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三大優勢助力默克爾連任

李超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

3月至今, 德國的薩爾、石荷、北威三州先後舉行了議會選舉, 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在三個州均擊敗對手社民党。 尤其北威州是社民党的傳統票倉, 該州擁有1300萬選民, 約占德國總選民數的1/5, 這場勝利也為基民盟參加9月24日的聯邦議會選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近一段時間, 歐洲國家的選情一直牽動世界。 從奧地利到荷蘭再到法國, 民粹極端政黨與傳統建制派的爭鬥頗為激烈, 歐洲的未來不確定性大增。 尤其剛剛結束的法國大選, 歐盟國家紛紛“屏息以待”, 似乎勒龐領導的“國民陣線”一旦上臺就將成為“歐盟的末日”。

然而, 如同歐債危機中所經歷的一樣, 德國在這一民粹坐大的危機時刻, 再次扮演了“穩定錨”的角色。 默克爾如能成功連任, 不僅意味著德國內外政策保持延續性, 其治理歐盟、推動一體化的理念繼續得以貫徹, 也將為歐洲主流政黨注入一劑強心針, 促進歐盟團結, 壓縮極端政黨的活動空間。

那麼, 默克爾連任前景究竟如何?筆者看來, 其勝算頗高。 從當前形勢來看, 默克爾擁有以下三大優勢。

首先, 對手並未對其構成有力威脅。 社民党在前總理施羅德執政時期達到過一個高潮, 此後則每況愈下, 一方面缺乏強有力的領導, 另一方面正值金融和歐債危機肆虐, 底層民眾受挫感更強,

直接動搖了左翼政黨的選民基礎。 於是2013年大選中, 社民黨陷入低潮, 而聯盟黨一家獨大, 奪得41.5%的選票。 本屆政府任期內, 社民黨參與執政, 儘管也積極作為、鞏固選民基礎, 甚至推出歐洲議會前議長舒爾茨這一“強人”來挑戰默克爾, 但總體而言仍未恢復元氣, 與聯盟黨支持率仍有超過5個百分點的差距。

再說社民党總理候選人舒爾茨。 社民黨剛剛推出這一人選時, 其“新人效應”凸顯, 刺激社民黨支持率攀升不少。 舒爾茨還提出了推動社會公平、關注底層民眾、提高養老金等主張, 短期內吸引不少民眾支持。 但客觀地講, 舒爾茨一直在歐盟任職, 沒有在德執政的經驗, 隨著時間推移, 其熱度已顯著下降。 拉攏底層民眾的策略雖好,

但緊縮是德國一貫堅持的財政貨幣政策總基調, 很難顛覆, 擴大福利也並不符合當前現實。 除此之外, 社民黨與聯盟黨在大多數政策上相似性很高, 舒爾茨很難依靠“新政策”來挖聯盟黨的“牆腳”。

其次, 默克爾的政績有目共睹。 在默克爾治下, 德國經濟穩定增長, 從本世紀初的“歐洲病夫”發展為今天的“歐洲領頭羊”, 贏得了廣泛認可。 尤其近幾年來, 德國外貿繁榮, 順差屢創新高, 積累高額財富, 財政已實現三年盈餘, 失業率將至歷史最低, 民眾收入不斷提高, 內需逐漸成為刺激經濟發展的又一動力。 德國還率先提出了“棄核”、“工業4.0”等戰略, 在創新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外交上日益積極, 默克爾參與斡旋烏克蘭危機,

突破傳統向國外派出軍隊參與打擊恐怖主義;努力維護跨大西洋關係, 被視作“西方聯盟新的掌旗手”;大力推動應對氣變、傳染病、海洋污染等非傳統議題國際化, 推動德國進一步向“政治大國”邁進。

再次, 默克爾已渡過執政低谷。 2015年下半年, 由於執行較為開放的難民政策, 致使全年90余萬難民湧入德國, 嚴重影響德國民眾正常生活秩序, 也抬高了德國遭受恐襲的風險。 正因如此, 默克爾遭遇了就任總理以來最大的執政危機, 甚至一度引發關於其是否下臺的爭論。 隨後, 默克爾及時回檔難民政策, 大幅收緊並主導開展安全機構改革, 2016年入德難民顯著下降。 如今難民問題已不再是“頭條新聞”, 默克爾也重新贏得了民眾的信任,

其個人支持率已再次回到60%以上。

與此同時, 歐盟也需要默克爾這樣一位穩健、強有力的領導者。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 歐美分歧明顯增多, 未來跨大西洋關係不可避免將更為疏離, 歐盟需更多依靠自身力量來維護利益。 然而英國脫歐、法國勢衰, 只有依靠德國的力量才能維護團結、促進發展。 對於正面臨內憂外患的歐盟來說, 還有什麼比一位經受過檢驗的政治家連任更好的結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