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熊孩子的父母到底該不該熊?看完本文,所有父母終將受益終身!

圖片作者:Alexas_Fotos

01

比如, 最近發生的「女大學生餐館打小孩」事件, 網上也有監控視頻, 很清晰, 很完整, 還是引發了線民各種不同甚至完全對立的觀點。

有一類觀點認為「熊孩子犯錯, 家長不管, 我們就應該替家長管一管」。 持這種觀點的大多是年輕人, 要麼還沒結婚生孩子, 要麼本身不喜歡孩子, 在平時有過公共場合熊孩子大吵大鬧, 父母制止不力或無動於衷的不快經歷, 自己又不知該如何應對, 只能心裡憋著。 看到遙遠的現實中終於有人出手, 可算出了口惡氣, 大聲叫好。

果然, 只有在安全的時候, 人們才最勇敢。

我們先說一個常識, 人類社會有序運轉, 底線靠法律, 上限靠道德。 道德用來自律, 可以有高有低, 但法律不一樣, 所有人一視同仁。 孩子在餐館吵鬧, 影響確實不好, 你有意見應該向餐館老闆或者孩子父母講, 有問題在成年人之間解決, 沖著未成年的孩子下手,

還是在監護人在場的情況下, 這明顯是違法行為, 還有什麼好爭辯的呢。

況且, 看到是媽媽帶孩子, 你就敢繞開家長出手, 如果帶孩子的是一米八幾、五大三粗的父親呢?我不明白, 這種弱小者欺負更弱者的暴力行為, 到底有什麼值得稱讚的。

02

另一類觀點是「支持父母毫不猶疑打回去保護孩子」。 這麼想的, 多半已為人父母, 看到女學生的衝動行為, 感同身受, 激起了近似本能的父愛母愛。

確實, 小孩子又不是個機器, 哭鬧的時候, 按一下按鈕就能安安靜靜。 小孩子本身心智發育還不健全, 無法像大多數成年人一樣處處遵守禮儀。 想想我們自己, 一生下來就知書達理, 從來沒有過調皮的時候嗎?

除了極少數的奇葩, 大多數父母都不會放任自己的孩子胡鬧。 孩子情緒失控時, 他們都在想盡辦法極力控制。 如果短時間不能讓孩子安靜下來, 打擾到了周圍的人, 最好的辦法是帶孩子離開。 而不是繼續在原地徒勞安撫, 孩子仍然大聲吵鬧, 導致周圍人的不滿加重, 終於有人不堪其擾出手, 父母憤然上演保衛孩子的戲碼。

保衛孩子沒錯, 帶著孩子出門的父母, 應該明白, 孩子是自己的軟肋, 孩子的安全是頭等大事。

可是, 為了保護孩子和他人起衝突, 實質上是把孩子置身于後果未知的極度危險中。 你永遠無法預知,

和你起衝突的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精神正不正常, 有沒有暴力傾向, 會不會繞開你沖孩子下手。

03

這不是假設, 看看2014年發生在北京大興的真實案例。

一位媽媽帶著2歲的女兒出行, 因為停車問題和一男子發生爭執, 該男子從幼兒車裡雙手抓出孩子, 齊胸高舉過頭,猛摔在地。小女孩搶救無效死亡,男子後來被判死刑。

當然,這樣的悲劇是小概率事件,平常很少很少發生。可一旦發生,對於孩子家長而言,意味著什麼?就算事後你贏得了法律判決,贏得了輿論支持,贏得了大眾同情,可是,孩子沒有了啊,又有什麼用呢?

在網上敲著鍵盤喊打喊殺發洩情緒是容易的,在現實世界中選擇如何應對,從來都是複雜而困難的。難怪,有句話說,線民不上街,路人不上網。這種不露聲色的嘲諷簡直紮心了。

這是我用一塊碎片試著拼圖的過程,既不站隊支持任何一方,也不負責提供最佳解決方案,畢竟,我的拼圖不能替代你的。

“萌寶來啦”的讀者,期待你完成你的拼圖。

文/“萌寶來啦”簽約作者小寶媽

齊胸高舉過頭,猛摔在地。小女孩搶救無效死亡,男子後來被判死刑。

當然,這樣的悲劇是小概率事件,平常很少很少發生。可一旦發生,對於孩子家長而言,意味著什麼?就算事後你贏得了法律判決,贏得了輿論支持,贏得了大眾同情,可是,孩子沒有了啊,又有什麼用呢?

在網上敲著鍵盤喊打喊殺發洩情緒是容易的,在現實世界中選擇如何應對,從來都是複雜而困難的。難怪,有句話說,線民不上街,路人不上網。這種不露聲色的嘲諷簡直紮心了。

這是我用一塊碎片試著拼圖的過程,既不站隊支持任何一方,也不負責提供最佳解決方案,畢竟,我的拼圖不能替代你的。

“萌寶來啦”的讀者,期待你完成你的拼圖。

文/“萌寶來啦”簽約作者小寶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