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細扒杜甫“病歷”:他的殘疾程度到底有多重

說到杜甫的形象, 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大概那幅滿臉佈滿皺紋和愁苦, 側身凝望, 滿腹愁腸憂國憂民的畫像。 畫像中的杜甫雖然面龐清瘦,

卻也看不出身體有多麼羸弱。 實際上, 四十歲之後的杜甫多病纏身, 最後因貧病交加死在湘江的一條小船上。

青壯年時期的杜甫身體狀況非常好。 除了小時候生過一次病之外, 三十五歲之前的詩文中幾乎沒有病與衰的概念。 他在《百憂集行》一詩中這樣回憶自己的少年時代:“憶年十五心尚孩。 健如黃犢走複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 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使有誇張, 也能看出他少年時期的健壯與活潑。 而他的青年時代, 可以說是一部“壯游”史:漫遊江東, 又是遊山玩水, 又是尋仙訪道;又是騎馬打獵, 又是彎弓射箭, 沒有好身體是根本做不到的。 疾病與他的青年時代無關。

中年時, 杜甫為了謀求官職曾經在長安生活過十年。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 他的身體漸漸衰弱了, 尤其是四十歲之後, 失意的杜甫貧病交加。 馮至在《杜甫傳》裡記載, 西元751年的秋天, 長安秋雨連綿, 接連許多天不見晴日。 杜甫在寄居的旅舍裡病了整整一個秋天, 門外的積水中游出了小魚, 床前的地上也長滿了青苔。 杜甫的肺本來就不健全, 這次又染上了嚴重的瘧疾。 稍微病癒點的杜甫到友人王倚家, 作詩述說他這次的病況:瘧癘三秋孰可忍, 寒熱百日相交戰。 頭白眼暗坐有胝, 肉黃皮皺命如線。 杜甫說自己受盡了病痛的折磨, 害瘧疾整整一個秋天。 不僅頭髮白了, 眼睛也開始模糊, 整個人面黃肌瘦, 生命已如遊絲一般。

按照詩人的描述, 即便有一些誇張的成分, 四十歲左右的杜甫已經是一個病歪歪的老人形象了。

而這時他也開始自稱“少陵野老”“杜陵野老”等稱號。

在長安多年不得志, 杜甫在給詩人高適的詩中寫道:“三年猶病瘧, 一鬼不消亡。 隔日搜脂髓, 增寒抱雪霜。 ”杜甫把自己瘧疾的發病症狀準確地記錄下來。 瘧疾的臨床特點為週期性定期發作的寒戰、高熱和大汗, 後期多伴有貧血和脾腫大。 從杜詩中的描寫來分析, 杜甫患得是隔日而發的“間日瘧”。

除了瘧疾和肺病之外, 杜甫還長期患有風痹症, 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痛風。 長期的流亡和水上漂泊的舟居生涯, 導致他的風痹症不斷加重, 四肢麻木疼痛, 關節難屈。 到了晚年, “老妻問坐痹,幼女問頭風”, 使詩人倍嘗風寒濕三氣雜而致疾、痛著不舒, 行走不便的痛苦。 杜甫的詩作中有諸多的關於自己患風痹病的描寫。 在成都浣花溪草堂居住時, 杜甫寫了一首《驅豎子摘蒼耳》的詩:“卷耳況療風, 童兒且時摘。 ”蒼耳有發汗止痛、祛風除濕的作用。 杜甫讓兒子采來, 蒸熟後服食以治療風痹之疾。

寄居夔州時,

杜甫的身體也是時好時壞, 瘧疾、肺病、風痹、糖尿病都不斷地纏繞著他, 最後牙齒脫落了一半, 耳朵也聾了, 幾乎成了一個殘廢的老人。 五十六歲時他便失聰, 《耳聾》詩中說:“眼複幾時暗, 耳從前日聾。 ”客人和他談話時須把要說的話寫在至上, 右臂也沒有任何力氣, 寫信需要兒子代筆。 醜陋而衰老的容顏受盡幕府中官僚的冷淡, 有時候杜甫去拜訪他們, 扶杖步行, 傳達不肯通報, 想乘轎又沒有錢去雇。 後來輾轉到了潭州的杜甫, 大約有一年半的時間是在船上度過的。 他殘廢多病, 有時在漁市上擺設藥攤, 拖著懨懨病體靠賣藥來維持生活。

杜甫晚年的詩歌中,屢屢言及自己的肺病:如“肺病久衰翁”、“高秋疏肺氣”、“衰年肺病惟高枕”等,說明他已患了肺結核。 另外,從他在臨終前一年寫的“右臂偏枯關耳聾”,“老年花似霧中看”,以及記敘金篦刮眼(治眼病的工具和方法)等詩句來分析,都說明杜甫因糖尿病已併發了白內障、耳聾、中風、偏枯、足痿等症。

杜甫生命的最後一程,是在湘江的一條船上度過的。他倒臥在船中,寫了《風疾舟中伏枕書懷》,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篇作品。“尚錯雄鳴管,猶傷半死心。聖賢名古邈,羈旅病年侵。”寫下這首詩後不久,時年五十八歲的杜甫就在貧病交加中去世了。

本報記者 徐敏

另外,從他在臨終前一年寫的“右臂偏枯關耳聾”,“老年花似霧中看”,以及記敘金篦刮眼(治眼病的工具和方法)等詩句來分析,都說明杜甫因糖尿病已併發了白內障、耳聾、中風、偏枯、足痿等症。

杜甫生命的最後一程,是在湘江的一條船上度過的。他倒臥在船中,寫了《風疾舟中伏枕書懷》,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篇作品。“尚錯雄鳴管,猶傷半死心。聖賢名古邈,羈旅病年侵。”寫下這首詩後不久,時年五十八歲的杜甫就在貧病交加中去世了。

本報記者 徐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