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製造業和消費“雙升”撬動萬億市場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 進一步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 成為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著力點。 5月17日, 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部署以試點示範推進《中國製造2025》深入實施, 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獲悉, 近期, 多家券商和投資機構針對製造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展開了密集調研。

調研結果顯示, 製造業升級和消費升級趨勢明顯, 正在成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兩股新興力量, 也是未來兩大投資主題。 在相關政策進一步支援和配合下, 智慧製造、戰略新興產業、綠色消費、文化、旅遊等多個細分市場也將加速成熟。

抓手 產業升級帶動經濟發展

近期, 包括興業證券、招商證券、投資中國等多家市場機構, 針對製造業升級和消費升級, 聯合多家上市公司和協力廠商市場機構展開密集調研。 市場機構及上市公司普遍認為,

製造業升級和消費升級趨勢明顯, 正在成為確保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兩股新興力量。

多位參與調研的券商研究員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目前我國製造業正在從傳統的來料加工等中低端, 朝著高端裝備製造、智慧製造、戰略新興產業等中高端邁進。 這些中高端製造領域, 需要更加精密的製造工業和產業鏈協同, 因此附加值更高, 相關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也更強。 目前, 我國製造業已具備了實現進一步產業升級的良好條件, 在國家政策的積極推動下, 製造業升級步伐明顯加快。

調研還顯示, 在商業環境改善、零售業創新的大環境下, 受居民收入快速提升、城市化進程加快等因素影響, 消費者需求更加多樣化,

對消費價值的追求也進一步提升。 這促使消費市場朝著個性化、定制化、中高端化的方向升級, 相關消費品的品質也不斷提高。

多項宏觀資料也顯示出上述趨勢。 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邢志宏介紹, 目前製造業升級勢頭良好。 1月至4月, 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了13.1%和11.5%, 增長幅度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6.4和4.8個百分點。 消費升級方面, 發展型的消費增勢強勁, 1到4月份中西藥品類、體育娛樂用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的銷售額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 同時, 產業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 1月至4月, 固定資產投資中高技術產業投資和服務業投資增長了22.6%和12.1%, 分別高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3.7和3.2個百分點。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 製造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相輔相成, 良性互動。 製造業升級和供給側改革關係很大, 而消費升級事關生活品質, 屬於需求側的升級。 消費升級為製造業升級帶來了市場空間, 而製造業升級為消費升級帶來物質保障。 “一方面啟動經濟有錢掙, 另一方面賺的錢有地方花。 ”他表示, 製造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刺激了經濟的內生動力從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機遇 圍繞兩大主題創投逐步升溫

上述市場機構認為, 在產業升級的大趨勢下, 製造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將成為未來兩大重要投資主題, 圍繞這兩大主題的創投活動將不斷升溫。

多家券商研報認為, 為推進製造業升級, 我國先後出臺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和一系列相關配套政策。

從政策內容以及產業發展趨勢來看, 高端裝備製造、智慧製造、戰略新興產業三大領域, 將成長為我國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帶來全新的投資機會。

據多家市場機構和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預測, 隨著“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推進, 相關的高端裝備製造、智慧製造、戰略新興產業等領域的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之巨。 國泰君安研報認為, 根據“中國製造2025”戰略, 新一代資訊技術等十餘個細分領域, 都將在未來十年得到快速發展。 一方面, 這些領域的相關產品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 能夠確保可觀的投資收益;另一方面, 這些領域均涉及完備和成熟的產業鏈, 投資需求也十分旺盛。

在消費領域,投資機會同樣不容小覷。阿裡研究院報告指出,根據近年來監測到的消費資料,原創、智慧、綠色、精緻、全球化、體驗是未來品質消費的六大趨勢。業內分析認為,上述領域蘊含著萬億級規模的商機。

國泰君安等券商認為,根據行業監測資料以及上市公司表現,零售、社會服務、汽車、輕工、醫藥、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家電這八大傳統消費領域,正在向中高端升級,未來將會形成重要的投資機會。此外,文化、旅遊、教育、健康、養老、資訊服務等領域,將成為新型消費熱點,未來年增長有望超過40%,影響5億人左右。

紅利 系列產業扶持政策持續發力

目前,我國對製造業升級、消費升級高度重視。中央部門出臺了系列政策鼓勵和推動產業升級。《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獲悉,為了推進製造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順利實施,未來我國還將在政策層面持續發力。

根據17日當天的國務院常務會,在製造業升級方面,我國將實施六大重要措施。其中包括:實施製造業升級重大工程、建設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支援的“雙創”平臺、推進“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提高產品和服務品質、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擴大開放和國際合作。

記者還獲悉,作為推進製造業升級的重要實施細則的《“中國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簡稱“《指南》”)正在組織修訂,並有望于近期印發。據介紹,《指南》旨在把“中國製造2025”重點任務和各地資源稟賦、現有產業發展相結合,避免重複建設,突出各地區所專所長,通過針對性地發展各地優勢產業,促進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合理分佈,進而形成中國製造“新版圖”。

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指南》的修訂和實施,將確保“中國製造2025”戰略持續落地,同時促進各地產業升級穩步推進。屆時,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船舶等《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點發展領域,將會得到快速發展;而機器人、增材製造、工業互聯網、智慧製造等近年來的新興產業,也將得到進一步培育。

消費升級方面,根據國家發改委2017年工作計畫,一方面,將持續推進“十大擴消費行動”,順應消費需求變化新趨勢,以改革創新增加消費領域,特別是服務消費和綠色消費有效供給,保持消費平穩增長。此外,還要積極發展醫養結合、文化創意、全域旅遊等新興消費,支援社會力量提供教育、文化、養老、醫療等服務。促進數位家庭、線上教育、虛擬實境等資訊消費。開展加快內貿流通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消費專項行動,推動實體店銷售和網購融合發展等。

記者還從商務部獲悉,今年將推出包括繼續實施餐飲、住宿、家政、家電維修、美容美髮、洗染、沐浴、攝影等八大居民生活服務業轉型行動計畫,出臺更有利於推動家政、大眾餐飲、社區便利和農村生活服務等措施,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社區,開拓中高端和個性化生活服務消費市場等。此外,還將進一步鼓勵跨境電子商務、進口商品直銷、汽車平行進口等新型貿易方式,暢通消費品進口管道,擴大免稅消費等政策,吸引境外消費回流。(記者 侯雲龍 林遠 實習生 溫競華/北京報導)

投資需求也十分旺盛。

在消費領域,投資機會同樣不容小覷。阿裡研究院報告指出,根據近年來監測到的消費資料,原創、智慧、綠色、精緻、全球化、體驗是未來品質消費的六大趨勢。業內分析認為,上述領域蘊含著萬億級規模的商機。

國泰君安等券商認為,根據行業監測資料以及上市公司表現,零售、社會服務、汽車、輕工、醫藥、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家電這八大傳統消費領域,正在向中高端升級,未來將會形成重要的投資機會。此外,文化、旅遊、教育、健康、養老、資訊服務等領域,將成為新型消費熱點,未來年增長有望超過40%,影響5億人左右。

紅利 系列產業扶持政策持續發力

目前,我國對製造業升級、消費升級高度重視。中央部門出臺了系列政策鼓勵和推動產業升級。《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獲悉,為了推進製造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順利實施,未來我國還將在政策層面持續發力。

根據17日當天的國務院常務會,在製造業升級方面,我國將實施六大重要措施。其中包括:實施製造業升級重大工程、建設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支援的“雙創”平臺、推進“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提高產品和服務品質、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擴大開放和國際合作。

記者還獲悉,作為推進製造業升級的重要實施細則的《“中國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簡稱“《指南》”)正在組織修訂,並有望于近期印發。據介紹,《指南》旨在把“中國製造2025”重點任務和各地資源稟賦、現有產業發展相結合,避免重複建設,突出各地區所專所長,通過針對性地發展各地優勢產業,促進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合理分佈,進而形成中國製造“新版圖”。

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指南》的修訂和實施,將確保“中國製造2025”戰略持續落地,同時促進各地產業升級穩步推進。屆時,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船舶等《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點發展領域,將會得到快速發展;而機器人、增材製造、工業互聯網、智慧製造等近年來的新興產業,也將得到進一步培育。

消費升級方面,根據國家發改委2017年工作計畫,一方面,將持續推進“十大擴消費行動”,順應消費需求變化新趨勢,以改革創新增加消費領域,特別是服務消費和綠色消費有效供給,保持消費平穩增長。此外,還要積極發展醫養結合、文化創意、全域旅遊等新興消費,支援社會力量提供教育、文化、養老、醫療等服務。促進數位家庭、線上教育、虛擬實境等資訊消費。開展加快內貿流通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消費專項行動,推動實體店銷售和網購融合發展等。

記者還從商務部獲悉,今年將推出包括繼續實施餐飲、住宿、家政、家電維修、美容美髮、洗染、沐浴、攝影等八大居民生活服務業轉型行動計畫,出臺更有利於推動家政、大眾餐飲、社區便利和農村生活服務等措施,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社區,開拓中高端和個性化生活服務消費市場等。此外,還將進一步鼓勵跨境電子商務、進口商品直銷、汽車平行進口等新型貿易方式,暢通消費品進口管道,擴大免稅消費等政策,吸引境外消費回流。(記者 侯雲龍 林遠 實習生 溫競華/北京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