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三少爺的劍》拍成這樣,對不起古龍,也對不起楚原

東方剪報:

作為一個香港電影和武俠電影的超級影迷, 我盼星星盼月亮的只有一部電影, 你知道它就是《三少爺的劍》!

古龍原作, 楚原原版, 爾冬升導演, 徐克監製。

《三少爺的劍》(2016)

我早先看過多個版本的預告片, 從預告片的水準來說, 影片當得起我的期待。

然而我萬萬沒想到, 等來的是全程107分鐘的尷尬和憤怒。 這部電影拍成這樣, 真的對不起古龍, 也對不起楚原。

也對不起爾冬升自己!

《三少爺的劍》(1977)

如果你讓我給香港電影出謀劃策的話, 我會建議重拍邵氏武俠經典。 那裡面有太多寶藏被人們忽視, 只有一小部分念舊的影迷知道它們的好。 重拍當然不是原封不動, 而是在新的時代精神的激揚下, 用新的電影技術去包裝經典武俠電影的內核。

香港電影史上不乏優秀的翻拍, 從《龍門客棧》到《新龍門客棧》就是有破有立, 重塑經典的完美先例, 它的操刀人正是徐克。 現在也不是沒人打主意, 2012年劉偉強的《血滴子》, 大概你們看過就忘了, 因為拍得實在很糟糕。

《三少爺的劍》比糟糕還糟糕, 因為它就是一場災難啊。

《血滴子》(2012)

我來說說這災難的最大緣由, 就出在導演爾冬升本人身上!

作為導演, 爾冬升並沒有在武俠這種類型中展示過非常強烈的個人風格, 但他現在卻要強行在一部電影中相容三種不同的風格。 這三種風格, 一是古龍, 一是楚原, 一是徐克。

古龍(1938-1985)

這三種風格就像令狐沖體內幾道互相衝突的真氣, 在影片文本內部橫衝直撞, 互相角力, 將影片的走向時而引到西, 時而牽到東。

爾冬升並沒有在這部電影裡拿出要麼徹底顛覆, 要麼忠實復古的魄力, 以至於影片到後面完全失控。

《三少爺的劍》(1977)中爾冬升飾演謝曉峰

先說對不起古龍。

古龍的小說善於運用簡短有力的句子, 人物對白極富哲理, 層層逼近, 不斷追問, 不斷反思, 和一般生活化的電影對白有很大區別。 在這部電影中, 很明顯看得出來, 爾冬升想要去還原古龍那種語言風格, 讓人物的對白在簡潔的同時蘊含深意。

然而, 正是這樣的對白成了影院裡笑場噩夢的開始。 經常是在整體情境還較為平實的情況下, 主角們不合時宜地迸出標誌性的古龍金句——這鍋演員也要背,因為只有非常酷的人,才有資格說古龍臺詞!多位本片演員明顯不酷,所以怎麼能責怪當下觀眾的審美習慣接受不了古龍呢?

而蔣夢婕飾演的娃娃和其他人用的是兩套語言體系,她講話比較符合日常口語習慣,聽起來就舒服很多,但這種對比,也強化了其他人的尷尬。

何潤東飾演燕十三

接著說演員的問題,為什麼總愛用怒吼來表達不可遏制的憤怒呢?燕十三是這樣,謝曉峰是這樣,竹葉青和慕容秋荻也是這樣,這讓我萬分不解!古龍筆下的角色大多是外冷內熱,外冷在哪裡?

古龍在《三少爺的劍》裡塑造了多位性格強烈的人物,這對導演和演員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要麼演員有很好的演技,忠實闡釋原著角色形象;要麼化繁為簡,對原著做一些顛覆式處理,讓角色來適應現有的演員。但電影都沒有做到。

同樣是面臨演員演技欠佳的困難,徐克在《狄仁傑之神都龍王》裡通過簡化人物性格,做出了很好的示範,你為什麼不教教爾冬升!

《狄仁傑之神都龍王》(2013)

其次是對不起楚原。

熟悉邵氏武俠片的觀眾首先會知道張徹和胡金銓,但楚原的擁躉絕對不少。他有自己的一套電影風格,雖然代表作多是改編自古龍作品,但楚原也注入了自己對古龍的電影化理解。

比如,在典型的楚原式前景遮擋式構圖中,他就會利用樹枝、花叢、薄紗等來遮擋住部分寬銀幕,一方面讓寬銀幕不顯得過於空洞,另一方面也製造出迷離、詭譎的風格。色調方面楚原更是大膽,他會在同一場景中同時運用冷色調和暖色調,與薄紗、薄霧配合,更突出氣氛上的奇詭。

《三少爺的劍》(1977)

爾冬升版的《三少爺的劍》,一些場景明顯是在刻意模仿昔日的邵氏片廠佈景,配以較為誇張的色彩、服裝、化妝,時刻強調景的存在。觀眾能接受四十年前的邵氏電影那樣拍,但未必能接受今天的武俠片還那樣拍。有幾場戲外不外,內不內,漫畫式的山水虛假到了極點。

這種刻意的模仿或者說致敬,實際上還是說明了一個問題。爾冬升並沒把握營造出古龍江湖的氣韻,只好照搬楚原的風格,搞些浮誇的花花草草,這最保險。

《三少爺的劍》(2016)

徐克的風格在影片中無所不在,這是他充當監製的一個特點。

影片最後神劍山莊的危機這段,是典型的徐克武俠片的畫風,主要體現在「用毒」和「暗器」這兩個元素的使用上,而這部分也幾乎成了影片最為精彩的段落。

此外,最後燕十三與三少爺最後的決鬥,影片使用大量升格鏡頭來「分解動作」,從動作設計和劍的運用來說,肯定是有創新的。可是最大的問題是,越是繁複花哨,越是遠離古龍精神。

《三少爺的劍》(2016)

反倒是楚原的版本,雖然打鬥的一招一式今天看起來有點假,也比較簡單,但乾淨俐落的一招斃命,沒那麼多拖泥帶水,符合我們對人物的想像。

最後的最後,還要說一下從小說,到1977年邵氏版電影,再到2016年3D版電影的文本改寫。這三個文本的區別不小,比如這最新一版不知何故沉迷於狗血的三角戀故事,竹葉青的身份變化莫測,但那都是小事!

最大的區別,在於結局。

古龍的結局說的是,燕十三從「十三劍」中變化出讓天地變色的第十五劍,明明可以擊敗謝曉峰,但不想把這鬼神難擋的劍法留在世間,於是橫劍自刎。隨後謝曉峰割去自己雙手的大拇指,歸隱江湖。

在楚原的結局裡,謝曉峰表面上是輸給了燕十三,但實際上燕十三卻死在了謝曉峰的劍下。

《三少爺的劍》(1977)

到了爾冬升的3D版,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最簡單的結局:燕十三因為技不如人,輸給了(主角光環的)謝曉峰。

不管是古龍版還是楚原版的結局,都擁有豐富的層次和轉折,兩個絕世俠客各有所長,難分高下,讀者/觀眾也覺得回味無窮。我原本猜到爾冬升一定會另起爐灶,不會照搬古龍和楚原的結局寫法,可最後直白淺薄到這種程度,真讓我大吃一驚。

優劣高下,一目了然。

來自東方剪報媒體監測

主角們不合時宜地迸出標誌性的古龍金句——這鍋演員也要背,因為只有非常酷的人,才有資格說古龍臺詞!多位本片演員明顯不酷,所以怎麼能責怪當下觀眾的審美習慣接受不了古龍呢?

而蔣夢婕飾演的娃娃和其他人用的是兩套語言體系,她講話比較符合日常口語習慣,聽起來就舒服很多,但這種對比,也強化了其他人的尷尬。

何潤東飾演燕十三

接著說演員的問題,為什麼總愛用怒吼來表達不可遏制的憤怒呢?燕十三是這樣,謝曉峰是這樣,竹葉青和慕容秋荻也是這樣,這讓我萬分不解!古龍筆下的角色大多是外冷內熱,外冷在哪裡?

古龍在《三少爺的劍》裡塑造了多位性格強烈的人物,這對導演和演員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要麼演員有很好的演技,忠實闡釋原著角色形象;要麼化繁為簡,對原著做一些顛覆式處理,讓角色來適應現有的演員。但電影都沒有做到。

同樣是面臨演員演技欠佳的困難,徐克在《狄仁傑之神都龍王》裡通過簡化人物性格,做出了很好的示範,你為什麼不教教爾冬升!

《狄仁傑之神都龍王》(2013)

其次是對不起楚原。

熟悉邵氏武俠片的觀眾首先會知道張徹和胡金銓,但楚原的擁躉絕對不少。他有自己的一套電影風格,雖然代表作多是改編自古龍作品,但楚原也注入了自己對古龍的電影化理解。

比如,在典型的楚原式前景遮擋式構圖中,他就會利用樹枝、花叢、薄紗等來遮擋住部分寬銀幕,一方面讓寬銀幕不顯得過於空洞,另一方面也製造出迷離、詭譎的風格。色調方面楚原更是大膽,他會在同一場景中同時運用冷色調和暖色調,與薄紗、薄霧配合,更突出氣氛上的奇詭。

《三少爺的劍》(1977)

爾冬升版的《三少爺的劍》,一些場景明顯是在刻意模仿昔日的邵氏片廠佈景,配以較為誇張的色彩、服裝、化妝,時刻強調景的存在。觀眾能接受四十年前的邵氏電影那樣拍,但未必能接受今天的武俠片還那樣拍。有幾場戲外不外,內不內,漫畫式的山水虛假到了極點。

這種刻意的模仿或者說致敬,實際上還是說明了一個問題。爾冬升並沒把握營造出古龍江湖的氣韻,只好照搬楚原的風格,搞些浮誇的花花草草,這最保險。

《三少爺的劍》(2016)

徐克的風格在影片中無所不在,這是他充當監製的一個特點。

影片最後神劍山莊的危機這段,是典型的徐克武俠片的畫風,主要體現在「用毒」和「暗器」這兩個元素的使用上,而這部分也幾乎成了影片最為精彩的段落。

此外,最後燕十三與三少爺最後的決鬥,影片使用大量升格鏡頭來「分解動作」,從動作設計和劍的運用來說,肯定是有創新的。可是最大的問題是,越是繁複花哨,越是遠離古龍精神。

《三少爺的劍》(2016)

反倒是楚原的版本,雖然打鬥的一招一式今天看起來有點假,也比較簡單,但乾淨俐落的一招斃命,沒那麼多拖泥帶水,符合我們對人物的想像。

最後的最後,還要說一下從小說,到1977年邵氏版電影,再到2016年3D版電影的文本改寫。這三個文本的區別不小,比如這最新一版不知何故沉迷於狗血的三角戀故事,竹葉青的身份變化莫測,但那都是小事!

最大的區別,在於結局。

古龍的結局說的是,燕十三從「十三劍」中變化出讓天地變色的第十五劍,明明可以擊敗謝曉峰,但不想把這鬼神難擋的劍法留在世間,於是橫劍自刎。隨後謝曉峰割去自己雙手的大拇指,歸隱江湖。

在楚原的結局裡,謝曉峰表面上是輸給了燕十三,但實際上燕十三卻死在了謝曉峰的劍下。

《三少爺的劍》(1977)

到了爾冬升的3D版,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最簡單的結局:燕十三因為技不如人,輸給了(主角光環的)謝曉峰。

不管是古龍版還是楚原版的結局,都擁有豐富的層次和轉折,兩個絕世俠客各有所長,難分高下,讀者/觀眾也覺得回味無窮。我原本猜到爾冬升一定會另起爐灶,不會照搬古龍和楚原的結局寫法,可最後直白淺薄到這種程度,真讓我大吃一驚。

優劣高下,一目了然。

來自東方剪報媒體監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