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人為什麼信天命

孔子曾經說:“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 意思是說人的富貴夭壽冥冥之中早已註定, 命運支配著每個人的現實命運。 這種思想對中國人的社會心理影響很大。

《水滸傳》裡的魯智深, 在征方臘前去參拜自己的師傅智真長老。 書中說:“原來五臺山這個智真長老, 是故宋時節一個當世的活佛, 知道過去未來之事。 ”智真長老給魯智深四句偈語預測前程:逢夏而擒, 遇臘而執。 聽潮而園, 見信而寂。 後來都一一應驗, 魯智深活捉了夏侯成, 生擒方臘, 八月十五月園之夜, 隨潮歸去。 諸葛亮入川之前, 就預見到若干年後陸遜會打敗劉備, 擺下八陣圖, 後來困住了追擊劉備的陸遜。 甚至連鄧艾、鐘會的破蜀也預見到了。

過去有一本算命的書叫《三命通會》, 按照書中所說的命理, 每個人的命運都可以從生辰八字推導出來。 比如關公是“戊午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時”, 命書裡說:“戊午日,

戊午時, 先刑後發, 多不善終”。 又說:“純午, 武職威權, 多不善終。 ”上述說法基本上和關羽的一生吻合。

古代科學不發達, 個人在大自然面前、在社會面前常常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無能為力。 人們感到自己受制於一種盲目的必然性, 而這種盲目的必然性又無所不在,

決定著現實生活的一切。 在舊的社會條件下, 品德好、能力強的人久處人下, 人品差、沒能力的人卻飛黃騰達, 許多人感到難以把握自己的未來, 便很自然的相信起命運學說。 就是連孔子、孟子這樣的大知識份子也不例外, 孔子認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天命, 孟子認為自己見不到魯侯是天命所註定的, 而不是小人的作梗。 就是連項羽這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人物也說自己的失敗“非戰之罪, 天亡我也。 ”

現代社會, 篤信天命的人不多了。 但是, 有時候當我們面臨選擇的困境, 還是情不自禁的想求助於天命。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 人與人之間競爭的激烈, 人們感到對自己的命運難以把握, 求仙問卜、打卦算命近些年來又有了市場。

天命論的思想對人有很大的麻醉作用, 當我們把人力奮鬥完全限定在天意範圍之內時, 無疑會弱化人們改造自然、改造人類社會的決心。 篤信天命的人或喜歡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之類的話來安慰自己, 或怨天尤人, 哀歎自己命運不濟, 就是不願意竭盡全力去改變命運。

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永遠有矛盾。 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稱心如意, 心想事成。 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在人與自然的交互作用中人化自然, 同時改造社會生產關係, 使社會經濟、政治制度越來越適宜於人的發展, 從而使人類社會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使每一個個人達到自由之境。

從而使人類社會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使每一個個人達到自由之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