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何有時清官比貪官還可恨?康熙皇帝這句話很無奈,但很中肯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 在官員這方面, 中國人一直都有清官情節。 百姓們不遺餘力地崇拜和歌頌清官, 這種崇拜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文化。

宋元時期宣導忠義清廉, 清官文化由此誕生。 具體體現在小說、雜劇等各種各樣的藝術載體上。 這種文化一直延續到現代, 湧現出一大批清官題材的電視劇, 《大宋提刑官》、《包青天》是其中的優秀作品代表。

伴隨著清官文化的深入人心, 普通民眾心中的清官形象越來越完美。 清官在大多數人看來, 是毫無瑕疵的, 是正義的化身, 邪惡的對立面。

但還是有質疑的聲音的。 清代小說家劉鶚以言辭犀利著稱, 他直言不諱:所有人都知道貪官可恨, 但大部分人不知道有時候清官更可恨。 清官大多自命清高, 總覺得天下唯有自己是君子, 剛愎自用, 小則誤殺人命, 大則誤導國政。

在劉鶚的小說裡, 就有很多濫用刑罰、草芥人命的自命不凡的清官。

劉鶚的觀點未免稍有偏激。 但細想之下, 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很多清官一貧如洗, 他們最大的慰藉就是道德優越感。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兩個人, 包拯和海瑞來說。 這兩人可以說是古代清官的典範。 與包拯同代的歐陽修就對他提出過質疑,

當時包拯接連扳倒三司, 然後接替其職, 歐陽修不恥, 諷刺道:“牽牛的人牽著牛把別人的地踩壞了, 別人卻把牛給搶了;牛踩了田, 確有罪過, 但搶牛的人不是罪過更大嗎?”

歐陽修可謂一針見血:包拯的個人品德、節操無疑是令人感動的, 但處理國家大事, 不能和個人修為掛鉤。 政事往往是複雜而又多變的, 僅憑滿腔熱血、一己之見一股腦往前沖, 是不可取的。

海瑞更甚。 他一生清廉, 畢生所學只有一個字:剛。 幾次為官, 剛開始轟轟烈烈, 到最後黯然收場, 萬曆皇帝評價他:雖當局任事, 恐非所長, 而用以鎮雅俗, 勵頹風, 未為無補。 短短一句話, 精准地概括了海瑞的一生, 這位忠心耿耿的忠臣, 只在道德修養方面有榜樣作用, 在政務方面毫無建樹。

這些老百姓眼中的清官, 往往對別人要求極高, 別人但凡有一點達不到他們的標準, 就一概斥之為小人。 這種心態, 不僅影響個人生活, 還導致了他們用法過於嚴苛。

海瑞的家庭怎麼看都是一個悲劇:兩任妻子被休, 第三任暴死,

小妾自殺, 使得他前前後後娶了九次;他的小女兒, 僅僅因為舍給僕人一塊餅, 就被他逼得絕食身亡。 這一切悲劇, 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海瑞還是嚴刑峻法的宣導者, 他提倡恢復朱元璋時期的“剝皮楦草”等刑罰。 萬曆皇帝堅決認為不可行。

對此, 清代的康熙皇帝看得很通透:“清官多刻, 刻則下屬難堪,清而寬方為盡善。朱子雲:居官人,清而不自以為清,乃為真清。”身為國君,康熙當然不是鼓勵貪污,而是不希望出現“水至清則無魚”的情況。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做官難,做清官更難,那是因為,清官雖然能夠成為整個社會的楷模,流芳百世,但在現實中卻不容於官場。因為清只是治術的一個態度,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簡單來說,清官的象徵意義遠大於現實意義。

綜上,其實談論清官和貪官的優劣,沒有任何現實意義。將政府的清廉寄託于官員個人道德修養之上,本身就不可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要想進步,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和規範的執法過程,比什麼都重要。

但筆者還是想問一句,無能的清官和能幹的貪官,哪個更可恨?

刻則下屬難堪,清而寬方為盡善。朱子雲:居官人,清而不自以為清,乃為真清。”身為國君,康熙當然不是鼓勵貪污,而是不希望出現“水至清則無魚”的情況。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做官難,做清官更難,那是因為,清官雖然能夠成為整個社會的楷模,流芳百世,但在現實中卻不容於官場。因為清只是治術的一個態度,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簡單來說,清官的象徵意義遠大於現實意義。

綜上,其實談論清官和貪官的優劣,沒有任何現實意義。將政府的清廉寄託于官員個人道德修養之上,本身就不可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要想進步,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和規範的執法過程,比什麼都重要。

但筆者還是想問一句,無能的清官和能幹的貪官,哪個更可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