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如果歷史,鄭成功如果不早死中國能征服領菲律賓以及其他海島嗎

鄭成功像 資料圖

這些年, 菲律賓這個國家屢屢出現在各大新聞的頭條。 於是歷史上中國與菲律賓交往的點點滴滴, 就被廣大愛好者從故紙堆裡不斷翻出。

在這些逸聞趣事當中, 最讓國人心潮澎湃的一則無疑是收復臺灣的大英雄鄭成功, 居然差點出兵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 這則原本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小小插曲也就成為了很多人臆想中國版圖能涵蓋菲律賓核心地區--呂宋島的堅實依據。 一切可能僅僅是因為鄭成功於1662年的突然病死而戛然而止。

菲律賓人的抗議中國遊行

不過, 若是歷史在這個環節出現一點小小的不同, 這則臆想就能變成事實嗎?

歷史的推演--海商領袖林鳳的馬尼拉攻略

實際上, 在鄭成功攻克臺灣將近一個世紀前, 也曾有一名來自中國的海商林鳳, 曾經對西班牙佔領下的菲律賓發起過戰爭。 雖然林鳳本身控制的實力、指揮水準, 相比征戰了幾十年的鄭成功而言, 無疑處於下風。 但那一次震動了西班牙殖民當局的突襲作戰, 依然在菲律賓的歷史上留下了異常傳奇的一章。

著名海盜林鳳

林鳳其人的生平在歷史上並沒有詳細的記載。 通過明代留下的點滴記錄, 我們僅僅可以知道這位日後的海商領袖在19歲時參加了海盜頭子泰老翁的隊伍。 當時的明朝政府依然奉行嚴格的海禁政策, 造成了民間對外貿易需求的嚴重受挫。 於是, 不少沿海地區的居民開始鋌而走險, 逐漸發展了頗具規模的海商集團。

在明朝政府在16世紀40年代加大打擊力度後, 這些海商集團與明朝官方的關係急轉直下, 並衍生出著名的嘉靖倭亂。 林鳳這樣的海商領袖,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成為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灰色力量。

到16世紀70年代, 明朝官方雖然已經允許在漳州月港進行對外貿易, 依然無法滿足東南沿海的經濟發展需求。 相反, 沿海的水師部隊經常與留居澳門的葡萄牙殖民者一起, 聯合剿殺繼續在東南沿海活動的中國海商力量。 林鳳迫於形勢壓力, 不得不在閩、粵、瓊、台一帶沿海輪流轉戰。 最後不得不將基地從大陸沿海的島嶼, 搬遷到了今天的澎湖列島。 全盛時期旗下有超過300艘船、4萬名成員。

一次偶爾的機會, 他的船隊在海上遇到了兩艘由馬尼拉開往中國的商船,

船上滿載菲律賓特產以及黃金和銀元。 林鳳還通過船上的水手進一步得知, 菲律賓物產豐富, 而西班牙人剛剛佔領馬尼拉不久, 防守空虛。 於是, 一個大膽的計畫在他的腦海中形成:遠征馬尼拉, 驅逐西班牙人。

明代的商船與港口CG效果圖

1574年11月23日,林鳳率領一支由62艘戰船、2000名戰士、2000名水手組成的艦隊,攻擊了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賓的首府馬尼拉。而當時的西班牙殖民地守備隊僅僅600人,除了300名來自墨西哥的殖民地部隊外,其餘的都是菲律賓當地的土著人。馬尼拉城的防禦核心,則是一座木質的小要塞。由於他們根本不知道林鳳一夥人的到來,疏於防備。面對數量佔據絕對優勢的林鳳軍,西班牙人措手不及。但他們很快就穩住陣腳,集中防禦木質要塞與鄰近城區,很快便將林鳳的部隊趕出了馬尼拉城。

西班牙駐美洲的殖民地衛隊

此後,林鳳還企圖在菲律賓當地建立自己的王國。雖然他的人馬已經在當地建立一個根據地,並且通過扣押人質的方式威嚇周邊的菲律賓土著。最終頂不住西班牙殖民者的反撲,於1575年走水道,倉皇而逃。此人後來逃到臺灣建立根據地,最終結局卻不為人所知。他在迫於無奈的形式下發動的馬尼拉戰役,成為了中國與菲律賓交流史上的獨特一筆。

局面堪憂的國姓爺

鄭成功一生的主要征戰路線圖 大部分都以失敗告終

相比1573年的林鳳集團,1662年的鄭成功無論是兵力、人手、技術條件都更勝一籌。然而相比林鳳,鄭成功的壓力其實更大。林鳳出兵馬尼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他在中國沿海的活動區域與基地屢屢被明朝政府軍佔領和破壞。鄭成功雖然在出兵臺灣前佔據著金門、廈門兩個沿海大島,卻同樣遭受入主中原的清朝官方封鎖。正是由於手裡的地盤無法養活手下,這位南明的國姓爺才決定冒險進攻臺灣。

荷蘭人筆下的鄭成功部隊與熱蘭遮城

然而,攻克臺灣南部的鄭成功很快發現問題並不簡單。臺灣當地因為自然條件惡劣,人為開發時間較晚,一直難以養活大量人口部眾。荷蘭殖民者在殖民臺灣的38年間,一直人口不多,守軍稀少。荷蘭東印度公司對於臺灣的定位是貿易與經濟作物種植,因而並沒有在糧產耕地的開發上花心思。因而到鄭成功收復該地為止,島上的主要糧食作物產區都是有限的漢人移民經營為主。更要命的是,由於事先判斷鄭成功可能攻台,荷蘭守軍曾經大規模破壞當地原本就非常有限的糧食產地。鄭成功的軍隊在臺灣的戰事並不順利,不斷增兵,也讓軍隊的後勤供給幾乎到了奔潰的邊緣。因而在收復臺灣後,鄭成功的軍隊所做的最大工作,就是組織屯田。

收復臺灣的鄭軍已經是強弩之末

倘若鄭成功在攻克臺灣的1-2年內就發動進攻菲律賓的戰役,恐怕他的軍隊會面臨軍糧不足的大問題。菲律賓北方的重要島嶼呂宋與臺灣並不毗鄰,阻隔兩地之間的巴士海峽寬約370公里。鄭成功的部隊如果進攻呂宋,甚至想要直取馬尼拉,就需要走更長的距離。而菲律賓本地的糧產也不豐富,一旦發生圍城,大軍的後勤供給恐怕要從臺灣來運輸,耗費巨大,效率甚底。更何況臺灣的軍糧本身就供給不足,弱再從大陸沿海的金廈兩島轉運,等送到呂宋前線,恐怕已經不剩多少。

從地圖上也能明白呂宋與臺灣直接的距離遠遠大於臺灣海峽

比缺衣少糧更可怕的應該就是南洋地區的炎熱天氣。在醫學衛生條件都極其有限的古代,軍隊的大規模集結非常容易成為滋生瘟疫等傳染病的溫床。鄭成功的部隊在攻打臺灣時候就曾經被當地炎熱的天氣與無窮無盡的蚊蟲跳蚤弄的苦不堪言。若是深入更加炎熱潮濕的呂宋地區,恐怕會讓習慣了中國大陸氣候的鄭軍士兵,更加士氣低落。

相比1573年,猝不及防的西班牙守備隊。1662年的馬尼拉守軍不僅兵力和武器得到了加強,城市防禦的核心也由過去的木制要塞變成了用石頭建造的聖地牙哥要塞。這座要塞從1590年代開始建設,成為了西班牙人在菲律賓的防禦中心。該要塞在此後的歲月裡一直接受升級改造,並被使用到20世紀。鄭成功的部隊曾經在臺灣遇到過荷蘭人精心設計的城堡---熱蘭遮城。面對歐洲近代開始興起的新式要塞防禦體系,戰術戰法非常傳統的中國軍隊並沒有多少方法爭鋒相對。鄭軍最後的勝利,靠的僅僅是圍困城市,熬到守軍彈盡糧絕。鄭成功軍事生涯史上最大規模的遠征莫過於1659年發動的北伐南京戰役。這場戰役的徹底失敗,向世人宣告了鄭成功軍隊在攻堅能力上的薄弱。這類窘迫局面若在更遠的馬尼拉發生,恐怕鄭軍就真的是要熬不住了。

馬尼拉的聖地牙哥要塞遺址

至於民心相悖這類問題,鄭軍一樣不佔優勢。林鳳當年在呂宋建立自己的王國,在對待與土人的關係上也是靠扣押重要人質這類不友好的方法。鄭成功的時代,西班牙人已經在菲律賓站穩腳跟,不少人皈依西方的天主教,改用西班牙名字。相比之下,來自大陸的鄭軍在文化上就毫無親近感了。

幸虧歷史沒有如果

一生征戰無數的鄭成功恐怕在呂宋得不到任何便宜

幸虧歷史沒有如果,鄭成功在1662年的突然去世,讓遠征菲律賓的想法永遠停留在計畫階段。今天的我們通過歷史上諸多證據分析,依然可以明白,這一計畫的巨大風險性與不可執行性。所以,即便是國姓爺壽與天齊,他的軍隊也不可能拿下馬尼拉,攻佔菲律賓。如果他真是那個睿智英明的大英雄國姓爺,也不會輕易開啟奔赴南洋的戰略無底洞。

明代的商船與港口CG效果圖

1574年11月23日,林鳳率領一支由62艘戰船、2000名戰士、2000名水手組成的艦隊,攻擊了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賓的首府馬尼拉。而當時的西班牙殖民地守備隊僅僅600人,除了300名來自墨西哥的殖民地部隊外,其餘的都是菲律賓當地的土著人。馬尼拉城的防禦核心,則是一座木質的小要塞。由於他們根本不知道林鳳一夥人的到來,疏於防備。面對數量佔據絕對優勢的林鳳軍,西班牙人措手不及。但他們很快就穩住陣腳,集中防禦木質要塞與鄰近城區,很快便將林鳳的部隊趕出了馬尼拉城。

西班牙駐美洲的殖民地衛隊

此後,林鳳還企圖在菲律賓當地建立自己的王國。雖然他的人馬已經在當地建立一個根據地,並且通過扣押人質的方式威嚇周邊的菲律賓土著。最終頂不住西班牙殖民者的反撲,於1575年走水道,倉皇而逃。此人後來逃到臺灣建立根據地,最終結局卻不為人所知。他在迫於無奈的形式下發動的馬尼拉戰役,成為了中國與菲律賓交流史上的獨特一筆。

局面堪憂的國姓爺

鄭成功一生的主要征戰路線圖 大部分都以失敗告終

相比1573年的林鳳集團,1662年的鄭成功無論是兵力、人手、技術條件都更勝一籌。然而相比林鳳,鄭成功的壓力其實更大。林鳳出兵馬尼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他在中國沿海的活動區域與基地屢屢被明朝政府軍佔領和破壞。鄭成功雖然在出兵臺灣前佔據著金門、廈門兩個沿海大島,卻同樣遭受入主中原的清朝官方封鎖。正是由於手裡的地盤無法養活手下,這位南明的國姓爺才決定冒險進攻臺灣。

荷蘭人筆下的鄭成功部隊與熱蘭遮城

然而,攻克臺灣南部的鄭成功很快發現問題並不簡單。臺灣當地因為自然條件惡劣,人為開發時間較晚,一直難以養活大量人口部眾。荷蘭殖民者在殖民臺灣的38年間,一直人口不多,守軍稀少。荷蘭東印度公司對於臺灣的定位是貿易與經濟作物種植,因而並沒有在糧產耕地的開發上花心思。因而到鄭成功收復該地為止,島上的主要糧食作物產區都是有限的漢人移民經營為主。更要命的是,由於事先判斷鄭成功可能攻台,荷蘭守軍曾經大規模破壞當地原本就非常有限的糧食產地。鄭成功的軍隊在臺灣的戰事並不順利,不斷增兵,也讓軍隊的後勤供給幾乎到了奔潰的邊緣。因而在收復臺灣後,鄭成功的軍隊所做的最大工作,就是組織屯田。

收復臺灣的鄭軍已經是強弩之末

倘若鄭成功在攻克臺灣的1-2年內就發動進攻菲律賓的戰役,恐怕他的軍隊會面臨軍糧不足的大問題。菲律賓北方的重要島嶼呂宋與臺灣並不毗鄰,阻隔兩地之間的巴士海峽寬約370公里。鄭成功的部隊如果進攻呂宋,甚至想要直取馬尼拉,就需要走更長的距離。而菲律賓本地的糧產也不豐富,一旦發生圍城,大軍的後勤供給恐怕要從臺灣來運輸,耗費巨大,效率甚底。更何況臺灣的軍糧本身就供給不足,弱再從大陸沿海的金廈兩島轉運,等送到呂宋前線,恐怕已經不剩多少。

從地圖上也能明白呂宋與臺灣直接的距離遠遠大於臺灣海峽

比缺衣少糧更可怕的應該就是南洋地區的炎熱天氣。在醫學衛生條件都極其有限的古代,軍隊的大規模集結非常容易成為滋生瘟疫等傳染病的溫床。鄭成功的部隊在攻打臺灣時候就曾經被當地炎熱的天氣與無窮無盡的蚊蟲跳蚤弄的苦不堪言。若是深入更加炎熱潮濕的呂宋地區,恐怕會讓習慣了中國大陸氣候的鄭軍士兵,更加士氣低落。

相比1573年,猝不及防的西班牙守備隊。1662年的馬尼拉守軍不僅兵力和武器得到了加強,城市防禦的核心也由過去的木制要塞變成了用石頭建造的聖地牙哥要塞。這座要塞從1590年代開始建設,成為了西班牙人在菲律賓的防禦中心。該要塞在此後的歲月裡一直接受升級改造,並被使用到20世紀。鄭成功的部隊曾經在臺灣遇到過荷蘭人精心設計的城堡---熱蘭遮城。面對歐洲近代開始興起的新式要塞防禦體系,戰術戰法非常傳統的中國軍隊並沒有多少方法爭鋒相對。鄭軍最後的勝利,靠的僅僅是圍困城市,熬到守軍彈盡糧絕。鄭成功軍事生涯史上最大規模的遠征莫過於1659年發動的北伐南京戰役。這場戰役的徹底失敗,向世人宣告了鄭成功軍隊在攻堅能力上的薄弱。這類窘迫局面若在更遠的馬尼拉發生,恐怕鄭軍就真的是要熬不住了。

馬尼拉的聖地牙哥要塞遺址

至於民心相悖這類問題,鄭軍一樣不佔優勢。林鳳當年在呂宋建立自己的王國,在對待與土人的關係上也是靠扣押重要人質這類不友好的方法。鄭成功的時代,西班牙人已經在菲律賓站穩腳跟,不少人皈依西方的天主教,改用西班牙名字。相比之下,來自大陸的鄭軍在文化上就毫無親近感了。

幸虧歷史沒有如果

一生征戰無數的鄭成功恐怕在呂宋得不到任何便宜

幸虧歷史沒有如果,鄭成功在1662年的突然去世,讓遠征菲律賓的想法永遠停留在計畫階段。今天的我們通過歷史上諸多證據分析,依然可以明白,這一計畫的巨大風險性與不可執行性。所以,即便是國姓爺壽與天齊,他的軍隊也不可能拿下馬尼拉,攻佔菲律賓。如果他真是那個睿智英明的大英雄國姓爺,也不會輕易開啟奔赴南洋的戰略無底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