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薛寶釵和賈寶玉只是肉體關係,林黛玉和賈寶玉才是精神結合

(作者:正氣歌聲)

《紅樓夢》裡, 關於寶玉、黛玉和寶釵三個人的關係, 除了在文中用《西廂記》進行了暗示之外, 還有一段十分著名的批語:

釵、玉名雖兩個, 人卻一身, 此幻筆也。 今書至三十八回時, 已過三分之一有餘, 故寫是回, 使二人合二為一。 請看黛玉逝後寶釵之文字, 便知餘言不謬矣。 (第四十二回總批)

這其實就是著名的“釵黛合一”理論, 許多人對這段批語很是不解。 誰都知道, 黛玉和寶釵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 兩個人無論在家庭背景、個人際遇、外貌、個性、品性等方方面面都是截然不同的。 由於八十回後的文本沒有流傳出來, 讀者們自然是找不到“黛玉逝後寶釵之文字”的。 但只要用點心, 這段批語還是不難解的。

在上一篇關於黛玉死後, 寶玉娶了寶釵的文章中, 我們已經詳細論述了黛玉直到死都是一個清白之身, 也即是《葬花吟》裡面所說的“質本潔來還潔去”,

而寶釵卻和寶玉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結為夫婦。 黛玉之副晴雯和寶玉沒有實質關係預示了黛玉和寶玉後來沒有圓房, 而寶釵之副襲人和寶玉發生肉體關係預示了寶釵和寶玉後來發生肉體關係。

既然知道這一點, 那這個“釵黛合一”就很好解了, 那就是黛玉得到了寶玉的精神, 而寶釵得到了寶玉的身體!她們兩人所得到的, 即是一個完整的寶玉。 作者在給她們二人起名之時, 也是構思得十分的巧妙, 寶釵和黛玉各取一字, 寶釵取名的首字, 而黛玉取名的次字, 合起來即是寶玉!也即是說寶(釵)、(黛)玉合成一個“寶玉”!這樣的起名方式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我們知道, 《紅樓夢》處處有隱寫, 《紅樓夢》本身即是“風月寶鑒”, 是一部隱寫歷史的“史書”。 那麼“釵黛合一“與”寶玉”又是影射著什麼呢?

在甄士隱所作的《好了歌解注》中, 有這樣兩句: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 〖甲戌側批:黛玉、晴雯一干人。 〗

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甲戌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 倏恩倏愛, 倏痛倏悲, 纏綿不了。 〗

在上一篇文章中,

筆者已經指出, 這兩句即是指寶玉在安葬黛玉之後, 和寶釵成親。 而我們又認為黛玉即影射崇禎帝, 影射大明江山;寶釵則影射清朝政權。 這樣一來, 這段故事的喻意便呼之欲出了, 它其實即影射著這段歷史: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 李自成攻入北京, 崇禎帝走投無路, 只好登上萬歲山, 在壽皇亭旁的樹下自縊而死。 崇禎帝死後, 帝后棺槨在東華門所設靈棚連停數日, 明朝的官員都不敢去看。

崇禎帝的遺體只是被草草安葬。 崇禎帝在位時, 已經為自己準備好了陵墓地, 可由於國事繁忙, 根本沒時間理會到去修陵, 以至於崇禎帝死後連個安葬的地方都沒有。

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棺材運到昌平之後, 非常草率地就下葬了。

清朝入主中原後, 為收買人心, 籠絡漢族地主階級為清廷效力, 始將這座葬有崇禎帝后的原妃子墳地命名為“思陵”, 並改葬崇禎帝后, 營建了地上園寢建築。 按《清世祖實錄》記載, 清廷下令以禮改葬崇禎帝后, 並營建思陵建築, 時在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 然而, 由於種種原因, 思陵的改葬開隧和營建卻是舉步維艱。 首先是工程組織不能迅速落實, 其次是工程所需銀兩不能及時到位。 在曹化淳等人的催促下, 順治二年(1645年)九月, 思陵改葬等工程終於完成。

也即是說, 崇禎帝死後一年, 才正式下葬!

而在《紅樓夢》中, 應該是黛玉死後一年後, 黛玉屍骨被寶玉發現, 和寶釵一起安葬了黛玉, 以此影射崇禎皇帝的安葬一事。

為什麼說是一年後呢?《葬花吟》中有這樣兩句“一年三百六十日, 風刀霜劍嚴相逼”,許多人認為“風刀霜劍嚴相逼”是指黛玉在賈府的處境。但在前八十回中,我們並未看到有絲毫的這樣的端倪。黛玉在賈府還是相當的養尊處優的,她發起小性子來,就賈母都會被驚動,又有誰敢對她“風刀霜劍嚴相逼”呢?由於《葬花吟》是一首自己的悼詞,這裡顯然是寫她死後的事情!這也即是說黛玉的屍體經過“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後,成了一具白骨!所以《葬花吟》中有“他年葬儂知是誰”的感歎!

寶玉和寶釵一起安葬黛玉,這其實即是“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那麼“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又影射哪段史實呢?從書裡看,這裡的“鴛鴦”顯然即是指寶玉和寶釵,兩人在黛玉死後結為了夫妻。

從歷史上看,順治元年五月二日(西曆6月6日),清軍進佔京師。多爾袞奏請六歲的清順治帝(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遷都京師。同年九月,順治帝從盛京遷都京師,十月一日,順治帝在天壇祭天,並於紫禁城皇極門(今太和門)舉行登基大典,再次即皇帝位,宣佈“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

這其實也就宣告了清王朝得到了政權,而在《紅樓夢》中則表現為寶釵得到了寶玉!

從前面八十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寶釵和寶玉並非一路人。寶釵作詞說“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對“功名利祿”的追求是矢志不渝的,而寶玉則對其完全無感。兩人的最終的分道揚鑣也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這也正如《終身誤》曲子裡面所說的,“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寶釵雖然得到了寶玉的身體,但寶玉的精神卻一直在黛玉那裡。這也即是說,寶玉是一分為二的,寶釵得到的是表面的寶玉,而黛玉得到的卻是內在的寶玉,不管時隔多少年,寶玉的精神和黛玉都是互相關聯的!

這其中的隱喻也是十分的明顯,雖然大清得到了全國統治權(最高皇權的象徵是玉璽,即“寶玉”),卻是極不得人心的,其政權是不合法的;大明已亡,卻常駐人心!而這正是 “釵黛合一”與“寶玉”故事的真實含義!

————————————

校對:王華東 至真齋主 編輯:瀟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風刀霜劍嚴相逼”,許多人認為“風刀霜劍嚴相逼”是指黛玉在賈府的處境。但在前八十回中,我們並未看到有絲毫的這樣的端倪。黛玉在賈府還是相當的養尊處優的,她發起小性子來,就賈母都會被驚動,又有誰敢對她“風刀霜劍嚴相逼”呢?由於《葬花吟》是一首自己的悼詞,這裡顯然是寫她死後的事情!這也即是說黛玉的屍體經過“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後,成了一具白骨!所以《葬花吟》中有“他年葬儂知是誰”的感歎!

寶玉和寶釵一起安葬黛玉,這其實即是“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那麼“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又影射哪段史實呢?從書裡看,這裡的“鴛鴦”顯然即是指寶玉和寶釵,兩人在黛玉死後結為了夫妻。

從歷史上看,順治元年五月二日(西曆6月6日),清軍進佔京師。多爾袞奏請六歲的清順治帝(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遷都京師。同年九月,順治帝從盛京遷都京師,十月一日,順治帝在天壇祭天,並於紫禁城皇極門(今太和門)舉行登基大典,再次即皇帝位,宣佈“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

這其實也就宣告了清王朝得到了政權,而在《紅樓夢》中則表現為寶釵得到了寶玉!

從前面八十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寶釵和寶玉並非一路人。寶釵作詞說“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對“功名利祿”的追求是矢志不渝的,而寶玉則對其完全無感。兩人的最終的分道揚鑣也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這也正如《終身誤》曲子裡面所說的,“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寶釵雖然得到了寶玉的身體,但寶玉的精神卻一直在黛玉那裡。這也即是說,寶玉是一分為二的,寶釵得到的是表面的寶玉,而黛玉得到的卻是內在的寶玉,不管時隔多少年,寶玉的精神和黛玉都是互相關聯的!

這其中的隱喻也是十分的明顯,雖然大清得到了全國統治權(最高皇權的象徵是玉璽,即“寶玉”),卻是極不得人心的,其政權是不合法的;大明已亡,卻常駐人心!而這正是 “釵黛合一”與“寶玉”故事的真實含義!

————————————

校對:王華東 至真齋主 編輯:瀟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