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瑤林瓊樹嘯傲風塵——竹林七賢

正始明道, 詩雜仙心, 何晏之徒, 率多浮淺。 惟嵇志清峻, 阮旨遙深, 故能標焉。 ———劉勰《文心雕龍。 明詩》

言在耳目之內, 情寄八荒之表……頗多感慨之辭,

厥旨淵放, 歸趣難求。 ———鐘嶸《詩品》

古時山陽(在今河南省焦作)是一個風光秀美的地方, 白鹿山中竹林掩映、溪流潺潺、鳥啼鶯鳴、四季如畫, 令人流連忘返。 在魏正始末年(249 年)到嘉平四年(252 年)年間, 曾有七 位名士會聚此地, 他們在此飲酒做詩、談玄論道, 遠離塵囂, 忘情於山水之間。 這七位世稱“竹林七賢”, 即: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阮咸、劉伶。

這七位何以會聚於此呢?這要從正始時代說起了。 正始是魏廢帝曹芳的年號, 文學史上有“正始文學”之稱, 包括從正始元年(240 年)到西晉立國(265 年)的文學創作。 這一時期, 儒學經過沉悶的漢代經學之後, 陷入了全面的危機中, 玄學開始盛行。 玄學以《周易》、《老子》、《莊子》為其思想基礎, 重點討論的是名教與自然的關係問題,

其中以何晏、王弼為代表的“正始玄學”主張名教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而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竹林玄學”則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觀點, 就是要用“自然”來對抗“名教”。

在這一時期中, 社會的政治生活是極為殘酷的。 正始十年, 司馬懿父子趁皇帝曹芳掃陵之機發動兵變, 成功後大肆誅殺曹氏集團, 使得“天下名士去其半”。 後來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執政, 他們大量殺戮異己分子, 在嘉平六年、正元二年、甘露三年又分別殺掉了夏侯玄、毋丘儉和諸葛誕, 造成極為恐怖的政治氣氛。 同時司馬父子為了掩飾自己的殘酷, 為了控制人們的行為, 為了給篡權做準備, 極力提倡儒家的禮法。 在如此政治環境之下, 人們的性命都懸於刀口之上,

他們只能消極避世, 再也不敢或不願涉足時政了。

社會的激烈動盪和思想潮流的變化, 改變了文學的走向。 同處亂世, 漢末的“古詩十九首”要人們及時行樂, 享受稍縱即逝的人生;建安文學則慷慨雄壯, 激勵人們通過建立豐功偉績來延續自己短暫的人生, 在有限的時間裡創造最大的價值。 這兩者都發出了人生短暫的感傷, 但是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都找到了不同的解決路徑。 但是正始文學卻強調人生與社會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社會的存在就是對人性的壓迫, 所以他們強烈地抨擊儒學名教, 但是他們也無法找到出路。 由於社會政治環境危機四伏, 所以正始文人們很少直接涉及現實生活,

多是轉向抒寫個人憂憤或者對整個人類社會和歷史的哲理性進行思考。

在“竹林七賢”中, 文學成就最高的是阮籍和嵇康二人, 此外向秀的《思舊賦》和《難養生論》, 劉伶的《酒德頌》也比較有名。

阮籍, 字嗣宗, 陳留人, 少時就博覽群書, 對《老子》和《莊子》尤為喜愛, 所以崇尚自然;他對曹魏末年的政治腐敗深感不滿, 對名教道德禮俗更為不屑, 史載他會“青白眼”, 對禮俗之士就以白眼視之, 對同道之人才以青眼相看。 他的代表作《大人先生傳》是一篇賦作, 表達了他對玄學的思考和對禮教的批判。 作者塑造了一個超然物外、與天地同生、與道合一的偶像, 表達了他超越名教追求自由的理想。 文中以世俗的口吻讚美“君子”, 實際上是描繪了“君子”的迂腐虛偽,

又通過“大人”對“君子”的批駁, 抨擊了禮法的虛偽性。 其中有一段:“且汝獨不見夫虱之處於褌中, 逃乎深縫, 匿乎壞絮, 自以為吉宅也。 行不敢離縫際, 動不能出褌襠, 自以為得繩墨也。 饑者吃人, 自以為無窮食也。 ……汝君子之處宇內, 亦何異夫虱之處褌中乎!”表現了作者精湛的諷刺藝術。

阮籍為人曠放不羈, 任情自適, 整日以酒為友, 昏昏沉沉, 但在消極避世下面掩藏的是他在黑暗的社會政治中無法施展的才華和雄心, 在乖張的行為背面藏著的是無法宣洩的對社會對人生不滿的苦悶心情。 他一生作82首《詠懷詩》, 突出地表現了詩人心中的孤獨和苦悶。

夜中不能寐, 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 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 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詩人心生煩惱,夜不能寐,想起身彈琴排遣一下,看到的卻是月色如水,寒風拂衣,孤鴻悲鳴,宿鳥驚飛,這一片蕭索冷漠的氣象,反而使人更加傷心。沒有任何希望、沒有任何慰藉,只能夠無可奈何地獨自傷神,這就是我們的憂鬱詩人。

嵇康,字叔夜,譙郡人,是天生奇才,可以無師自通。由於他少年喪父,少有人對他進行管教,所以形成了倨傲狂放的性格。他和阮籍一樣對社會現實充滿了不滿,可是採取的方式卻迥然不同;阮籍只是一味地消極避禍,但是言語非常謹慎,嵇康則公開對抗,直言不諱,出言不遜。後來阮籍為保全自己不得已入仕為官,而嵇康卻毫不妥協,終究招來殺身之禍。《晉書》中記載了他行刑那一天的情形:嵇康看看日頭,覺得時間還早,就和監斬官要了一張琴,神態自若地彈了一曲《廣陵散》,並說道:“從前袁孝尼要向我學這曲《廣陵散》,我沒有教他,可歎《廣陵散》就此絕傳了!”以此嵇康超邁的性格可見一斑。

嵇康的詩歌中四言詩成就最高,代表作有《憂憤詩》和《贈兄秀才入軍》。前者是他在獄中寫就的,回憶了他40多年的人生經歷和自己思想性格的形成過程,抒發了身在獄中的悲憤,最後表達出自己不改初衷,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本性。

《贈兄秀才入軍》是他送自己的兄長從軍時寫的組詩,共有18首,其中寫事抒情,或激越或深幽,第14篇最受人們喜歡: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膽平皋,垂綸長川。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嵇康散文的代表作是《與山巨源絕交書》。山巨源就是山濤,阮籍入仕後他也去做官了,並且在升遷之後還推薦嵇康來頂替自己原來的職位。所以嵇康就作此書,表達自己決不屈節妥協的態度,更多的是借此抒發自己憤世嫉俗的情懷以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政治見解。

阮籍、嵇康的遭遇展示的是整個時代的悲哀。經過兩漢經學的禁錮後,歷史喚起了個性的覺醒,人們以極大的熱情去追求完美、自由、真實的人生,然而嚴酷的社會現實使這種追求化為泡影。人們發現了真實的人,但是卻發現人在茫茫天地間竟備受奴役、毫無寄託,於是在文人心中產生了無法撫慰、無法排遣的孤獨感。

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詩人心生煩惱,夜不能寐,想起身彈琴排遣一下,看到的卻是月色如水,寒風拂衣,孤鴻悲鳴,宿鳥驚飛,這一片蕭索冷漠的氣象,反而使人更加傷心。沒有任何希望、沒有任何慰藉,只能夠無可奈何地獨自傷神,這就是我們的憂鬱詩人。

嵇康,字叔夜,譙郡人,是天生奇才,可以無師自通。由於他少年喪父,少有人對他進行管教,所以形成了倨傲狂放的性格。他和阮籍一樣對社會現實充滿了不滿,可是採取的方式卻迥然不同;阮籍只是一味地消極避禍,但是言語非常謹慎,嵇康則公開對抗,直言不諱,出言不遜。後來阮籍為保全自己不得已入仕為官,而嵇康卻毫不妥協,終究招來殺身之禍。《晉書》中記載了他行刑那一天的情形:嵇康看看日頭,覺得時間還早,就和監斬官要了一張琴,神態自若地彈了一曲《廣陵散》,並說道:“從前袁孝尼要向我學這曲《廣陵散》,我沒有教他,可歎《廣陵散》就此絕傳了!”以此嵇康超邁的性格可見一斑。

嵇康的詩歌中四言詩成就最高,代表作有《憂憤詩》和《贈兄秀才入軍》。前者是他在獄中寫就的,回憶了他40多年的人生經歷和自己思想性格的形成過程,抒發了身在獄中的悲憤,最後表達出自己不改初衷,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本性。

《贈兄秀才入軍》是他送自己的兄長從軍時寫的組詩,共有18首,其中寫事抒情,或激越或深幽,第14篇最受人們喜歡: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膽平皋,垂綸長川。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嵇康散文的代表作是《與山巨源絕交書》。山巨源就是山濤,阮籍入仕後他也去做官了,並且在升遷之後還推薦嵇康來頂替自己原來的職位。所以嵇康就作此書,表達自己決不屈節妥協的態度,更多的是借此抒發自己憤世嫉俗的情懷以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政治見解。

阮籍、嵇康的遭遇展示的是整個時代的悲哀。經過兩漢經學的禁錮後,歷史喚起了個性的覺醒,人們以極大的熱情去追求完美、自由、真實的人生,然而嚴酷的社會現實使這種追求化為泡影。人們發現了真實的人,但是卻發現人在茫茫天地間竟備受奴役、毫無寄託,於是在文人心中產生了無法撫慰、無法排遣的孤獨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