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威尼斯雙年展|姚惠芬:傳統刺繡的顛覆性創作

姚惠芬出生于蘇州刺繡世家, 自幼就開始學習刺繡。 師從近代蘇繡"模擬繡"大師沈壽的第三代傳人牟志紅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任嘒嫻。 擅長將蘇繡亂針繡的技法完美地融入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繡制中, 使其繡品更具獨創性。 主要代表作品有《張大千肖像》、《潑彩紅荷圖》、《荷之韻》等。

國家級蘇繡大師姚惠芬作為永新華韻合作的優秀代表性傳承大師之一, 為蘇繡這一門千年流傳、繁衍的古藝傳承發揚。

第57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不息”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拉開帷幕, 該展覽將在2017年年底結束後, 於2018年初落地北京時代美術館。 屆時我們將在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藝術家所展示的藝術作品基礎上, 整合國內優質資源與專業展覽團隊, 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內涵, 為國內觀眾呈現一場具有時代先鋒理念的中國當代藝術展覽。

藝術家 姚惠芬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首屆中國刺繡藝術大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理事;一代“針神”沈壽的第四代傳人。 姚惠芬出生于蘇州刺繡世家,

從藝近四十年, 精通各種刺繡技法, 擅長人物肖像、油畫及中國寫意水墨畫的繡制。 從一九九一年至今, 姚惠芬所創作的蘇繡藝術精品幾十次榮獲國家級工藝美術大獎及中國民間文藝的最高獎——山花獎, 被譽為“蘇繡傳人”、“中華巧女”, 並當選“中國工藝美術行業2013年度典型人物”。

《骷髏幻戲圖》蘇繡 100cm☓100cm 2017

姚惠芬于鄔建安合作《崖山》系列展覽現場

《馬遠十二水圖》蘇繡 20cm☓35cm 2017

“這次也是我跟我妹妹姚惠琴跟我們的刺繡團隊,全力以赴,共同合作的一個過程,這次的創作確實是顛覆了原來他們對蘇繡傳統的概念。”

— 姚惠芬

本次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工藝美術大師姚惠芬、姚惠琴姐妹帶來了《骷髏幻戲圖》、《馬遠十二水圖》、《精微》系列作品,與鄔建安一起合作的蘇繡作品《崖山》系列,與湯南南合作的《移山》、《遺忘之海》等作品。這些作品不僅體現了中國刺繡最高水準的“蘇繡”給人帶來的精美,也同時是一次全面的蘇繡技法大實驗,突破了傳統蘇繡技術中各種重大難關。

“我們這一次有34幅作品,有我自己個人的,也有跟兩位藝術家合作的。這麼大的量,而且要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面趕出來,應該說這一次的創作是史無前例的一個創作。跟鄔老師的創作,每一幅作品都有50多種針法,每一個局部都要非常仔細,非常精緻,然後針法又完全要不同,所以鄔老師是出了這麼一個題目,這跟傳統意義上面對蘇繡的認知應該說有了顛覆性的要求,因為他的創作理念跟我做了幾十年刺繡的習慣完全是不一致的。”

姚惠芬與湯南南合作《移山》系列 錄影 蘇繡 表演

70cm☓70cm 2017

“我一直覺得當代藝術家跟我們做民間手工藝的,思維方式還是不一樣。因為我們做了幾十年,已經習慣了一個做法,但是突然要在短短的兩三個月,甚至剛開始一個月的時間裡轉變,扭轉這個觀念,其實難度就最大。我做刺繡做了40年,一直以來都是以平繡跟亂針繡,繡了20年左右的時間,做的比較多這兩種針法。但是這一次跟鄔老師的合作,完全不允許用亂針繡,他一定要傳統針法,因為這幅畫本身是南宋的一幅古畫,傳統的題材就用傳統的針法來體現,這麼多的針法集中在同一幅作品上面,從來沒有過。所以,這批作品,是在不斷地爭議跟討論當中完成的。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會說,‘鄔老師像瘋子一樣,他怎麼會讓我們這麼來繡,瘋掉了,瘋掉了’,但有了這樣的結果大家又很高興。”

“剛開始的時候對這種全新的理念不能接受,她們也在抱怨,但是她們也在動腦筋。我們繡娘白天來繡的時候也會跟我說,這批作品弄得我晚上都睡不著覺,我晚上都在考慮這個針法應該怎麼繡。所以這次也是我跟我妹妹姚惠琴跟我們的刺繡團隊,全力以赴,共同合作的一個過程,這次的創作確實是顛覆了原來他們對蘇繡傳統的概念。”

(藝術家作品圖片 陳旖 等)

“這次也是我跟我妹妹姚惠琴跟我們的刺繡團隊,全力以赴,共同合作的一個過程,這次的創作確實是顛覆了原來他們對蘇繡傳統的概念。”

— 姚惠芬

本次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工藝美術大師姚惠芬、姚惠琴姐妹帶來了《骷髏幻戲圖》、《馬遠十二水圖》、《精微》系列作品,與鄔建安一起合作的蘇繡作品《崖山》系列,與湯南南合作的《移山》、《遺忘之海》等作品。這些作品不僅體現了中國刺繡最高水準的“蘇繡”給人帶來的精美,也同時是一次全面的蘇繡技法大實驗,突破了傳統蘇繡技術中各種重大難關。

“我們這一次有34幅作品,有我自己個人的,也有跟兩位藝術家合作的。這麼大的量,而且要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面趕出來,應該說這一次的創作是史無前例的一個創作。跟鄔老師的創作,每一幅作品都有50多種針法,每一個局部都要非常仔細,非常精緻,然後針法又完全要不同,所以鄔老師是出了這麼一個題目,這跟傳統意義上面對蘇繡的認知應該說有了顛覆性的要求,因為他的創作理念跟我做了幾十年刺繡的習慣完全是不一致的。”

姚惠芬與湯南南合作《移山》系列 錄影 蘇繡 表演

70cm☓70cm 2017

“我一直覺得當代藝術家跟我們做民間手工藝的,思維方式還是不一樣。因為我們做了幾十年,已經習慣了一個做法,但是突然要在短短的兩三個月,甚至剛開始一個月的時間裡轉變,扭轉這個觀念,其實難度就最大。我做刺繡做了40年,一直以來都是以平繡跟亂針繡,繡了20年左右的時間,做的比較多這兩種針法。但是這一次跟鄔老師的合作,完全不允許用亂針繡,他一定要傳統針法,因為這幅畫本身是南宋的一幅古畫,傳統的題材就用傳統的針法來體現,這麼多的針法集中在同一幅作品上面,從來沒有過。所以,這批作品,是在不斷地爭議跟討論當中完成的。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會說,‘鄔老師像瘋子一樣,他怎麼會讓我們這麼來繡,瘋掉了,瘋掉了’,但有了這樣的結果大家又很高興。”

“剛開始的時候對這種全新的理念不能接受,她們也在抱怨,但是她們也在動腦筋。我們繡娘白天來繡的時候也會跟我說,這批作品弄得我晚上都睡不著覺,我晚上都在考慮這個針法應該怎麼繡。所以這次也是我跟我妹妹姚惠琴跟我們的刺繡團隊,全力以赴,共同合作的一個過程,這次的創作確實是顛覆了原來他們對蘇繡傳統的概念。”

(藝術家作品圖片 陳旖 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