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洋河詳解全年規劃,10%增長看似低調,實則“含金量”十足

10%只是起步, 其實洋河的增長很有“彈性”。

文 | 雲酒團隊

在5月19日舉行的洋河股份2016年度股東大會上, 洋河方面詳盡解讀了2017年的公司戰略和市場情況,

關於本年度增長規劃, 洋河重申了同比增長10%以上的目標。

相比於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等名酒爆發式的業績增長, 10%這樣一個保底目標看起來有些低調, 以至業業內人士說, 如此洋河的“坐三望二”就只能是“望”了。 但結合此次洋河股東大會所傳遞的種種資訊來看, 其實這個數字極具“含金量”和延展性, 從10%起步, 洋河將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呢?

橫看成嶺側成峰, 10%對洋河究竟意味什麼?

在股東大會期間, 有投資者針對公司今年一季度市場營收和淨利潤均低於市場預期的情況發問, 洋河股份董事會秘書叢學年表示, 一季度營收和淨利潤增長雖然已恢復到兩位數水準, 但跟主要競品還是有差距, “一方面是因為今年一季度公司在行銷上採取了適量控貨的措施,

夢系列有些產品存在斷貨現象, 另一方面也與公司穩健經營的做法有關, 全年預判是10%以上的增長。 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預測增長10%至15%。 ”

10%這個數字在之前已有提及, 洋河在發佈2016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報的同時, 便稱要“力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以上”, 在業績預告中則提到, 今年1至6月,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將達到37.66億至39.37億元, 同比變動10%至15%。

從橫向對比來看, 洋河的10%目標確實很低調。

五糧液2017年力爭實現營收和淨利潤的增幅均達到10%或以上;

瀘州老窖提出力爭實現營業收入101.28億元, 同比增長22%;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25.29億元, 同比增長31%;

汾酒集團按照其經營目標考核責任書要求,

要實現酒類營收66.5億元, 同比增長30%, 實現酒類利潤10.48億元, 同比增長25%。

顯然, 瀘州老窖和汾酒對2017年的業績增幅規劃均高於洋河, 而五糧液雖然也提出10%以上的增長目標, 但由於其銷售規模和利潤大於洋河, 因而其預期中的絕對增長值也是超過洋河的。 從一季報來看, 各家名酒業績突出, 有較大可能實現全年目標。

但從縱向的自我比較來看, 洋河提10%保底這樣一個增幅, 卻有點“野心”的味道。 畢竟, 洋河在2015年實現營收160億元, 同比增長9.4%, 實現淨利潤53.65億元, 同比增加19%。 而在之前一年, 洋河全年實現營收146.72億元, 同比下降2.34%, 實現淨利潤45.07億元, 同比下降9.89%。 所以說, 洋河對2017年提出的10%增量, 實則是近兩年發展趨勢的一種良性延續, 特別是在營收方面將追求更大的增長幅度。

從另一方面來看, 如果洋河能在2017年順利實現10%以上的增長目標, 其營收、淨利潤將分別超過189億元和64.1億元, 均將明顯超過其在2012年的業績水準, 達到歷史性的業績高點。

如果因10%而低估洋河, 可能會犯戰略性錯誤

因為10%起步的增長目標而看衰洋河在名酒競爭中的前景?無論洋河的競爭對手們, 還是意在選擇的經銷商, 這都是一個可能導致戰略性錯誤的觀點。

在本次股東大會上, 洋河董事長王耀透露了一個“可怕”的訊息:“在行業並購和資源整合方面, 公司近幾年已經做了一些工作, 還有一些在談項目, 公司會始終採取積極審慎的原則。 ”

在並購貴州貴酒之後, 洋河還有在談的行業並購、資源整合項目?王耀具體介紹說,

洋河的全國化擴張會從四個方面考量, 一是白酒香型的選擇與地域相結合, 二是品牌方面實行多品牌戰略, 三是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等地方資源, 四是產能和香型要互相配合和補充。

由此推測, 洋河正在推進的並購整合專案, 可能是濃香、醬香之外的香型酒企, 而且是具有一定品牌實力的名酒企業或區域知名酒企。 按上述兩條標準在業內做個篩選, 我們所得出的任何一個答案, 都足以讓洋河變得更加可怕。

另外, 如果把洋河今年一季度的增長情況加以細分, 會發現內藏玄機。 洋河股份副總裁朱偉表示, 今年一季度, 洋河在江蘇省內實現10個點左右的增長, 符合預期, 但沒有達到市場潛力, “目前省內市場仍然處於調整期, 省內市場存在價格較低、庫存較高的問題,公司會下決心解決省內市場價格較低的問題,今年在市場價格管控方面已初見成效。”同時,洋河在江蘇省內的利潤增長一方面來自擠壓式增長,通過精細化和極致化搶佔高端市場,另外則來自消費升級,如夢之藍增長已達到50%。

在省外,洋河的“新江蘇”市場由去年的300多個增加至400多個,增幅在30%左右。而其各個“新江蘇”市場的銷量增長也在30%以上,在河南、安徽、山東等白酒消費重點市場,洋河的市場增長也都達到30%以上。這幾個30%相疊加,顯示出洋河在省外市場的增勢非常強勁。

也就是說,洋河全年10%保底的營收目標,更接近於其在江蘇省內的增幅,這取決於洋河在江蘇市場的巨大基數,而這部分市場的階段性工作重點,是調整價格結構,提高利潤水準。省外市場如果能夠保持30%的增長表現,則會形成越來越濃厚的消費氛圍,進而產生銷售增長的加速度。

暗中推進並購佈局,省內市場穩健增長,省外市場成效顯著,這三種情況可能在短期內都無法給洋河帶來明顯的業績增長,但卻預示著“含金量”極高、侵略性極強的洋河未來。

10%只是起步,其實洋河的增長很有“彈性”

洋河在今年一季度的表現是:營收75.89億,同比增長10.9%,淨利潤27.43億元,同比增長11.68%,看起來很接近10%的預期增長目標。但就此對洋河全年發展情況作出預判,似乎有點為時過早。

洋河正在做一系列新的佈局,而佈局效果何時釋放的不確定性,意味著洋河的年度業績很有“彈性”。

一方面,洋河自今年以來實施了一系列品牌動作,且具有極強的延續性和針對性,無論是年初亮相國家大劇院,還是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突出表現,都表明洋河在不遺餘力地把品牌向“上”推,而這是提升消費結構、進軍全國市場的前提條件。如果洋河品牌升級的市場效果在年內釋放,無疑是其業績增長的重大利好。

另外,據股東大會上所透露的資訊,洋河目前的市場範圍已覆蓋了2800個區縣,經銷商超過8000家,這表明其全國化佈局已進入“中盤階段”,即在網路管道的基礎上,實現銷量放大。這同樣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在洋河“極致化”的市場武器下,其在更大範圍內的市場增長可能不會等待很久。

與幾大競爭企業相比,洋河在行銷模式、組織架構、市場佈局方面並不占下風,而進入今年以來,其在產品力、品牌力方面的發力舉措非常明顯。這種綜合實力的對比,是洋河業績增長“彈性”較大的另一理由,10%只是起步,其最終的全年表現未必輸於別人。

洋河2017年業績增幅10%起,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省內市場存在價格較低、庫存較高的問題,公司會下決心解決省內市場價格較低的問題,今年在市場價格管控方面已初見成效。”同時,洋河在江蘇省內的利潤增長一方面來自擠壓式增長,通過精細化和極致化搶佔高端市場,另外則來自消費升級,如夢之藍增長已達到50%。

在省外,洋河的“新江蘇”市場由去年的300多個增加至400多個,增幅在30%左右。而其各個“新江蘇”市場的銷量增長也在30%以上,在河南、安徽、山東等白酒消費重點市場,洋河的市場增長也都達到30%以上。這幾個30%相疊加,顯示出洋河在省外市場的增勢非常強勁。

也就是說,洋河全年10%保底的營收目標,更接近於其在江蘇省內的增幅,這取決於洋河在江蘇市場的巨大基數,而這部分市場的階段性工作重點,是調整價格結構,提高利潤水準。省外市場如果能夠保持30%的增長表現,則會形成越來越濃厚的消費氛圍,進而產生銷售增長的加速度。

暗中推進並購佈局,省內市場穩健增長,省外市場成效顯著,這三種情況可能在短期內都無法給洋河帶來明顯的業績增長,但卻預示著“含金量”極高、侵略性極強的洋河未來。

10%只是起步,其實洋河的增長很有“彈性”

洋河在今年一季度的表現是:營收75.89億,同比增長10.9%,淨利潤27.43億元,同比增長11.68%,看起來很接近10%的預期增長目標。但就此對洋河全年發展情況作出預判,似乎有點為時過早。

洋河正在做一系列新的佈局,而佈局效果何時釋放的不確定性,意味著洋河的年度業績很有“彈性”。

一方面,洋河自今年以來實施了一系列品牌動作,且具有極強的延續性和針對性,無論是年初亮相國家大劇院,還是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突出表現,都表明洋河在不遺餘力地把品牌向“上”推,而這是提升消費結構、進軍全國市場的前提條件。如果洋河品牌升級的市場效果在年內釋放,無疑是其業績增長的重大利好。

另外,據股東大會上所透露的資訊,洋河目前的市場範圍已覆蓋了2800個區縣,經銷商超過8000家,這表明其全國化佈局已進入“中盤階段”,即在網路管道的基礎上,實現銷量放大。這同樣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在洋河“極致化”的市場武器下,其在更大範圍內的市場增長可能不會等待很久。

與幾大競爭企業相比,洋河在行銷模式、組織架構、市場佈局方面並不占下風,而進入今年以來,其在產品力、品牌力方面的發力舉措非常明顯。這種綜合實力的對比,是洋河業績增長“彈性”較大的另一理由,10%只是起步,其最終的全年表現未必輸於別人。

洋河2017年業績增幅10%起,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