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橄欖核雕中的莊子哲學

最近有個朋友說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 他說, 一般會玩串的, 十之八九都信佛!

那我覺的這說法有點欠妥, 那是因為盤玩橄欖核雕容易靜心,

戒浮戒燥, 而佛剛好也是勸人向善, 讓人們去追尋內心的祥和, 斷盡煩惱, 說到這, 我更傾向於盤玩手串的人都是個隱形的道家學者

佛教與道家有相似相通處, 佛教進入中國得益於道家的接引, 佛教教義的中國化與道家、道教理論的進一步發展是佛道相爭相融的結果。

佛教的“空”借用了老子的“無”, 老子的“無”詮釋了佛教的“空”。 所以, 朱熹道:“疑得佛家初來中國, 多是偷老子意去做經, 如說空處是也。

莊子善於體會物情, 通情以應物, 故能達到“物我交融、物我兩忘”的境界。 莊子說:“非彼無我,

非我無所取。 ”彼是外物, 我是自我。 自我是在與外物相對立、相對待的關係中產生的。 假如一個人從來沒跟任何人、任何事物打過交道, 他是不可能產生自我意識的, 而當人與物發生關係之後, 物便進入其中。

於是古代哲學家就提出了“物我兩忘”, 物我兩忘的境界有三。

一是見山是山, 見水是水;二是見山不是山, 見水不是水;三是見山還是山, 見水還是水。

這三種境界, 就是從有我到忘我的境界。 物我兩忘的境界體現在超越自我、超越自然的心境上。

盤玩核雕串最終無非也就是達到這個境界吧!

感謝您的關注

以玩交友

願結交

天下文玩核雕愛好者

喜歡的可在下方留言, 小編會儘快回復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