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景德鎮陶瓷大學古陶瓷“鑒寶師”

無論是價值過億的元青花、清粉彩, 還是現代仿品瓷器, 只要經他們的“火眼金睛”過一遍, 即可真贗立判, 年代明晰。 他們是位於千年瓷都的景德鎮陶瓷大學古陶瓷“鑒寶師”,

通過X射線、熱釋光、高倍顯微鏡等科技設備, 可準確判定陶瓷的燒制年份, 檢測古陶瓷的真偽。

研人員吳琳將待檢測的陶瓷瓷片放入“能量色散X射線螢光”檢測設備內進行檢測。 通過X射線檢測瓷片散發的能量和位置、強度,

判定其元素類型和含量, 可確認瓷片的年代和窯口。

景德鎮陶瓷大學古陶瓷研究所負責人張茂林在用“熱釋光”檢測設備檢測陶瓷放射性釋放出的能量, 從而確認陶瓷燒制的年代。

科研人員用高倍顯微鏡觀測古陶瓷瓷片成份。

破碎的古陶瓷, 經過巧工妙手修復還原後, 可媲美原器, 古陶瓷修復也成為一門獨特技藝。 傳統古法是採用生漆粘合, 再以金銀鑲嵌等法修復,

時至今日, 隨著科技發展, 景德鎮陶瓷大學古陶瓷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研發出低溫材料和3D掃描列印技術, 將古陶瓷修復技藝提高到新的層次。 圖為科研人員在修復一件晚清青花壁瓶。

修復古陶瓷要用到多種工具, 尤其是精修復, 涉及到瓷胎、釉面、做舊等多方面, 需要用到多種礦物原料、有機物等材料。圖為科研人員在進行古陶瓷修復。

傳承古陶瓷修復技法為“金繕修復”,先用生漆加糯米粉粘合陶瓷碎片,再以生漆和瓦灰補缺,連續上幾道黑漆、朱漆,最後鑲上金粉。

景德鎮陶瓷大學古陶瓷研究中心研究實習員袁楓向記者展示用“金繕修復”技藝修復完成的宋代影青斗笠碗。

科研人員以3D技術掃描待修復的古陶瓷,利用電腦軟體進行虛擬補缺,再以無機低溫材料進行3D列印缺損部分,進行胎體表面修復,最後繪製釉面紋飾。 王昊陽 攝

需要用到多種礦物原料、有機物等材料。圖為科研人員在進行古陶瓷修復。

傳承古陶瓷修復技法為“金繕修復”,先用生漆加糯米粉粘合陶瓷碎片,再以生漆和瓦灰補缺,連續上幾道黑漆、朱漆,最後鑲上金粉。

景德鎮陶瓷大學古陶瓷研究中心研究實習員袁楓向記者展示用“金繕修復”技藝修復完成的宋代影青斗笠碗。

科研人員以3D技術掃描待修復的古陶瓷,利用電腦軟體進行虛擬補缺,再以無機低溫材料進行3D列印缺損部分,進行胎體表面修復,最後繪製釉面紋飾。 王昊陽 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