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天才捕手丨帶你看看嶽麓書社幾位大師級的編輯

嶽麓書社是一家小出版社, 1982年成立, 是從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古籍編輯室分離出來的, 也就是湖南古籍出版社。 成立之初, 主要是做古籍整理, 後來又把出書的範圍延續到新中國成立以前。 嶽麓書社目前發稿的編輯也不過20來人, 比起中華書局、上海古籍等古籍出版的大鱷難望其項背。 為了有立足之地, 嶽麓書社歷代的負責人都致力於打造特色產品, 而嶽麓書社的發展, 也離不開老一代的編輯們的努力, 他們也是編輯界共同的財富, 或許從這些編輯的事蹟背後, 我們也能學到許多。

△ 鐘叔河先生

鐘叔河, 編審, 首任總編輯。 提倡“用新的方法來整理古籍, 用新的觀點來選印舊書”。 主編的“走向世界叢書”, 受到學界廣泛稱讚, 獲第一屆中國圖書獎。 策劃出版《周作人類文編》、“鳳凰叢書”等優秀圖書。 著有《從東方到西方》等多種圖書。 獲第三屆韜奮出版獎。

鐘先生具有傳奇色彩,

他在新中國快成立之前, 他高中還沒有畢業, 就到了《新湖南報》工作(《湖南日報》前身)。 因為湖南是和平解放的, 解放得比較早。 56年反右, 他被打成“右派”, 從此以拖板車和在工廠畫圖紙為生。 文革中, 又被打成“反革命”, 坐了10年的牢。 平反後, 按理他應該回報社, 但是他不想回去了, 於是就到了出版社。

他一到出版社, 就搞出了大動靜。 他主編了一套“走向世界叢書”, 當時正是改革開放時期, 迫切需要瞭解外面的世界。 鐘先生發現早在晚清時期, 就有無數人已經在關注西方, 他們記錄下來的文字對當時改革開放很有啟迪。

△ “走向世界叢書”(第一輯)修訂版10冊35種

該書出版後, 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組長李一氓說:

“是近年來所見到的整理古文獻中最富有思想性、科學性和創造性的一套叢書。 ”

”鐘先生在“走向世界叢書”第一輯每種書的前面都寫有敘論, 後來這些敘論被結集出版, 從不給人題序的錢鍾書先生還為這本書寫了序。 在2016年12月, 嶽麓書社推出了“走向世界叢書(續編)”65種,

與第一輯35種合璧。

△ “走向世界叢書(續編)”65種

“湖南出了三種人,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醜陋的中國人和周作人。 ”

上世紀八十年代, 文化圈流行著這樣一句嘲諷的話, 而這三種人中的兩種都和鐘先生有關。

2016年6月, 嶽麓書社出版的《知堂題記》《知堂序跋》《知堂書話》便是由鐘老先生重新編訂,

補充收錄了更多周作人作品的一套文集。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當時總編輯是朱正, 是鐘叔河的好友, 而書的底本就是由鐘叔河提供的。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是鐘叔河從舊書店“搶”下來的書。 這一次經歷被他記錄在《小西門集》的《買舊書》一文中

△ 唐浩明先生

唐浩明,文學碩士,編審,首席編輯。曆十餘年責編的《曾國藩全集》,在學界有很大的影響。著有歷史小說《曾國藩》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人物獎、新中國60年百位優秀出版人物、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等獎勵。曾任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

唐先生也有傳奇色彩。他的父親唐振楚,曾擔任蔣介石的秘書,在1949年去了臺灣,在臺灣當過大學教授,做過臺灣政府的“內閣部長”。唐先生父母去臺灣的時候,他還只有兩歲多,就被寄養在衡陽市一戶人家中。他大學讀的是華東水利學院,畢業後從事過多年水利建設工作。恢復高考後考入華中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再到嶽麓書社工作。他的導師石聲淮,是錢鍾書的妹夫。

△ 《曾國藩全集》(修訂版)31冊

唐先生到書社後,他就致力於一件事——編輯整理《曾國藩全集》,可以說是兀兀窮年啊!《曾國藩全集》原來出版30冊,後來修訂增至31冊,都是唐先生一人所為。他不僅整理了曾國藩的全集,而且研究曾國藩,寫了很多的學術論文,還寫了長篇小說。

湖南是蠻荒之地,卑濕之地,《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裡說:“賈生既以適居長沙,長沙卑濕,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可是有一段時間“湖湘文化”“湘軍”叫得響亮,這很大程度上都與唐先生寫的曾國藩系列圖書有關。

△ 楊堅先生

楊堅,編審。曆十餘年責編的《船山全書》,系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首屆向全國推薦優秀古籍整理圖書的91種之一,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校點《郭嵩燾日記》、翻譯《希臘羅馬神話》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獲第四屆韜奮出版獎。

楊先生沒那麼為人熟知,但也是極值得稱頌的一位好編輯。如果說鐘先生長於發現,唐先生長於推廣,那麼楊先生就是長於案頭。楊先生去世後,我們出過一本書《楊堅編輯文存》,這本書記錄了出版界一個求真務實、敬業自律、淡泊名利、矢志不渝地獻身於出版事業、學術事業的典型形象。

△ 《楊堅編輯文存》

他在編《船山全書》的時候是上個世紀80年代,當時還沒有影本,全靠手抄資料。他早晨上班到圖書館,帶上兩個饅頭,中午也在圖書館抄資料,要管理員把門反鎖上。

在他80多歲的高齡時,又主持了《船山全書》的再版修訂工作,堅持每天到書社上班。如果因身體不適或者別的原因不能來上班,都會向總編輯請假。他對1000萬字的《船山全書》全部重新審訂一遍,字斟句酌,反復推敲,光修訂的記錄稿就有20多萬字。

△ 《船山全書》

這些老一代的編輯,是我們編輯界共同的財富,從他們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現在的編輯學習的地方:

一是見識。

我們說學識才三者,對我們編輯來說,識更重要。如鐘先生出的和推薦出的“走向世界叢書”、《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周作人”等,都反映他的見識。雖然有的當時受了批評,也不過是他走在了別人的前面。

就拿出版周作人的作品的時候,當時思想還不夠開放,過於強調周作人的漢奸身份,鐘先生就提出了“人歸人,文歸文”,四兩撥千斤,輕易化解了這個難題。鐘先生還提出了一個口號,“花最少的錢,買最好的書”,在當時大家都不富裕的情況下,提議用小五號字來排《紅樓夢》。

二是執著。

這幾位先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固然有他們天資聰慧的一面,但更與他們對事業的執著有關。唐先生已經70歲了,現在還沒有退休,每天都會到書社上班,寫書、編書不輟。

楊先生在去世前,都在修訂《船山全書》,可謂死而後已。很可惜,他的修訂完成,但修訂版還沒有出版,他就去世了。在《船山全書》修訂重版完成後,我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湖南日報》,以紀念楊先生。

△ 鐘叔河先生在修改“走向世界叢書”文稿

鐘先生現在85歲高齡了,依然在編書,我們今天出版的“走向世界叢書(續編)”,他是主編之一。這可不是掛名,他是要看書稿,要定版式的。

鐘叔河先生寫過一篇文章,他說:

“岳麓書社編輯十余人,年出書不過百種,在出版界這支宏大的交響樂隊中,只是過敲邊鼓的小角色。正因為角色小,我們不能不努力打出自己獨立的點子和音色;否則南郭吹竽,有我不多,無我不少,嶽麓就沒有立足之地了。”

出版人雜誌

[publishers]

隨性讀書,認真寫字

嚴肅活潑,偶爾脫線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點擊下列紅色文字查看精選內容

△ 唐浩明先生

唐浩明,文學碩士,編審,首席編輯。曆十餘年責編的《曾國藩全集》,在學界有很大的影響。著有歷史小說《曾國藩》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人物獎、新中國60年百位優秀出版人物、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等獎勵。曾任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

唐先生也有傳奇色彩。他的父親唐振楚,曾擔任蔣介石的秘書,在1949年去了臺灣,在臺灣當過大學教授,做過臺灣政府的“內閣部長”。唐先生父母去臺灣的時候,他還只有兩歲多,就被寄養在衡陽市一戶人家中。他大學讀的是華東水利學院,畢業後從事過多年水利建設工作。恢復高考後考入華中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再到嶽麓書社工作。他的導師石聲淮,是錢鍾書的妹夫。

△ 《曾國藩全集》(修訂版)31冊

唐先生到書社後,他就致力於一件事——編輯整理《曾國藩全集》,可以說是兀兀窮年啊!《曾國藩全集》原來出版30冊,後來修訂增至31冊,都是唐先生一人所為。他不僅整理了曾國藩的全集,而且研究曾國藩,寫了很多的學術論文,還寫了長篇小說。

湖南是蠻荒之地,卑濕之地,《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裡說:“賈生既以適居長沙,長沙卑濕,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可是有一段時間“湖湘文化”“湘軍”叫得響亮,這很大程度上都與唐先生寫的曾國藩系列圖書有關。

△ 楊堅先生

楊堅,編審。曆十餘年責編的《船山全書》,系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首屆向全國推薦優秀古籍整理圖書的91種之一,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校點《郭嵩燾日記》、翻譯《希臘羅馬神話》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獲第四屆韜奮出版獎。

楊先生沒那麼為人熟知,但也是極值得稱頌的一位好編輯。如果說鐘先生長於發現,唐先生長於推廣,那麼楊先生就是長於案頭。楊先生去世後,我們出過一本書《楊堅編輯文存》,這本書記錄了出版界一個求真務實、敬業自律、淡泊名利、矢志不渝地獻身於出版事業、學術事業的典型形象。

△ 《楊堅編輯文存》

他在編《船山全書》的時候是上個世紀80年代,當時還沒有影本,全靠手抄資料。他早晨上班到圖書館,帶上兩個饅頭,中午也在圖書館抄資料,要管理員把門反鎖上。

在他80多歲的高齡時,又主持了《船山全書》的再版修訂工作,堅持每天到書社上班。如果因身體不適或者別的原因不能來上班,都會向總編輯請假。他對1000萬字的《船山全書》全部重新審訂一遍,字斟句酌,反復推敲,光修訂的記錄稿就有20多萬字。

△ 《船山全書》

這些老一代的編輯,是我們編輯界共同的財富,從他們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現在的編輯學習的地方:

一是見識。

我們說學識才三者,對我們編輯來說,識更重要。如鐘先生出的和推薦出的“走向世界叢書”、《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周作人”等,都反映他的見識。雖然有的當時受了批評,也不過是他走在了別人的前面。

就拿出版周作人的作品的時候,當時思想還不夠開放,過於強調周作人的漢奸身份,鐘先生就提出了“人歸人,文歸文”,四兩撥千斤,輕易化解了這個難題。鐘先生還提出了一個口號,“花最少的錢,買最好的書”,在當時大家都不富裕的情況下,提議用小五號字來排《紅樓夢》。

二是執著。

這幾位先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固然有他們天資聰慧的一面,但更與他們對事業的執著有關。唐先生已經70歲了,現在還沒有退休,每天都會到書社上班,寫書、編書不輟。

楊先生在去世前,都在修訂《船山全書》,可謂死而後已。很可惜,他的修訂完成,但修訂版還沒有出版,他就去世了。在《船山全書》修訂重版完成後,我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湖南日報》,以紀念楊先生。

△ 鐘叔河先生在修改“走向世界叢書”文稿

鐘先生現在85歲高齡了,依然在編書,我們今天出版的“走向世界叢書(續編)”,他是主編之一。這可不是掛名,他是要看書稿,要定版式的。

鐘叔河先生寫過一篇文章,他說:

“岳麓書社編輯十余人,年出書不過百種,在出版界這支宏大的交響樂隊中,只是過敲邊鼓的小角色。正因為角色小,我們不能不努力打出自己獨立的點子和音色;否則南郭吹竽,有我不多,無我不少,嶽麓就沒有立足之地了。”

出版人雜誌

[publishers]

隨性讀書,認真寫字

嚴肅活潑,偶爾脫線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點擊下列紅色文字查看精選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