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螺鈿漆器的研究,全國只有3本書我那種

近幾年來, 李彥君一直專注於螺鈿漆器的研究。 他驚訝地發現, 國內知名博物館內, 螺鈿漆器難覓蹤影, 很長一段時間, 中國大陸關於螺鈿漆器的專著連一本也沒有, 此領域研究幾乎空白。

據李彥君介紹,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1977年出版了《中國的螺鈿》,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螺鈿漆器的專著。 直到近幾年, 香港沐文堂關善明《中國螺鈿》、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光華可賞——寄暢園藏螺鈿漆器》陸續出版, 加上2016年他自己與劉廣龍出版了《七彩螺鈿——方正堂藝術館藏漆器選》, 關於螺鈿的專著, 中國僅此三本。

香港沐文堂關善明出版《中國螺鈿》

李彥君、劉廣龍出版《七彩螺鈿——方正堂藝術館藏漆器選》

國內對於螺鈿漆器的研究乏力, 李彥君認為, 還是根源於國內螺鈿漆器存量稀少:“一是螺鈿漆器多屬木制胎, 入土容易腐爛, 故宋元及前朝, 出土完整器少;二是螺鈿漆器不宜在乾燥環境下保存, 日久容易脫落變形, 看起來不像樣子, 被人丟棄;三是中國傳統的毀器行為, 後朝毀前朝、兵禍、燒焚亦是其因;四是古代中國雖螺鈿漆器生產量為世界之最, 但大部分都出口到日本、琉球, 自己留下的不多。 ”

由於日本對漆器的癡迷與熱愛,

加之優越的自然濕潤環境, 使得日本保留下中國90%以上的螺鈿漆器。 最著稱于世者是唐代中日貿易至日本的螺鈿漆琵琶, 如今保存在日本正倉院, 1300年未曾動過, 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無法想像的奇事。 日本不僅保留了東亞數以萬計的宋至清代螺鈿漆器, 在收藏研究領域也走在中國前面, 這對於內地及港臺藏家有很深的影響。

日本正倉院藏中國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

相比日本, 中國內地的專家對螺鈿漆器感覺陌生, 因為我國宋元時期的螺鈿漆器多已無存, 專家不瞭解自己的東西, 有些甚至把正倉院中的唐代琵琶看成是日本國製作的。

李彥君說:“文博界有一個傳統, 研究玉器的專家就懂玉器, 瓷器專家就懂瓷器, 甚至有專注紅色雕漆的漆器藏家, 專門玩定窯瓷器的行家, 但這樣一來, 眼界有時就會變得窄了。 ”

螺鈿漆器在國內由於實物資料缺乏, 並未形成獨立的研究門類。 螺鈿漆器, 器型功用較多的是傢俱, 圖案藍本又多以中國傳統的界畫為主,

因此鑒定起來, 需要中國畫、傢俱、漆器三個方面的專業知識。

談及自己接觸的一些專家, 李彥君稱:“國內有專門研究漆器的專家, 但往往不太瞭解其他門類是怎麼回事。 一次, 一件漆器上鑲有景泰藍, 漆器專家看後說, 我看著漆是明代的, 景泰藍你再找別的專家看吧。 一件東西兩個專家看, 這種情況經常見到。 ”

李彥君極為推崇日本根津美術館出版的《宋元的美——以傳入的漆器為中心》, 其中運用了類型學的研究方法。 書中將中日保存漆器、中國出土漆器的殘件造型、紋飾與同時期的古畫、陶瓷、金銀器、銅器之上的流行風格進行橫向對比。

撰寫有《古玩指南》的趙汝珍曾總結:“當朝貴,則今貴;當朝賤,則今賤也。”這句話是古玩行的至理名言,但偏偏不適合今天的螺鈿漆器。螺鈿漆器在古代是非常奢侈的用具,但當前的市場價值卻比其他材質的傢俱或工藝品低很多。

李彥君認為,收藏者不能總盯著元青花、汝窯盤,選擇藏品應注重工藝學和美術學,至少知道工藝繁複的東西在古代是貴的。景泰藍、漆器、螺鈿漆器這在當朝都是百姓用不起的東西,而像磁州窯的梅瓶,當時誰都能買得起,但現在也拍1000多萬元。

“前些年我的一件康熙黑漆螺鈿香幾,開價20萬元,對方還在跟我討價還價。當時人們寧願花160萬元買一對文玩核桃,也不願花十分之一的價錢買一件螺鈿漆器。”李彥君說。

撰寫有《古玩指南》的趙汝珍曾總結:“當朝貴,則今貴;當朝賤,則今賤也。”這句話是古玩行的至理名言,但偏偏不適合今天的螺鈿漆器。螺鈿漆器在古代是非常奢侈的用具,但當前的市場價值卻比其他材質的傢俱或工藝品低很多。

李彥君認為,收藏者不能總盯著元青花、汝窯盤,選擇藏品應注重工藝學和美術學,至少知道工藝繁複的東西在古代是貴的。景泰藍、漆器、螺鈿漆器這在當朝都是百姓用不起的東西,而像磁州窯的梅瓶,當時誰都能買得起,但現在也拍1000多萬元。

“前些年我的一件康熙黑漆螺鈿香幾,開價20萬元,對方還在跟我討價還價。當時人們寧願花160萬元買一對文玩核桃,也不願花十分之一的價錢買一件螺鈿漆器。”李彥君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