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楚昭王千里找孔子尋問此物是什麼,孔子不認識,只能忽悠楚昭王

楚昭王一次坐船遊玩時, 看見湖中有一個鬥大的玩意, 非常好奇, 就命人打撈上來, 撈上來一看, 此物圓圓綠綠還伴有虎紋, 就讓人把它切開, 結果切開一看, 裡面的顏色竟然是鮮紅的, 有瓤有籽。 楚昭王大著膽子就嘗了一下, 覺得甘甜無比, 於是就分給大家吃了。

這吃是吃了, 但一個重要的問題, 還沒有解決, 這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呢?楚昭王問遍群臣, 誰也說不上個道道來, 這個事就一直壓在楚昭王的心裡了。

楚昭王有一天突然得知, 魯國出了個聖人, 就覺得困擾自己的這個問題有希望了。 於是立即派使者, 千里迢迢地去找孔子, 楚國的使者把情況跟孔子一說, 孔子想了想說:“這個無名異果, 應該叫萍實, 可以剖開來吃, 什麼叫萍實呢, 萍, 就是浮萍, 實, 就是果實, 萍實就是浮萍所結的果實。 ”這說了跟沒說有什麼區別呢?

周潤發版孔子

但出乎意料的是, 這個使者聽了之後深信不疑, 對孔子恭恭敬敬的問道, 先生您是怎麼知道的?孔子說:“我曾去過楚國, 聽到小兒的歌謠說, 楚王渡江得萍實, 其大如鬥, 其赤如日, 剖而食之, 其甜如蜜”。 孔子關於萍實的所有知識竟然是來自小兒的歌謠, 但使者卻絲毫沒有質疑,

而是恭恭敬敬的繼續請教孔子, 先生這個萍實能經常得到麼?孔子說:“浮萍是浮泛沒有根的東西, 要結個果實可不容易啊, 得要上百年的時間才能結出這麼一個果實, 萍實代表著散而複聚, 衰而復興的徵兆, 依我看咱們可以給楚王慶賀了”。 這個使者聽了, 當然是欣喜異常, 對孔子行禮後, 急忙告別而去, 趕回楚國。 使者回到楚國, 把孔子所說的一字不落的向楚王彙報了。 楚昭王聽了十分開心, 對孔子的學問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從此就牢牢地記住了這個無所不知的牛人,

孔子關於萍實的解釋, 早就是楚國人知道的東西, 為什麼楚國使者聽了之後, 沒有絲毫的質疑, 反而認為孔子知識淵博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這是一個關於權威崇拜的問題, 因為孔子是聖人, 頭上就有了權威光環, 所以使者就認為他說什麼都是對的。

對於楚昭王來說, 這個無名異果, 他很希望是上天賜給他的一個吉祥徵兆, 預示著他能復興楚國, 而當孔子也這樣解釋的時候, 相當於給了楚昭王一個美好的預言,

所以楚昭王哪怕知道被忽悠, 也願意相信事實就是這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