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林徽因不僅在文學上大放異彩,她還是新中國的著名女建築學家

人物介紹

林徽因, 出生於浙江杭州, 是一位活躍於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作家、美術設計師、詩人、建築學家。 她是我國近現代的一位傳奇人物, 她在當時的那個年代被人們譽為“天生的藝術家”, “名副其實的詩人”。 她, 不僅有才華而且長相美豔脫俗、清純可人、高貴脫俗, 而且才情超凡、才智過人。 著名的詩人徐志摩對她的愛情至死不渝;著名的邏輯學家金嶽霖為她終身不娶;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也就是她的丈夫, 也因她將建築學成就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她是一顆不夜的明珠, 歷經滄桑依舊璀璨耀人。 雖然這位才女已經離我們而去了, 但是人們腦海中依舊記得她那句“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她的詩美如畫, 她的詩表達了多少令人神往的愛情, 她的文學作品反映了許多那個年代的真實寫照, 在我看來她的作品就像《清明上河圖》一樣抒寫出了社會百態。

求學經歷

林徽因16歲在英國倫敦聖瑪麗女子學院讀書時, 便確定了她建築是她一生要從事的事業。 她認為, 建築學是一門把藝術創造和人們的生活需要結合的工作。 1924年, 林徽因與梁思成到賓夕法尼亞大學讀建築, 由於建築系只招收男生, 所以她只好無奈的在美術系註冊。

她沒有因此而妥協, 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如願的加入到建築學這個行列, 成為了建築設計課的輔導員、建築設計助理, 並和梁思成一起上課。 他們的老師“著名的建築師哈貝森”曾誇讚他們的作品建築是這些學生中“無懈可擊”的。

建築成就

北平解放後, 林徽因被清華大學聘用為建築系教授。 參與了首都城建總規劃, 她極力反對那些主張拆毀城牆、城樓和某些重要歷史古建築的錯誤主張, 為保護北京古城面貌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1951年, 她擔任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委員, 承擔起為碑座設計紋飾和花圈浮雕圖案的重要任務。 同時, 她還參與了中南海懷仁堂的內部裝修設計。

建築理論

林徽因對中國的傳統建築有那麼一段評價:“她運用了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所定義的, 也就是當時國際上所認同的建築學審美三原則(實用、堅固、美觀), 來評價中國傳統的建築。 ”並且, 在中國傳統建築遭受質疑的時候, 明確的表明自己的立場(聲明“中國建築”是不容任何疑義的)。 她和梁思成一起研究學術, 他們曾發表過許多對中國建築學有深遠影響的學術論文:《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徵》、《城市規劃大綱》、《中國建築發展的歷史階段》, 並在《新觀察》等刊物中發表過十餘篇論文。

1954年她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但她仍舊承擔起《中國建築史》的全部課程,其中有一半是在病床上講授的。1955年4月1日,病魔奪走了她的生命,一代才女就此離世,享年51歲。

但她仍舊承擔起《中國建築史》的全部課程,其中有一半是在病床上講授的。1955年4月1日,病魔奪走了她的生命,一代才女就此離世,享年51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