》的核心內容,而普賢菩薩十大行願,則是《普賢行願品》的精華所在。“普賢行願”是菩薩給我們做親身示範,若能依此體悟實踐,必能見到十方諸佛。

普賢菩薩是大乘菩薩行大願的代表,象徵著中國大乘佛教的精神。佛陀親口授記,這部殊勝的經典由東震旦土人(中國人)來繼承弘揚。這是我們的自豪,也是中國對整個人類歷史未來的必然擔當。

瞭解普賢菩薩的內涵,是非常重要的!相對而言,觀音菩薩空性的大悲,有時我們還容易見到,還容易找到一點感覺;普賢菩薩,我們沒有辦法去瞭解這個大乘體性是什麼。大乘的體性就是“大象”、“見道”。

“大象”,既是普賢菩薩的坐騎,其實又是普賢菩薩,這個光明也是普賢菩薩。這種光明不需要“點燃”,有點就有滅,真正的普賢菩薩的光明是不增不減的大光明藏,不需要“點”,只要你“悟”。

——摘自「傳喜法師開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