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海上絲路歷史文化遺存調查 講述南台島的海絲傳奇

福州新聞網5月16日訊繼與中共福清市委宣傳部聯合展開“福清市海上絲路歷史文化遺存調查與系列報導”之後, 本報再次與中共倉山區委宣傳部合作, 攜手展開“倉山區海上絲路歷史文化遺存調查與系列報導”, 將在開展田野調查和考證的基礎上, 向讀者講述美麗南台島的海絲傳奇。

倉山區在福州與海上絲路關係史上佔有重要一席。 美麗的南台島曾經是海上絲路中頗為著名的瓷港、瓷都。 福建迄今已知最早穿越東洋遠銷日本的瓷器, 就是福州懷安窯(位於今倉山區淮安村一帶)燒造的青瓷器。

此窯南朝始燒, 貫穿唐代, 是越窯系成員之一。 但它的胎釉個性明顯, 青黃色釉十分瑩潤, 經科學測定, 屬中國青瓷中最早的分相釉瓷器。 其產品除窯址出土外, 主要發現於日本福岡的鴻臚館(國賓館)建築地層中且量大, 可以判斷是批量進口的。 這反映出日本當時對懷安青瓷的喜好以及用來招待外國貴賓的情況。

兩宋時期倉山區洪塘窯(位於今倉山區洪塘村一帶)也蜚聲海外, 曾沿著海上絲路暢行東亞、東南亞, 甚至遠赴北非的地中海。 如今世界上不少國家的博物館都保留著懷安窯、洪塘窯精品。 環繞倉山區的閩江和烏龍橋合二為一通向東海, 這也使倉山區古渡林立, 有“瓷港”之美譽。

當年, 茉莉花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來到福州,

福州人創造性地將它與綠茶窨製成茉莉花茶。 倉山區就是沿著海上絲路走向世界的茉莉花茶傳奇製造地之一, 今天還是擁有茉莉花茶品牌最集中區域之一。 晚清, 倉山區曾一躍成為中國最著名的“茶港”, 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一批外國廠家曾在倉山區開設茶廠, 並將茶葉銷回國內。

本報與中共倉山區委宣傳部聯合推出的“倉山區海上絲路歷史文化遺存調查與系列報導”, 將通過深入挖掘、考證、整理、報導世代倉山人開闢和拓寬海上絲綢之路的努力, 充分展示倉山及倉山人在中國海上絲路史上獨特地位, 展示倉山和倉山人在海絲文化的形成與豐富中的獨特貢獻, 展示倉山豐富的海絲歷史文化遺存,

進一步提升倉山人文化自信, 為建設“海上福州”提供文化支撐。 同時, 進一步豐富南台島的旅遊資源, 提升旅遊吸引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