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專家表示要協同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作為近年來異軍突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新能源汽車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 記者就業內的發展現狀採訪了有關專家。 專家們普遍認為,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尚面臨標準、核心技術、基礎設施等障礙, 需要產業鏈各環節企業、政府、科研院所聯合起來, 通過統一規劃、協同配合予以解決。

發展新能源汽車意義重大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電機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蔡蔚表示, 2013年以來, 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加速上升, 2015年已達到33萬輛, 占全球銷量比例超過50%, 並首次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第一。

他說, 發展新能源汽車對我國具有多個戰略意義:

一是緩解資源壓力。 國家能源局資料顯示, 2015年, 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60.5%, 且進口石油中有70%用於車輛。 這不僅消耗了我國大量外匯, 而且增加了我國經濟的風險。

二是減少空氣污染。 近年來, 霧霾成為困擾北京等大城市的頑疾,

據環保部統計, 北京31.5%的細顆粒物PM2.5來自於汽車尾氣, 因而減少傳統燃油車的空氣污染已經刻不容緩。

三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近年來, 傳統燃油車市場漸趨飽和, 銷量增長放緩, 但新能源車卻異軍突起, 十分亮眼。 此外, 新能源車還可以帶動燃料電池、充電設備、儲能設備、電機等許多相關新產業發展, 從而改變現有經濟結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也說, 從世界潮流看, 各個發達國家都在積極佈局新能源汽車發展, 此產業將成為下一個必爭的科技制高點, 我國也不能落後;從我國自身國情看, 人口眾多、資源緊張、污染加劇決定了我國必須限制傳統燃油車發展規模,

新能源車是唯一出路。 因此, 內外因素決定了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勢在必行。

產業面臨多方面瓶頸制約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瑞青認為, 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政府扶持政策推動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但距離大規模市場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未來發展還需突破如下諸多障礙:

首先, 政策缺乏及時性, 標準體系仍需完善。 目前,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的補貼政策與標準發佈的週期較長, 缺乏延續性和及時性。 某些地方性政策因不同部門利益紛爭出臺較為緩慢, 對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推廣產生一定影響。 雖然標準制定進程逐漸加快, 但仍需進一步完善, 例如電池尺寸標準、電池更換標準、充電樁標準、車載充電機標準等都需要進一步落實,

尤其是充電樁標準的統一對加快推進全國充電基礎設施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 核心技術仍需攻關, 優質產品依舊缺乏。 目前我國新能源技術水準不高, 可供市場選擇的車型較少。 我國新能源汽車多基於傳統車型開發, 部分核心零部件及關鍵技術尚未完全突破, 產品成熟度不高。 雖然我國動力電池材料產業基本趨於成熟, 並且進入了世界動力電池製造業的配套體系, 但在電池單體大規模製造和電池系統成組技術方面還存在不足。 汽車車載能源系統、驅動系統、整車控制系統等核心技術仍需突破。 此外, 製造工藝水準、品質控制管理、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短板也導致我國新能源汽車性能、品質與國外先進水準有較大差距。

第三, 基礎設施缺乏總體規劃, 配套設施建設緩慢。 基礎設施對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充電站、充電樁的普及程度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程度。 當前我國缺少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規劃方案, 部分城市盲目建設, 造成已建成的充電設施使用率不高, 面向廣大私人消費者的停車位充電樁也進展緩慢。

另外, 技術資源缺乏整合, 產業鏈互動尚未形成。 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仍在分頭研究、各自為戰, 未能做到聯合攻關、成果共用。 這導致大量低水準重複建設, 人力、物力浪費嚴重。 此外, 不少車企研發熱情不高, 推出的新能源車大多由傳統車型衍生而來, 創新性不強。

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孫立清表示,新能源汽車目前面臨的瓶頸,一是續航里程太短,許多消費者擔心半路電池沒電了,無法處理;二是能源補給不方便,傳統燃油車加油只需一分鐘,卻可以跑五百多公里,而新能源車充滿電至少也要數小時,非常不方便;三是充電設施的建設速度遠遠跟不上新能源車的銷量增長,許多新能源車面臨無處充電的尷尬,且車與充電設施標準不匹配問題也層出不窮。

新能源汽車發展重在協同

深圳市民富沃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樂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若想整體發展進步,就不能讓各個企業單打獨鬥,而是要形成合力。為此,2013年10月,沃特瑪創新聯盟成立,該聯盟涵蓋了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儲能設備、整車製造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企業,以及相關的運營平臺、金融服務、高校科研院所等。其核心任務就是利用企業集群優勢,在技術研發、配套生產、市場開發、資金運作等方面形成綜合競爭力,建立全產業鏈協作機制,從新材料、新結構、新動力、新工藝、新模式五個方面引領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白辰表示,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是推動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由大到強的關鍵,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於朝陽時期,未來潛力難以估量,應堅持市場導向,加強對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的攻關,儘快完成戰略技術儲備,實現技術升級。同時,應走開放創新的道路,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改進生產工藝和產業鏈管理水準,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與此同時,白辰說,應儘快出臺國家及地方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劃,明確建設方案、運行模式、電價等相關細則;完善城市建設規劃,明確建築物配建停車場、城市公共停車場預留建設充電設施的條件,現有停車場、高速路服務站、交通樞紐等也應通過改造具備建設充電設施的條件;宣導多元化投資,通過批准特許經營等優惠政策,形成以國家投資為主,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共用成果的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模式。不僅如此,還應加強國際合作,充分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提高我國新能源汽車標準的制定水準,制定並實施強有力的標準法規,實現全國範圍內新能源汽車和充電基礎設施的標準化,在純電動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定義、充電介面、安全要求等細節上實現全國統一。

白辰強調,各地區應充分考慮自身特點和技術水準,確定重點發展的新能源車型,並因地制宜地選擇新能源汽車推廣模式。例如,在人口高度密集的特大城市應重點推廣新能源公車,而在人口相對稀疏的二、三線城市則有條件推廣小型電動汽車。此外,應始終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積極探索創新性商業模式,以逐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

創新性不強。

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孫立清表示,新能源汽車目前面臨的瓶頸,一是續航里程太短,許多消費者擔心半路電池沒電了,無法處理;二是能源補給不方便,傳統燃油車加油只需一分鐘,卻可以跑五百多公里,而新能源車充滿電至少也要數小時,非常不方便;三是充電設施的建設速度遠遠跟不上新能源車的銷量增長,許多新能源車面臨無處充電的尷尬,且車與充電設施標準不匹配問題也層出不窮。

新能源汽車發展重在協同

深圳市民富沃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樂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若想整體發展進步,就不能讓各個企業單打獨鬥,而是要形成合力。為此,2013年10月,沃特瑪創新聯盟成立,該聯盟涵蓋了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儲能設備、整車製造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企業,以及相關的運營平臺、金融服務、高校科研院所等。其核心任務就是利用企業集群優勢,在技術研發、配套生產、市場開發、資金運作等方面形成綜合競爭力,建立全產業鏈協作機制,從新材料、新結構、新動力、新工藝、新模式五個方面引領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白辰表示,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是推動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由大到強的關鍵,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於朝陽時期,未來潛力難以估量,應堅持市場導向,加強對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的攻關,儘快完成戰略技術儲備,實現技術升級。同時,應走開放創新的道路,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改進生產工藝和產業鏈管理水準,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與此同時,白辰說,應儘快出臺國家及地方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劃,明確建設方案、運行模式、電價等相關細則;完善城市建設規劃,明確建築物配建停車場、城市公共停車場預留建設充電設施的條件,現有停車場、高速路服務站、交通樞紐等也應通過改造具備建設充電設施的條件;宣導多元化投資,通過批准特許經營等優惠政策,形成以國家投資為主,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共用成果的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模式。不僅如此,還應加強國際合作,充分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提高我國新能源汽車標準的制定水準,制定並實施強有力的標準法規,實現全國範圍內新能源汽車和充電基礎設施的標準化,在純電動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定義、充電介面、安全要求等細節上實現全國統一。

白辰強調,各地區應充分考慮自身特點和技術水準,確定重點發展的新能源車型,並因地制宜地選擇新能源汽車推廣模式。例如,在人口高度密集的特大城市應重點推廣新能源公車,而在人口相對稀疏的二、三線城市則有條件推廣小型電動汽車。此外,應始終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積極探索創新性商業模式,以逐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