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美女與野獸》今天上映,這部好萊塢史上最貴的音樂電影能否成為時代經典?

說不清是因為懷舊的魅力, 還是因為艾瑪(Emma Watson)和“大表哥”(Dan Stevens)的號召力, 《美女與野獸》真人版電影自宣佈製造後就一直備受關注, 動輒就要刷新紀錄:

連電影在 YouTube 上發佈個預告片都能刷新記錄—— 發佈後 24 小時內就獲得了 1.276 億播放量, 將《五十度黑》和《星戰:原力覺醒》擠走成為 24 小時內播放量最多的預告片;而在臨近上映前, 電影在北美市場獲得了巨高的預售票量, 加入《復仇者聯盟》和《蝙蝠俠:黑暗騎士》, 成為預售超過 1000 場次票量的電影行列。

(圖自 Hollywood Reporter)

經過漫長等待, 終於等到今天, 國內和北美同步的公映日。 如果你仍在猶豫是否要去觀影, 可以先從這篇文章瞭解一下這部電影有什麼看點。

這是一部音樂劇電影, 而且還是好萊塢史上最貴的那款

(圖自 Indiewire)

據悉, 《美女與野獸》真人版電影的製作成本高達 1.6 億美元。 在好萊塢史上, 預算唯一能超過它的音樂劇電影只有 1969 年的《你好, 多莉!》, 製作成本為 2500 萬美元, 根據通貨膨脹調換算後為 1.65 億美元, 該片當年獲得 3 座奧斯卡“小金人”。 不過, 如果加上全球推廣費用, 《美女與野獸》的成本總額將達到 3 億美元, 是當之無愧的最貴音樂劇電影。

(圖自 IMDB)

但是, 在最開始的時候, 迪士尼曾準備將這部真人版電影拍成《白雪公主與獵人》那類動作電影。 但鑒於《冰雪奇緣》當年獲得的全球成功, 華特迪士尼工作室的主席 Alan Horn 重新考慮後, 還是決定保留其音樂劇電影的性質:

《美女與野獸》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讓我們保持它的歌曲吧。

而且, 在導演 Bill Condon 的勸說下, 迪士尼決定保留原版動畫中所有的歌曲, 甚至還另行增加了 3 首新歌。

(圖自 Hollywood Reporter)

但歌量巨大一方面會讓喜歡音樂劇的觀眾感到欣喜,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 “一言不合就飆歌”的方式很有可能使得電影推進顯得突兀。 對此, 導演 Condon 分享了自己處理音樂電影的“訣竅”:

最關鍵的一點是, 在電影裡, 你必須要讓這首歌不斷前進, 推動故事。 不可能像音樂劇一樣半路停下來, 讓演員站在原地唱三分鐘。 一首歌從頭到尾, 角色必須出現在不同的地方。 比如野獸那首“Evermore”, 他要不斷走到更高的地方, 這樣你的視線才會一直集中在他身上, 隨著不斷升高,他也漸漸找到了希望,這是首怪異的勝利之歌。

讓 Bill Condon來導演這部作品也許是再適合不過了。他曾導演了奧斯卡獲獎音樂劇電影《追夢女孩》,同時,他還曾擔任另一部備受好評的音樂劇電影《芝加哥》的編劇,同年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除了音樂元素足,視覺效果也是一大亮點

(圖自 Hollywood Reporter)

有了迪士尼雄厚的資金支持,這部“最貴音樂劇電影”在視覺呈現上可容不得馬虎。

由於電影中所有的傢俱都需要依賴 CG 技術呈現(尤其鑒於故事中那些會講話的傢俱角色戲份之多),為了讓整部電影看起來更為逼真,製作組可是把野獸的整個城堡都在攝影棚裡搭建起來,甚至連城堡外的整個森林也是攝影棚裡的實景。

在野獸城堡裡,舞會大廳的地板由 12,000 平方英尺人造大理石鋪設而成;而懸掛的玻璃吊燈則按凡爾賽宮真實吊燈設計而成,尺寸為 14 英尺 x 7 英尺,合計有 10 盞;作為背景佈置的蠟燭超過了 8,700 支,總共燃燒了 104,400 英寸的蠟。

(圖自 IMDB)

被搬進攝影棚的森林實景,則採用了真正的樹木、籬笆、冰湖以及 2,000 根冰柱,製作耗時 15 周。而作為電影中具有象徵意義的紅玫瑰,則是由製作組種植或是購買獲得,合計用了 1500 朵。

(圖自 IMDB)

搭建了如此雄偉的背景,呈現起來可不能浪費。如果是在 IMAX 大銀幕上播放,電影將全程以1.9:1 的寬高比播出(一般電影畫面寬高比為 2.4:1)。IMAX 宣稱這個比例可比平時展現多 26% 的細節,但效果如何,還是看過才知道。

(圖自 Mtime)

在國內盛行“摳圖製片”的風氣下,看這樣一部既有用特技,但卻也大手筆投入實景建設的電影,應該頗有清新之感。

更豐滿的角色,以及屬於這個時代的氣息

從動畫電影改編到真人版電影,從二維變為三維 的不僅是畫面,還有電影中各種人物的性格。(本部分有輕微劇透,但童話故事大體的情節,其實大家也很熟悉。)

(圖自 Hollywood Reporter)

在原版動畫中,女主角 Belle 是位生活在 18 世紀中法國鄉村的“書呆子”。而在真人版電影中,女主角除了繼續用閱讀改變自己外,還開始主動教育身邊其他女孩來閱讀。

我們在 Belle 這個角色身上融入了不少 21 世紀元素,她不僅很聰明自信,而且還經常自己做小發明來讓生活更舒適,會製作出洗衣機之類的東西。

編劇 Evan Spiliotopoulos 如此介紹道,而 Belle 的知識和小發明也成了她獨立和信心來源。甚至,在替代父親做野獸的“階下囚”時,真人版電影裡的 Belle 是私下擅自和父親進行“調包”,而在動畫版中的 Belle 卻是在野獸同意的情況下再和父親交換的。

對於野獸,編劇可是為他的故事加了不少戲。在原版動畫中,當 Belle 遇到野獸時,他就已經是那麼邪惡,但也沒人知道到底是為什麼。

(圖自 Hollywood Reporter)

因此,為了打造一個“讓人有理由去愛”的野獸,編劇在真人版電影中加入了這位被寵壞王子的故事,介紹了他在被詛咒前的生活,以及父母對他成長造成的影響,為他“野獸外表下善良的內心”作出更豐滿的鋪墊。

為了打造野獸更為正確的“三觀”,編劇甚至改變了野獸囚禁 Belle 父親的原因:動畫版中 Belle 父親是因為擅自闖入野獸城堡領地而被囚禁,但在真人版電影中,Belle 的父親可自由地出入城堡領地,但卻因想偷偷摘下一朵玫瑰花送給 Belle 而被野獸抓了起來——野獸是懲治了“偷竊”,而不是“誤闖私人境地”。這個情節的改變,倒是回歸了原童話故事中的設定。

最後,必然少不了要聊一下引起部分播映國家爭議的“迪士尼電影中第一位同性戀角色”—— Lefou。

(圖自 Hollywood Reporter)

原版動畫中的 Lefou 只是反派 Gaston 的傻傻跟班,經常被打崩牙或是被動物撞飛,是動畫中的“搞笑擔當”,同時個性也也非常平面。

但在真人版電影中,除了男女主角,被談論得最多的就是這個角色“基化”的話題。

Lefou 是一個有時候想成為 Gaston,有時候又想親親 Gaston 的角色。

他是那種剛剛意識到自己有那些感覺(的人)。而 Josh(飾演該角色的演員)對這些表演處理得非常含蓄且到位。

導演 Condon 如此評價 Lefou 這個角色,而且還表示 Lefou 會為電影帶來“一個在迪士尼電影史上美好而且獨有的同性戀時刻”。

(圖自 Hollywood Reporter)

這個“同性戀時刻”,對有些人來說是期待,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則是禁忌。馬來西亞表示要把含有同性戀情節的部分刪掉才願意上映,但迪士尼不同意,進而導致上映延遲。而俄羅斯則將這原為“闔家歡”的電影設置為 16 歲以上才能觀看的“限量級”電影。

但根據部分外媒報導,以上提及的這個“同性戀”時刻,“含蓄得讓人根本無法確定是指哪個時刻”。而飾演該角色的演員 Josh Gad 則曾經表示,希望由觀眾自己來判斷,到底 Lefou 這個角色到底是否為同性戀,可猜測傳說中的“同性戀時刻”應該真的會很含蓄。因此,對片中同性戀情節抱有期待的觀眾,還是把期待值先壓一壓吧。而準備帶孩子去看的父母,也許也不必太擔心。

對於電影中這兩個點,也許需要控制一下期待值電影中“魔法傢俱”角色的 CG 造型效果

導演在一次採訪中,曾透露電影中被施法了的傢俱形象是視覺處理中的一大難處,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恐怖片。

(真人版中的傢俱角色,圖自 IMDB)

(動畫版傢俱角色,圖自 IMDB)

雖然導演說,對於每個傢俱角色都進行了針對性的視覺處理,不少都改了好幾個版本後才搞定的。但從劇照看來,這些角色的外形看起來還是有點尷尬,和原版動畫中可愛的角色差距比較大。

電影整體故事推進節奏

這部基於 1991 年經典動畫的真人版電影,在播映時長上,從動畫的 84 分鐘(特別版為 91 分鐘)延長到了 130 分鐘。

雖然正如上文提及,編劇為故事中的人物加入了更多的背景鋪墊,以塑造更豐滿的角色,但 130 分鐘的時長,還是讓人擔心電影在情節推進上會否過於拖拉。

(圖自 IMDB)

迪士尼對於這部電影的投入,無論是在製作上、推廣上都毫不吝嗇。而從製作和內容情節上都展示了迪士尼要打造“屬於這個時代的《美女與野獸》”的野心,但最終這個故事能否俘虜這個時代的大小朋友們,躍升為時代經典,仍有待時間的檢驗。

題圖來自 IMP Awards

隨著不斷升高,他也漸漸找到了希望,這是首怪異的勝利之歌。

讓 Bill Condon來導演這部作品也許是再適合不過了。他曾導演了奧斯卡獲獎音樂劇電影《追夢女孩》,同時,他還曾擔任另一部備受好評的音樂劇電影《芝加哥》的編劇,同年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除了音樂元素足,視覺效果也是一大亮點

(圖自 Hollywood Reporter)

有了迪士尼雄厚的資金支持,這部“最貴音樂劇電影”在視覺呈現上可容不得馬虎。

由於電影中所有的傢俱都需要依賴 CG 技術呈現(尤其鑒於故事中那些會講話的傢俱角色戲份之多),為了讓整部電影看起來更為逼真,製作組可是把野獸的整個城堡都在攝影棚裡搭建起來,甚至連城堡外的整個森林也是攝影棚裡的實景。

在野獸城堡裡,舞會大廳的地板由 12,000 平方英尺人造大理石鋪設而成;而懸掛的玻璃吊燈則按凡爾賽宮真實吊燈設計而成,尺寸為 14 英尺 x 7 英尺,合計有 10 盞;作為背景佈置的蠟燭超過了 8,700 支,總共燃燒了 104,400 英寸的蠟。

(圖自 IMDB)

被搬進攝影棚的森林實景,則採用了真正的樹木、籬笆、冰湖以及 2,000 根冰柱,製作耗時 15 周。而作為電影中具有象徵意義的紅玫瑰,則是由製作組種植或是購買獲得,合計用了 1500 朵。

(圖自 IMDB)

搭建了如此雄偉的背景,呈現起來可不能浪費。如果是在 IMAX 大銀幕上播放,電影將全程以1.9:1 的寬高比播出(一般電影畫面寬高比為 2.4:1)。IMAX 宣稱這個比例可比平時展現多 26% 的細節,但效果如何,還是看過才知道。

(圖自 Mtime)

在國內盛行“摳圖製片”的風氣下,看這樣一部既有用特技,但卻也大手筆投入實景建設的電影,應該頗有清新之感。

更豐滿的角色,以及屬於這個時代的氣息

從動畫電影改編到真人版電影,從二維變為三維 的不僅是畫面,還有電影中各種人物的性格。(本部分有輕微劇透,但童話故事大體的情節,其實大家也很熟悉。)

(圖自 Hollywood Reporter)

在原版動畫中,女主角 Belle 是位生活在 18 世紀中法國鄉村的“書呆子”。而在真人版電影中,女主角除了繼續用閱讀改變自己外,還開始主動教育身邊其他女孩來閱讀。

我們在 Belle 這個角色身上融入了不少 21 世紀元素,她不僅很聰明自信,而且還經常自己做小發明來讓生活更舒適,會製作出洗衣機之類的東西。

編劇 Evan Spiliotopoulos 如此介紹道,而 Belle 的知識和小發明也成了她獨立和信心來源。甚至,在替代父親做野獸的“階下囚”時,真人版電影裡的 Belle 是私下擅自和父親進行“調包”,而在動畫版中的 Belle 卻是在野獸同意的情況下再和父親交換的。

對於野獸,編劇可是為他的故事加了不少戲。在原版動畫中,當 Belle 遇到野獸時,他就已經是那麼邪惡,但也沒人知道到底是為什麼。

(圖自 Hollywood Reporter)

因此,為了打造一個“讓人有理由去愛”的野獸,編劇在真人版電影中加入了這位被寵壞王子的故事,介紹了他在被詛咒前的生活,以及父母對他成長造成的影響,為他“野獸外表下善良的內心”作出更豐滿的鋪墊。

為了打造野獸更為正確的“三觀”,編劇甚至改變了野獸囚禁 Belle 父親的原因:動畫版中 Belle 父親是因為擅自闖入野獸城堡領地而被囚禁,但在真人版電影中,Belle 的父親可自由地出入城堡領地,但卻因想偷偷摘下一朵玫瑰花送給 Belle 而被野獸抓了起來——野獸是懲治了“偷竊”,而不是“誤闖私人境地”。這個情節的改變,倒是回歸了原童話故事中的設定。

最後,必然少不了要聊一下引起部分播映國家爭議的“迪士尼電影中第一位同性戀角色”—— Lefou。

(圖自 Hollywood Reporter)

原版動畫中的 Lefou 只是反派 Gaston 的傻傻跟班,經常被打崩牙或是被動物撞飛,是動畫中的“搞笑擔當”,同時個性也也非常平面。

但在真人版電影中,除了男女主角,被談論得最多的就是這個角色“基化”的話題。

Lefou 是一個有時候想成為 Gaston,有時候又想親親 Gaston 的角色。

他是那種剛剛意識到自己有那些感覺(的人)。而 Josh(飾演該角色的演員)對這些表演處理得非常含蓄且到位。

導演 Condon 如此評價 Lefou 這個角色,而且還表示 Lefou 會為電影帶來“一個在迪士尼電影史上美好而且獨有的同性戀時刻”。

(圖自 Hollywood Reporter)

這個“同性戀時刻”,對有些人來說是期待,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則是禁忌。馬來西亞表示要把含有同性戀情節的部分刪掉才願意上映,但迪士尼不同意,進而導致上映延遲。而俄羅斯則將這原為“闔家歡”的電影設置為 16 歲以上才能觀看的“限量級”電影。

但根據部分外媒報導,以上提及的這個“同性戀”時刻,“含蓄得讓人根本無法確定是指哪個時刻”。而飾演該角色的演員 Josh Gad 則曾經表示,希望由觀眾自己來判斷,到底 Lefou 這個角色到底是否為同性戀,可猜測傳說中的“同性戀時刻”應該真的會很含蓄。因此,對片中同性戀情節抱有期待的觀眾,還是把期待值先壓一壓吧。而準備帶孩子去看的父母,也許也不必太擔心。

對於電影中這兩個點,也許需要控制一下期待值電影中“魔法傢俱”角色的 CG 造型效果

導演在一次採訪中,曾透露電影中被施法了的傢俱形象是視覺處理中的一大難處,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恐怖片。

(真人版中的傢俱角色,圖自 IMDB)

(動畫版傢俱角色,圖自 IMDB)

雖然導演說,對於每個傢俱角色都進行了針對性的視覺處理,不少都改了好幾個版本後才搞定的。但從劇照看來,這些角色的外形看起來還是有點尷尬,和原版動畫中可愛的角色差距比較大。

電影整體故事推進節奏

這部基於 1991 年經典動畫的真人版電影,在播映時長上,從動畫的 84 分鐘(特別版為 91 分鐘)延長到了 130 分鐘。

雖然正如上文提及,編劇為故事中的人物加入了更多的背景鋪墊,以塑造更豐滿的角色,但 130 分鐘的時長,還是讓人擔心電影在情節推進上會否過於拖拉。

(圖自 IMDB)

迪士尼對於這部電影的投入,無論是在製作上、推廣上都毫不吝嗇。而從製作和內容情節上都展示了迪士尼要打造“屬於這個時代的《美女與野獸》”的野心,但最終這個故事能否俘虜這個時代的大小朋友們,躍升為時代經典,仍有待時間的檢驗。

題圖來自 IMP Awards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