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周文化講座|博物館:我們需要敘事者,還是講解員

北京│佛光寺唐代木構發現記

地點:東城區史家胡同24號史家胡同博物館

嘉賓:王軍

大家熟知的德國人, 一向以態度嚴謹、呆板著稱, 其實他們的生活也充滿情調。 為了豐富生活, 德國每個城市每年都會定期舉辦各類主題、各種名義的節慶。 鄉村古鎮的傳統節日更是五花八門, 古堡節、中世紀節、秋收節、葡萄酒節、森林節、女巫節、土豆節……幾乎排滿了一年四季的所有節假日和週末。 這些節日中蘊含著當地的固有文化, 有些甚至傳承了幾百年。 5月20日的分享會上, 在德國生活了二十六載的華裔女記者洪莉女士,

將會為大家介紹她採訪過的幾個有特色的當地民俗節日, 部分內容收錄在已出版的書中, 可以給大家呈現原汁原味的德國本地生活。

北京│古韻何來——尋找淩叔華

嘉賓:陳小瀅

5月19日, 《生命合夥人》作者戴亞楠將同家長們分享家庭美育的實踐經驗,

探討如何用藝術、自然、生活培養孩子, 並在藝術家的帶領下, 和孩子一起體驗用自然中的材料創造探索, 享受藝術。 用藝術、自然、生活, 培養孩子30年後依然擁有愛和幸福的能力!

上海│博物館幕後面面談

地點:浦東新區富城路99號震旦博物館

主講人:賴素鈴(震旦博物館館長)

博物館是什麼樣的地方?博物館這一行又是什麼樣的工作?“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過一天”真是博物館人的日常嗎?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火紅之後, 博物館幕後越來越引人好奇、嚮往。 震旦博物館館長賴素鈴女士, 因緣際會參訪過全球上千座博物館, 5月的白領之夜, 就讓我們在她的帶引下, 悠遊博物館世界的幕後種種。

上海│漫談抗戰時期(1931—1945)中國軍隊軍服的演變

地點:徐匯區永嘉路50號聯合創業辦公社一樓

主講人:石智文(軍品收藏家)

從誓師北伐到1949年撤往臺灣, 國軍的制服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轉變?就算是作為中央嫡系, 制服的款式和標準, 是否能夠保持絕對的統一呢?作為當時最現代化的技術軍種,

民國海軍和空軍的制服又是如何演變的呢?本次講座將以罕見留存歷史實物和照片結合的形式, 為您還原真正的民國軍人面貌, 從而還原上個世紀中國漫長曲折推陳出新的時代印記。

上海│從柯布西耶到伊東豐雄

地點:黃浦區花園港路200號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主講人:程豔春(建築師)

從前川國男開始, 阪倉准三、吉阪隆正、丹下健三等等, 柯布西耶為這些日本建築師帶來了現代建築的座標、一代代建築師形成了清晰可循的建築脈絡體系。 當我們在談日本現代建築的時候, 最容易看到的是作為結果出現的各個建築師極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築。 如果把這些放回到整體的脈絡裡, 應該是怎樣的一棵大樹呢?本次講座中, 程豔春將通過柯布西耶與日本現代建築的關係、尤其是柯布西耶對伊東豐雄建築的影響, 從來引申並簡述日本現代建築的發展脈絡。

上海│博物館:我們需要敘事者, 還是講解員

地點:黃浦區福州路401號古籍書店6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沈辛成(博物館愛好者、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碩士)

《紐約無人是客》是作者沈辛成在紐約實地踏訪數十家博物館並進行深入瞭解後,對紐約博物館展示特色、專業內涵、設計匠心及觀眾體驗等進行多維度評價的作品。本書不是一本簡單的博物館導覽手冊,而是基於作者的個人經歷和專業背景,試圖闡釋紐約這個五方雜處、光怪陸離卻又獨具特色的國際大都會的底色。5月20日,沈辛成將帶著新書,講述他心目中博物館的敘事者和講解員。

上海│詩·語·思——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發表90周年紀念對話

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高宣揚(上海交通大學哲學系講席教授、歐洲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張祥龍(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山東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王慶節(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發表已整整90周年,從20世紀30年代面世開始,《存在與時間》對於整個世界思想史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5月20日下午,思南讀書會邀請到了高宣揚、張祥龍、王慶節幾位教授,圍繞《存在與時間》的譯介、其對現當代哲學的影響、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哲學之間的交匯等問題展開對話。

上海│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讀小說:封鎖與突圍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

嘉賓:小白(作家)、黃昱寧

《紐約無人是客》是作者沈辛成在紐約實地踏訪數十家博物館並進行深入瞭解後,對紐約博物館展示特色、專業內涵、設計匠心及觀眾體驗等進行多維度評價的作品。本書不是一本簡單的博物館導覽手冊,而是基於作者的個人經歷和專業背景,試圖闡釋紐約這個五方雜處、光怪陸離卻又獨具特色的國際大都會的底色。5月20日,沈辛成將帶著新書,講述他心目中博物館的敘事者和講解員。

上海│詩·語·思——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發表90周年紀念對話

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高宣揚(上海交通大學哲學系講席教授、歐洲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張祥龍(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山東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王慶節(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發表已整整90周年,從20世紀30年代面世開始,《存在與時間》對於整個世界思想史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5月20日下午,思南讀書會邀請到了高宣揚、張祥龍、王慶節幾位教授,圍繞《存在與時間》的譯介、其對現當代哲學的影響、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哲學之間的交匯等問題展開對話。

上海│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讀小說:封鎖與突圍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

嘉賓:小白(作家)、黃昱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