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詩經 商頌》是孔子元祖父正考父撰寫 孔子編次《詩經》是家傳

孔子

很多人都知道孔子是宋人之後裔。 按照《史記》的記載, 孔子的家譜是:叔梁紇(父親)——伯夏(祖父)——孔防叔。

孔子在魯襄公22年出生,

其父親叔梁紇就死, 因此叔梁紇主要應該是生活在魯襄公年代。 伯夏應該主要生活在魯宣公(18年)、魯成公(18年)和魯文公晚年時期。

孔防叔就應該主要生活在魯文公、魯釐公時期。 這個時候, 宋國是

孔父嘉是在西元前710年被華督所殺, 原因是華督因為喜歡孔父嘉的老婆, 為奪取過來而殺孔父嘉。

魯釐公即位是在西元前659年。 二者相差51年。

因此, 孔防叔應該是孔父嘉的孫子或者曾孫。

孔父嘉是正考父的兒子。 孔父嘉被殺時應該有40歲左右, 否則不會有宋穆公病死前的重托。 因此, 孔父嘉應該是在宋戴公晚年出生。 其父正考父應該是宋戴公時期的人。

周平王東遷

宋戴公30年, 是周平王即位元年(西元前770年)。 當年, 周平王在秦襄公的護送下, 移都到雒邑, 開始了東周時代。

這是一個劃時代開始。 正因為在西元前771年, 西戎洗劫了周的鎬京, 使得西周的禮儀、祭器等都被搶走了, 周禮毀於一旦。 因此在周平王移都到雒邑後, 重建周禮等就成為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魯語》:“閔馬父謂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于周大師,

以《那》為首”。

《毛詩序》誤會為:正考父得商頌十二篇于周大師。

按照王國維的考證, 《魯語》中的“校”字, 應當讀為“效”, 是獻的意思。 因為西漢之前, 從來沒有校書的說法。

於是事實就很清晰了:西周滅亡, 東周開始, 西周的祭祀禮儀都被西戎所破壞、搶奪。 東周必須重建周禮。 作為殷商之後的宋國, 肯定還會保留殷商時的祭祀禮儀。 趁此機會, 正考父把殷商的頌曲整理後, 獻給東周的太師(即上文中的大師)。 於是從此作為重建的周禮代表作《詩經》, 商頌就保留了下來。

正考父

這看似一個很微小的事情。 但意義很重大。 這意味著殷商文化在從帝辛(商紂王)後到宋戴公這一段時間裡, 宋國一直受到西周及其諸侯國齊、魯、燕等國的打壓和歧視。

現在周禮毀壞, 商禮公然進入周禮系統內。 這是商文化在周文化中爭奪話語權所取得的一個重大勝利。

西元前1046年, 周武王擊敗殷商, 但殷商文化依然是主導, 周文化還處於從屬地位。

西元前1037年, 周成王即位, 周公旦獨攬權力。 管叔、蔡叔反對周公獨攬權力,

和殷商的祿父共同攻打周公失敗。

在擊敗管、蔡、殷商聯盟後, 周成王又擊敗了淮夷(徐國), 滅奄國之後, 周成王才會回到豐都, “既絀殷命, 襲淮夷, 歸在豐, 作周官。 興正禮樂, 度制於是改, 而民和睦, 頌聲興。 ”, 即是開始創建周禮。 這個時候, 周文化才開始成為主流。

擊敗殷商、淮夷(徐國)、奄國三國後, 周才真正成為天下之主。 擊敗殷商所需時間以1年計算, 擊敗淮夷、奄國以2年計算, 回到豐都也要1年, 預計4年時間, 即周創建周禮的時間約在西元前1034年。

因此, 在西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到1034年周成王創建周禮的12年間, 是商文化主導、周文化從屬時期;西元前1034到西元前771年的263年間, 是西周周禮鼎盛時期;從西元前771年正考父獻商頌詩給東周以重建周禮, 到周滅,是周文化、商文化混雜時期。

孔子的先祖正考父為商文化奪取了話語權,為商文化在東周奪取了平等地位;作為後裔的孔子,受到了以西周文化正統自稱魯國的薰染,認為摻雜了商文化的重建後的周禮不是純正的西周周禮,並因此終生奔走,以恢復周禮為己任。

一個捍衛商文化,一個以恢復周文化為己任,前後對比,是不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

到周滅,是周文化、商文化混雜時期。

孔子的先祖正考父為商文化奪取了話語權,為商文化在東周奪取了平等地位;作為後裔的孔子,受到了以西周文化正統自稱魯國的薰染,認為摻雜了商文化的重建後的周禮不是純正的西周周禮,並因此終生奔走,以恢復周禮為己任。

一個捍衛商文化,一個以恢復周文化為己任,前後對比,是不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