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歷代人人只認識《道德經》,卻不認識老子的真面目!

歷代人人只知《道德經》, 卻不知老子!老子是個謎!

“道可道, 非常道······”

《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言, 字字珠璣, 貫徹古今。

無數人為之研讀解析,

千年不衰。

古今中外, 人們為之仰慕老子那高不可攀的智慧。

五千言, 人們讀了幾千年, 也未徹底參透。

但是好在人們在一直孜孜不倦的解讀, 並且將解讀出來的意思用於生活和人生。

與此同時, 與《道德經》同樣神秘的是它的主人——老子。

老子就是一個謎團。 老子的出生不明, 老子的死亡不明。

打開史書也只能看到老子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 也就是管理藏書的官員。 如此而已。 他沒有像孔子四處尋找官職做, 也沒有像孫武幫助國家治兵打仗, 更沒有像鬼穀子一樣教授學生參與各國紛爭。 老子從來就是一個人, 他獨立而存在。

西元前523年的一天, 孔子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 博古通今, 知禮樂之源, 明道德之要。 今吾欲去周求教, 汝願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 隨即請示當時魯國的國君。 得到魯國國君的批准後。 排遣一輛二馬拉的馬車, 一個書童, 一個車夫, 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東周。

孔子在當時雖然仕途不順, 但是其也是一個智慧的楷模, 但是作為一個有智慧的人都想拜見老子求教學習,

當足見老子的影響力。 但是老子不是靠世俗的事務而有影響力, 乃是靠智慧。 簡單五千言的《道德經》就可知道老子的智慧是多麼深不見底。

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而去, 從此杳無信息。 後來雖然諸多猜測, 但是史載根本沒人知道他去了哪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