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彭博董事長高逸雅: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風險與應對

3月18日, 彭博有限合夥企業董事長高逸雅先生 (Peter Grauer)在北京出席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並發表演講。 以下是他的演講內容。

很榮幸再次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這一直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 關於這個論壇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對於學習國際經驗的開放心態 ——無論是經濟政策、金融改革或是公司治理方面的經驗。

彭博, 作為全球最大的金融資訊平臺, 也一直在從所有主要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的觀察中汲取經驗。

每次來到北京, 最深深打動我的就是它的活力。 當我拜訪客戶時, 我能清楚地感受到這種活力。 我們的客戶當中不乏中國最大的銀行和基金公司。

在彭博創始人邁克爾·布隆伯格先生致力於推動紐約成為人民幣國際化離岸中心的過程中, 中國合作夥伴的積極參與也讓我感受到這種活力。

這種活力讓我對於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很顯然, 中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 從年初公佈的一系列資料看, 2017年在全球範圍看仍是一個強勁增長之年。

同時, 很清楚風險和不確定性也的確存在, 高度關注這些風險和不確定性是非常正確的。 只有這樣, 才能防止這些風險變成現實。

風險是當今的一個重大主題, 全面評估風險需要考慮貿易保護主義的出現、房地產市場放緩、國際關係調整, 以及其它因素。

彭博的獨特專長主要集中在金融領域, 因此我接下來也將重點談談金融領域。

首先, 中國金融領域存在的一些擔憂是源於近年來信貸的異常迅猛增長。 而這種擔憂又是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合理反應。

但通過和全球投資者及分析師的交流, 我認為信貸過熱, 且持續時間過長, 其風險已經開始超過效益。

我們已經看到2008年美國的結局, 以及2011年希臘及其它歐洲國家的結局。 當然, 好萊塢大片的粉絲們知道續集有時更為精彩, 而中國擁有其他國家所沒有的維護穩定的力量。

儘管如此, 信貸增速一直高於實體經濟增速, 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更大的壓力。

在中國, 我們觀察到多方面的壓力正在增加:

對於信貸分配的持續擔憂, 讓我們感受到這種壓力——過多信貸投放到低回報的傳統經濟專案中, 而充滿活力的新經濟公司卻未能獲得足夠的信貸支持。

中國金融領域泡沫的迅速膨脹和破滅, 也讓我們看到這種壓力——最明顯的是2015年股市泡沫, 其它資產類別不一而足。

資本流動方面, 也讓我們深深體味到這種壓力。 隨著美聯儲繼續收緊貨幣政策, 這種壓力可能還會加劇。

基於我們的全球經驗和公司的基本信條, 應對所有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對策就是需要更加透明、更加一體化、以及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場:

更加透明的金融市場——具有更高效率, 能夠用較少的信貸支出, 在實體經濟中創造更多增長和就業。

更加一體化的金融市場——為投資者創造參與全球市場的途徑, 防止由於資本流動受限而造成更多泡沫。

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場——如果投資者可以運用一整套先進的工具管理風險, 就會大大降低從眾行為出現的概率, 而這些行為可能會影響市場穩定。

下面讓我舉個具體的例子說明這個對策何以奏效:

全球指數能夠提高金融市場一體化程度, 因其可以讓資金追蹤全球基準實現跨境流動。 今年3月, 彭博推出了兩個新的全球固定收益指數, 首次將中國債券納入其中。

這將引導大型全球基金將資金投資到中國市場, 並向全球投資者提供了分析中國龐大的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一個新方法。

同時,中國向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在岸外匯衍生品市場,使他們能夠管理外匯風險敞口。允許參與更全面的金融風險對沖工具,為市場參與消除了的一個重大障礙。

假以時日,這兩項舉措的綜合影響將有望平衡中國的跨境資本流動,緩解關於單方面資本外流的擔憂。

一個更加開放的債券市場,吸引一些全球最聰明的投資者將資金投入到中國市場,將有助於提高信貸分配效率,這也是去杠杆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

這也是彭博今年將針對中國債券市場推出一整套完備的固定收益分析工具的原因。我們希望在這一重要市場中的投資者可以掌握債券交易和投資的黃金標準。

無須多言,時機和順序也非常重要。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曾經說過“風平浪靜好行船”。我認為很有道理,沒有穩定的市場環境任何改革都難以推進。

但有一點非常清楚,那就是從1980年開啟中國改革進程的深圳經濟特區,到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再到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中國放手去做的時候也是最好的時候。

正是這種精神推動了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這種精神也必將推動未來四十年的發展。

彭博很高興能夠通過在人民幣國際化、全球債券指數、完備的中國債券市場分析工具所做的努力,以及我們對中國市場發展的承諾,為中國的改革發展奉獻綿薄之力。

並向全球投資者提供了分析中國龐大的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一個新方法。

同時,中國向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在岸外匯衍生品市場,使他們能夠管理外匯風險敞口。允許參與更全面的金融風險對沖工具,為市場參與消除了的一個重大障礙。

假以時日,這兩項舉措的綜合影響將有望平衡中國的跨境資本流動,緩解關於單方面資本外流的擔憂。

一個更加開放的債券市場,吸引一些全球最聰明的投資者將資金投入到中國市場,將有助於提高信貸分配效率,這也是去杠杆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

這也是彭博今年將針對中國債券市場推出一整套完備的固定收益分析工具的原因。我們希望在這一重要市場中的投資者可以掌握債券交易和投資的黃金標準。

無須多言,時機和順序也非常重要。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曾經說過“風平浪靜好行船”。我認為很有道理,沒有穩定的市場環境任何改革都難以推進。

但有一點非常清楚,那就是從1980年開啟中國改革進程的深圳經濟特區,到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再到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中國放手去做的時候也是最好的時候。

正是這種精神推動了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這種精神也必將推動未來四十年的發展。

彭博很高興能夠通過在人民幣國際化、全球債券指數、完備的中國債券市場分析工具所做的努力,以及我們對中國市場發展的承諾,為中國的改革發展奉獻綿薄之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