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色·戒:有的片子,看一遍就夠了;有的片子,需要數遍才能看懂

斷斷續續寫了好久, 終於寫完了, 也算對一直喜愛的一部片子有了交代, 如釋重負。

“色”字很好理解, 不用多說。 我在想, 為什麼是《色·戒》,

而不是直接用張愛玲的原書名《色戒》, 用一個不易察覺的分隔號, 李安想說什麼?可能, 這個“戒”字, 雙關吧。

佛經中說, 人的諸多煩惱皆起因於心之困惑, 所以, 又稱“煩惱”為“惑”, 只有通過修行才能解惑, 我等凡人恐難企及。 所以我們常說, 若想心靜, 需戒貪、戒嗔、戒癡、戒慢、戒疑。

這就是它的第一層含義。

第二層, 在影片中, 它被實化成了一枚戒指。 想起有個很火的段子: 有個男人臨終前, 把情人叫到病榻前, 聲淚俱下, 說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你, 我愛了你幾十年, 如果有來生, 我一定娶你。 然後把老婆叫過來,

把存摺房產證係數上交, 讓她收好, 以確保他死後她衣食無虞。 所以說, 男人的心在哪兒, 他的錢包就會在哪兒。 李安總不能說出這樣的大白話, 所以他讓易先生買了一枚戒指, 來讓他虛幻的愛實化。 這邊廂, 珠寶店老闆挑出一個六克拉的粉鑽戒指讓王佳芝挑;那邊廂, 刺客早已埋伏好, 醞釀已久的暗殺行動一觸即發。 她最終, 還是被易先生臉上的溫柔憐惜打動, 顫聲說出“快走”。 或許正是因為它的光芒堅定了王佳芝的心, 她選擇了關鍵時刻的叛變——在女人心裡, 永遠沒有對與錯, 只有愛與不愛。 所以我覺得, 這個“戒”, 也有這層含義。

說實話, 我一直是羞於提及這部電影的, 畢竟這是我看過的唯一一部可以稱得上是色情片的電影。 但正因為它的床戲太有名, 所以幾乎誘導觀眾忽視了它原本的對人性的細膩刻畫。 倘若刪了這三段, 恐怕易先生和王佳芝就成了導演麾下的傀儡罷。

看電影需要2小時38分鐘, 而走出來, 卻不知需要多久。 我是一個純粹的電影外行, 只是覺得, 它沒有一個鏡頭是多餘。 很多年前曾看過一個報導, 梁朝偉拍一個過馬路回眸的鏡頭, 用了整整一下午。 每拍一次, 只是一個回眸, 他都會滿頭大汗, 要求重來一遍, 直至滿意為止。 所以他低產。 所以在他和李安的雕琢下, 《色·戒》成了一部藝術品。

從沒覺得湯唯美過,她的氣質太過硬朗,即使穿著旗袍也無分毫柔媚。可或許正是她的硬朗,才撐得起王佳芝這個矛盾的靈魂。如果不夠硬,恐怕難以演活自以為的“愛人”把自己往火坑裡推時的“慷慨就義”、初夜只是為了掩蓋身份,委身於一個自己很不齒的人時的故作堅強、三段露骨暴力卻很難讓人聯想到情色的床戲、以及最終的背叛。

現在很流行一句話“要想得到女人的心,就要經過她的yd”,貌似是與“要想得到男人的心,就要得到他的胃”對仗的。從這一點來說,易先生無疑是做到了。第一次“大戰”,易先生離開後,王佳芝臉上有一抹笑。那個笑容讓我脊背發冷。是易先生終於上鉤了,得意的笑?還是動了真心,滿意的笑?是覺得這個狗漢奸很快就要被殺掉,志得意滿的笑?還是從哀大莫於心死,到痛並快樂著的純粹的“人”的笑?總之,很耐人尋味。能把木頭美人調教至此,李安導演的功力可見一斑。整部電影有很多一閃而過的小鏡頭,就2.3秒鐘,可卻意味深長。有人適合搞大場面,比如詹姆斯·卡梅隆;有人適合拿捏微小情緒,比如李安。

我完全不懂政治,以前為了讀懂喜歡的書,努力地想背住那些軍統、國統的官員名字、關係,還是於事無補,只好作罷。但我想張愛玲寫《色戒》,易先生的身份本身也只是為了還原歷史背景而已,畢竟她自己的身份尷尬,對“漢奸”二字應是避之唯恐不及的。這部小說,她寫寫改改將近30年,一經發表,果然引起軒然大波,指責她美化漢奸的聲音很大。具體她什麼心理,我不得而知,但李安的電影,動人的只有人性。

易先生明知道王接近他是有目的的——杯子上的廉價口紅印暴露了她並不是什麼富太太;做愛時,他不吻她,只是控制她,卻又無法擺脫她;他說自己是娼妓,在王一曲單純的《天涯歌女》後滴下的淚;他對原配寬容而又冷漠的微笑……整部電影的臺詞不多,建構起他們內心對話的通道好像也只有性了。我覺得易先生一定是愛王佳芝的。他不懂浪漫的“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在這個特務頭子眼中,沒有什麼比性更真實了,因為他隨時會掉腦袋。所以他們明知彼此說不出口的身份和目的,但又忍不住接近,除了性,似乎也無從下手了。湯唯的硬朗不僅是在氣質上,身材也是,但恰到好處,好像完全是為這部片子而生。第二段激情戲,他們躲在一個角落,外面的世界佈滿了特務和手槍。如果湯唯的氣質不夠硬朗,這兩個赤裸的靈魂只會讓人感到香豔,而不是絕望。

第三場“暴風雨”過後的,迎來了影片中難得的寧靜。他們對大義倦了,暫時放下了對是非的糾纏。她天真坦然地面對易先生,用心去吟唱那首天涯歌女。而她的真情流露,終於打動了易先生,使他終於可以從冷酷殘暴的堡壘中走出來。在那一刻,房間裡沒有有狗漢奸賣國賊、沒有背負重望的稚嫩特工、甚至沒有男人、女人,只有兩個緊緊依偎在一起的靈魂。李安的片子總是願意通過視覺的衝擊先帶給我們震撼,然後再用餘下的空間、細節去咀嚼,比如《臥虎藏龍》中玉嬌龍的縱身一躍、比如《斷臂山》中那句“I wish I knew how to quit you.–我希望我知道怎樣才能戒掉你。”

王佳芝究竟死沒死,是我一直沒有想明白的。既然曾真心託付,又救了他命,很希望易先生會把她送到香港,至於到了香港之後的是非恩怨,那就是另一段故事了。王佳芝並沒有吞下提前備好的毒藥,也是為了她的變節而贖罪吧。影片的最後,易先生坐在王佳芝床邊,眼神明暗不清;鏡子中反射出易太太的臉,曖昧不明。

有的片子,看一遍就夠了,或許歡樂、或許動情,但一遍就夠了。有的片子,需要數遍才能看懂,甚至會在某個瞬間產生共鳴——無關身份年代,只為了最原始本真的“人”。

從沒覺得湯唯美過,她的氣質太過硬朗,即使穿著旗袍也無分毫柔媚。可或許正是她的硬朗,才撐得起王佳芝這個矛盾的靈魂。如果不夠硬,恐怕難以演活自以為的“愛人”把自己往火坑裡推時的“慷慨就義”、初夜只是為了掩蓋身份,委身於一個自己很不齒的人時的故作堅強、三段露骨暴力卻很難讓人聯想到情色的床戲、以及最終的背叛。

現在很流行一句話“要想得到女人的心,就要經過她的yd”,貌似是與“要想得到男人的心,就要得到他的胃”對仗的。從這一點來說,易先生無疑是做到了。第一次“大戰”,易先生離開後,王佳芝臉上有一抹笑。那個笑容讓我脊背發冷。是易先生終於上鉤了,得意的笑?還是動了真心,滿意的笑?是覺得這個狗漢奸很快就要被殺掉,志得意滿的笑?還是從哀大莫於心死,到痛並快樂著的純粹的“人”的笑?總之,很耐人尋味。能把木頭美人調教至此,李安導演的功力可見一斑。整部電影有很多一閃而過的小鏡頭,就2.3秒鐘,可卻意味深長。有人適合搞大場面,比如詹姆斯·卡梅隆;有人適合拿捏微小情緒,比如李安。

我完全不懂政治,以前為了讀懂喜歡的書,努力地想背住那些軍統、國統的官員名字、關係,還是於事無補,只好作罷。但我想張愛玲寫《色戒》,易先生的身份本身也只是為了還原歷史背景而已,畢竟她自己的身份尷尬,對“漢奸”二字應是避之唯恐不及的。這部小說,她寫寫改改將近30年,一經發表,果然引起軒然大波,指責她美化漢奸的聲音很大。具體她什麼心理,我不得而知,但李安的電影,動人的只有人性。

易先生明知道王接近他是有目的的——杯子上的廉價口紅印暴露了她並不是什麼富太太;做愛時,他不吻她,只是控制她,卻又無法擺脫她;他說自己是娼妓,在王一曲單純的《天涯歌女》後滴下的淚;他對原配寬容而又冷漠的微笑……整部電影的臺詞不多,建構起他們內心對話的通道好像也只有性了。我覺得易先生一定是愛王佳芝的。他不懂浪漫的“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在這個特務頭子眼中,沒有什麼比性更真實了,因為他隨時會掉腦袋。所以他們明知彼此說不出口的身份和目的,但又忍不住接近,除了性,似乎也無從下手了。湯唯的硬朗不僅是在氣質上,身材也是,但恰到好處,好像完全是為這部片子而生。第二段激情戲,他們躲在一個角落,外面的世界佈滿了特務和手槍。如果湯唯的氣質不夠硬朗,這兩個赤裸的靈魂只會讓人感到香豔,而不是絕望。

第三場“暴風雨”過後的,迎來了影片中難得的寧靜。他們對大義倦了,暫時放下了對是非的糾纏。她天真坦然地面對易先生,用心去吟唱那首天涯歌女。而她的真情流露,終於打動了易先生,使他終於可以從冷酷殘暴的堡壘中走出來。在那一刻,房間裡沒有有狗漢奸賣國賊、沒有背負重望的稚嫩特工、甚至沒有男人、女人,只有兩個緊緊依偎在一起的靈魂。李安的片子總是願意通過視覺的衝擊先帶給我們震撼,然後再用餘下的空間、細節去咀嚼,比如《臥虎藏龍》中玉嬌龍的縱身一躍、比如《斷臂山》中那句“I wish I knew how to quit you.–我希望我知道怎樣才能戒掉你。”

王佳芝究竟死沒死,是我一直沒有想明白的。既然曾真心託付,又救了他命,很希望易先生會把她送到香港,至於到了香港之後的是非恩怨,那就是另一段故事了。王佳芝並沒有吞下提前備好的毒藥,也是為了她的變節而贖罪吧。影片的最後,易先生坐在王佳芝床邊,眼神明暗不清;鏡子中反射出易太太的臉,曖昧不明。

有的片子,看一遍就夠了,或許歡樂、或許動情,但一遍就夠了。有的片子,需要數遍才能看懂,甚至會在某個瞬間產生共鳴——無關身份年代,只為了最原始本真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