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劉繼卣工筆連環畫《武松打虎》

劉繼卣(1918——1983), 天津市人,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傑出的中國畫家。 他自幼受其父著名畫家劉奎齡的影響, 酷愛繪畫, 十六歲入天津市立美術館西畫系, 系統學習了素描、速寫、水彩、油畫, 並從劉子久學習山水畫技法。 十八歲開始賣畫生活。 解放初期在文化部藝術局搞創作, 後轉入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組。 一九五五年創作的《武松打虎》, 曾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聯歡節創作獎;一九五六年創作的《鬧天宮》組畫, 曾參加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 受到好評。 他臨終前抱病創作了巨幅中國畫《雙獅圖》, 獻給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劉繼卣以他高尚的品格、精湛的畫藝為祖國藝術寶庫增添了寶貴財富。 他長於工筆、白描和重彩, 後多畫寫意, 融中西畫法於一爐。 他筆下的人物、動物、花鳥、山水形神兼備, 畫放嚴謹, 獨具特色, 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武松打虎》組畫是劉繼卣先生于1954年—1955年創作的一部工筆重彩組畫, 繪畫精湛至極, 孤篇橫絕。 組畫一共十六幅, 畫面生動, 色彩典雅、柔和, 融人物畫、動物畫、山水花鳥畫為一體。

主人公武松, 作者大膽地用紅色衣服, 前八幅頭戴紅纓氊帽, 手提哨棒, 第九至十五幅起只戴頭巾, 這一點點變化, 符合故事發展情節。

前八幅畫面, 給故事精彩部分做了很好的鋪墊:從來到陽穀, 遇到酒館, 連喚拿酒, ’喝七八碗, 店家說虎,

勸留不住, 上崗見榜, 困倦欲睡, 對武松形象、動作從行、立、坐、喊、喝、正、側、背面等不同角度的描繪, 各有變化, 無一重複, 避免了臉譜式和戲劇式的造形。

自第九幅起, 一隻白額猛虎帶風從畫面右側進入視野, 武松猛然驚醒, 故事開始進入驚心動魄、扣人心弦, 跌宕起伏的動人情節。

武松在老虎的不斷攻勢下, 由避讓、躲閃、打斷哨棒的被動轉向主動出擊, 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表現了武松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我們看到的不是靜止的畫面, 而是動起來的形象, 有聲有色的情節, 我們似乎在第十六幅中聽到了獵戶們的笑聲和一片讚揚之聲。

通篇佈景清談、素雅, 初秋時節, 樹葉微紅, 雜草漸黃, 給故事起了良好的襯托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