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為什麼中國水電站是現金奶牛,而非洲水電站是現金殺手

瞭解股市的人都知道:“水電股”即“養老股”。 之所以這麼說, 是因為水電站本身具有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就是前首富李河君旗下的金安橋水電站。 據媒體報導, 李河君曾表示, 金安橋每天帶來的淨現金流可達1000萬, 是典型的“現金奶牛”。

水電站之所以會產生巨額利潤, 歸於其在“穩定、經濟”的雙重優勢。

首先, 水電與風電、光伏和核電等一起, 被歸入可再生能源之列。 但核電始終存在核安全風險, 並不時引發“建或不建”的爭議;風電和光伏則受外界時間、環境的影響很大, 在儲能成本過高的當下, 無法成為穩定的供應來源。 但水電不同, 雖然也會因為季節出現波動, 但總體看, 其波動幅度遠小於風能和光伏。

其次, 水電是典型的重資產項目, 前期投資大, 但發電量基本穩定, 因此不會過於擔心收入。 更重要的是, 水電項目維護成本低。 根據國內現行會計和稅收政策,

水電站設備可以使用50~100年, 廠房大壩可使用100~300年。 一旦40年的折舊計提完畢, 水電仍然繼續運轉, 為企業帶來持續的利潤。

當前, 隨著國內水電站日趨飽和, 企業逐漸將目光投向國外, 水電資源極為豐富的非洲成為一些企業關注的新市場。 據悉, 非洲技術可開發水電資源理論蘊藏量1.7萬億kWh/年, 而開發率只有不到10%。

但是, 如果說中國的水電專案是絕對的現金奶牛, 那麼今天的非洲水電專案, 仍然只能算是現金殺手。

在2017年世界水電大會上, 全球基礎設施基金代理主任陸崢嶸表示, 每年非洲有550億美元缺口, 政府資金有限, 因此, 非洲需要全球來投資。 然而, 全球水電協會主席肯.亞當斯認為, 非洲水電發展的挑戰不是缺少資金,

而投資者缺乏確定性。

投資者之所以搖擺不定,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投資回報很難保障。

水電的回報必須落實在使用量上。 當前, 隨著非洲經濟增長, 用電量持續增加是必然的趨勢。 但一個矛盾點是, 非洲水電主要分佈在東非和中非, 用電需求卻很少, 而需求集中的地區, 則是較遠的北非和南非。

在本次世界水電大會中, 有多位非洲業內人士表示, 要解決這個問題, 需要在未來可以建立跨區域輸電的設施。 但來自非洲基礎設施協會的專家卡裡希特·坎班達認為, 這種做法難度很大。 當前, 非洲目前只有小範圍的區域電力互聯, 但各區域之間並沒有互通, 原因在於, 幾個區域之間實行的電力技術標準不盡相同。

事實上, 當前全球諸多公司的標準都存在差別, 因此, 只要電力技術的標準無法統一, 區域互通、非洲的跨地消納就很難實現。 在這樣的背景下, 即便水電站不斷出現, 發電量一再刷新記錄, 因為無法傳輸、難以消納, 投資者回收成本、獲得持續高收益的日子,

也會比較遙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