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書房置睡蓮,高潔意清遠

書房置睡蓮, 高潔意清遠

文:花木君

文人都喜歡清雅高潔, 因而書房經常掛梅蘭竹菊條幅, 蓺養蘭花、菖蒲、盆景, 陶冶情操, 自娛自樂。

而蓮花, 則由於屬於季節性的花卉, 因而多置於院落小水池裡, 春夏閒暇時分觀賞。

蓮花也叫荷花, 荷花的果實蓮藕晶瑩潔白,

營養豐富, 食用價值頗高, 因此在國內廣為種植。 春夏之際, 荷花亭亭玉立, 嫵媚動人, 荷葉高高聳立或輕輕鋪展水面, 水珠滾動, 晶瑩閃爍, 蓮蓬猶如象徵多子多孫, 觀賞價值也非常高, 連片種植, 異常壯觀, “十裡荷花香”是各地人們消暑避夏的好去處。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描述的就是一副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因而廣為流傳。

唐代文學家陸龜蒙的《白蓮》“素蘤(hua)多蒙別豔欺,此花真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把蓮花比喻成天上之物。描述愛情詩的巨擘詩人李商隱的《贈荷花》“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更是高度讚譽蓮花。

北宋婉約派“二晏”之晏小山的《鷓鴣天》描寫蓮花:“守得蓮開結伴遊,約開萍葉上蘭舟。來時浦口雲隨棹,采罷江邊月滿樓。花不語,水空流,年年拚得為花愁。明朝萬一西風動,爭向朱顏不耐秋。”

而將蓮花上升到君子品格氣質的當屬北宋濂溪先生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之後文人隨用蓮花來比喻志向高潔,脫污泥而不染的君子。

蓮花對於佛教,有著不解之緣,自從東漢佛教傳入中國,就此紮根發芽,開枝散葉,成為國人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佛本行集經》記載:“菩薩生已。無人扶持。即行四方。面各七步。步步舉足。出大蓮華。行七步已。”(至於“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則在《長阿含經》有記載,此經無)。《楞嚴經》雲:“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湧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蓮上......”。《維摩經·佛國品》曰:“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寂行”。《諸經要解》說:“故十方諸佛,同生於淤泥之濁,三身證覺,俱坐於蓮台之上”。

蓮花在眾多佛經中出現,因為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花色端莊穩重,超凡脫俗,這種美德與特徵,表徵清淨無染,光明自在,佛陀喜歡拿蓮花作譬喻,因此被佛教看作為聖蓮,佛教的蓮花寧靜、愉悅、超脫和微笑的象徵完全符合東方文化的風尚,因而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為善眾和文人做喜愛。

古代先人只注重它的品質和食用功效,忽視荷花品種的培養,因而現在國蓮品種還不是很多。近些年來,原產國外的一些蓮花品種進入國內,豐富了蓮花品種色彩。最多的是睡蓮,它原產于北非和東南亞熱帶地區,開花時間長,色彩鮮豔,品種繁多,可以養護在池塘,也可在書房或者客廳,置一盆缸,稍待時日,即可盛開。

在炎炎夏日,清風徐來,看書工作閒暇之餘,靜看蓮花綻放,一叢叢美麗的睡蓮輕舞花葉,形影嫵媚,好似淩波仙子,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大有“淩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的享受,聖潔無暇的睡蓮飄逸著迷人的清香,真可謂灑清香而天然獨秀,極玲瓏又純潔高雅,日常煩惱瞬間拋卻,清新安詳之中微微泛著點點的喜悅,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淨化,精神在色彩中得到享受,真是愜意!

2017-5-18榆木齋

”描述的就是一副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因而廣為流傳。

唐代文學家陸龜蒙的《白蓮》“素蘤(hua)多蒙別豔欺,此花真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把蓮花比喻成天上之物。描述愛情詩的巨擘詩人李商隱的《贈荷花》“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更是高度讚譽蓮花。

北宋婉約派“二晏”之晏小山的《鷓鴣天》描寫蓮花:“守得蓮開結伴遊,約開萍葉上蘭舟。來時浦口雲隨棹,采罷江邊月滿樓。花不語,水空流,年年拚得為花愁。明朝萬一西風動,爭向朱顏不耐秋。”

而將蓮花上升到君子品格氣質的當屬北宋濂溪先生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之後文人隨用蓮花來比喻志向高潔,脫污泥而不染的君子。

蓮花對於佛教,有著不解之緣,自從東漢佛教傳入中國,就此紮根發芽,開枝散葉,成為國人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佛本行集經》記載:“菩薩生已。無人扶持。即行四方。面各七步。步步舉足。出大蓮華。行七步已。”(至於“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則在《長阿含經》有記載,此經無)。《楞嚴經》雲:“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湧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蓮上......”。《維摩經·佛國品》曰:“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寂行”。《諸經要解》說:“故十方諸佛,同生於淤泥之濁,三身證覺,俱坐於蓮台之上”。

蓮花在眾多佛經中出現,因為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花色端莊穩重,超凡脫俗,這種美德與特徵,表徵清淨無染,光明自在,佛陀喜歡拿蓮花作譬喻,因此被佛教看作為聖蓮,佛教的蓮花寧靜、愉悅、超脫和微笑的象徵完全符合東方文化的風尚,因而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為善眾和文人做喜愛。

古代先人只注重它的品質和食用功效,忽視荷花品種的培養,因而現在國蓮品種還不是很多。近些年來,原產國外的一些蓮花品種進入國內,豐富了蓮花品種色彩。最多的是睡蓮,它原產于北非和東南亞熱帶地區,開花時間長,色彩鮮豔,品種繁多,可以養護在池塘,也可在書房或者客廳,置一盆缸,稍待時日,即可盛開。

在炎炎夏日,清風徐來,看書工作閒暇之餘,靜看蓮花綻放,一叢叢美麗的睡蓮輕舞花葉,形影嫵媚,好似淩波仙子,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大有“淩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的享受,聖潔無暇的睡蓮飄逸著迷人的清香,真可謂灑清香而天然獨秀,極玲瓏又純潔高雅,日常煩惱瞬間拋卻,清新安詳之中微微泛著點點的喜悅,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淨化,精神在色彩中得到享受,真是愜意!

2017-5-18榆木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