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聚焦大健康產業 國際醫學戰略轉型或可期

2017年5月6日, 西安國際醫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際醫學”)公佈了與王府井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公告。 5月9日公司複牌後股票連續跌停, 累計下跌幅度超過30%。 5月12日, 自然人股東曹鶴玲通過集中競價的方式, 增持公司股票, 其增持金額約為兩億元。

一邊是重組失敗後的連環暴跌, 一邊是股東的大舉增持, 這樣的情景在A股市場其實並不鮮見, 畢竟危機之際, 控股股東出面“維穩”提振信心很正常。 不過, 如果是在國際醫學(000516.SZ)重組失敗背景下, 卻似乎另有意味。 結合國際醫學近期的資本運作動向來看, 自然人股東慷慨掏腰包大舉增持的背後,

恐怕絕不僅僅只是無私地救市護盤那麼簡單。

股東增持看好未來

公開資料顯示, 截至一季度末, 曹鶴玲持有國際醫學4676萬股, 占公司總股本的2.37%, 名列國際醫學第三大股東。 本次增持後, 曹鶴玲占公司總股本的2.51%。 值得注意的是, 就在曹鶴玲公告啟動增持的當天, 國際醫學結束了此前連續三天的跌停之旅, 開始企穩並出現反彈勢頭。 據悉, 曹鶴玲為國際醫學的控股股東陝西世紀新元的一致行動人, 所以此次的增持行為更多地應該是看好公司的未來發展。

國際醫學向外界釋放這樣一個信號:公司未來將放棄目前“商業零售+醫療服務”的雙主營業務架構, 向醫療服務類業務方向開啟戰略轉型。

而此次與王府井之間的重組, 實際也正是朝著上述戰略目標實質推進之舉。 國際醫學希望將其旗下的商業零售業務出售給王府井, 在剝離戰略邊緣業務的同時, 借此籌措資金全力開拓未來的戰略大方向---大健康類業務。 而且, 從公司名稱由開元商城到開元投資再到國際醫學的變更過程中, 外界也能清晰地看到國際醫學的這個轉型方向。

實際上, 國際醫學已經開始了相關的大手筆佈局。 2017年5月6日公告, 公司擬投入不超過人民幣15億元, 規劃建設或聯合其他戰略投資者共同建設國際健康小鎮。 充分利用陝西自貿區的政策支持, 引進世界先進醫學技術和藥物, 開展高端醫療和醫養綜合服務, 建設具有規模效益的特色小鎮。

“向大健康業務轉型已經成為國際醫學的戰略轉型大方向, 這個大方向不會因為暫時的重組受挫而改變。 在與王府井重組告吹之後, 國際醫學有可能會啟動新一輪的重組活動, 繼續推進其既定的戰略方轉型方向。 而這, 或許就是曹鶴玲敢於增持的根本原因。 ”在分析人士看來, 與王府井的重組失敗絕不會是國際醫學業務重組之路的終點, 只是將這個時間點向後稍作推遲而已。

“國際醫學除大健康產業外, 還將參與公立醫院改革和企業醫院並購, 也有計劃做劣後發起不少於百億規模的產業基金用來並購三甲醫院標的, 如一系列的佈局落地將給國際醫學帶來更大的業績提升。 ”該分析人士透露。

大健康概念價值可期

既然國際醫學未來的轉型之路不會因為短期挫折而動搖, 但大健康業務將會給未來的國際醫學帶來多大的想像空間?

根據國際醫學2016年的年報顯示, 公司去年醫療服務類業務的毛利率為27.10%, 而商業零售類業務的毛利率只有16.77%。 去年, 國際醫學實現醫療服務業務收入5.89億元, 儘管只占公司營收總額的15%, 但卻增長明顯, 增幅達到了14.22%。

“商業零售類業務只是一項受電商衝擊正在走下坡路的傳統業務, 隨著互聯網革命的推進, 其未來的利潤空間還會受到進一步的壓縮;然而, 包括醫療服務在內的大健康業務, 則是市場公認的戰略新興產業, 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而且, 大健康產業概念也是目前資本市場熱炒的新概念,

被各界一致看好。 ”分析人士說, 一旦未來轉型成功, 國際醫學未來的整體盈利能力將會大幅提升, 畢竟, 大健康業務的盈利能力絕非傳統商業零售所能比, 這個優勢以後也會愈發明顯。

國際醫學的醫療服務已形成較強的競爭優勢, 旗下的西安高新醫院, 在陝西省內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西安高新醫院憑藉其齊備的科室設置, 高層次的專家與診療隊伍, 先進的醫療設備, 成為全國第一家民營三級甲等醫院, 高新醫院目前有760張床, 實際運行的平均床位800多張, 而公司擴建的二期綜合醫療大樓床位增加1000張, 兩年內開診, 但預期床位仍供不應求, 價值可想而知。

另外, 國際醫學早已在醫療健康領域有系列佈局。 2016年3月30日國際醫學發佈關於設立產業投資並購基金的公告,公告稱為落實公司發展戰略,順應大醫療、大健康產業調整升級的趨勢,加快佈局公司現有醫療服務業務,積極推動公司大醫療、大健康產業鏈整合與產業擴張,培育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決定使用自有資金不超過10億元人民幣,發起設立產業投資並購基金。通過選取具有良好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的投資標的,與公司的現有業務或新拓展業務形成規模效應或者協同效應,成為公司進一步發展的增長引擎。並購基金的設立彰顯了國際醫學的戰略意圖,公司未來將進一步推進在大醫療、大健康方面的佈局。

2016年7月,公司與中國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聯盟簽署《精准醫學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基於“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是驅動我國精准醫學實現產業化的核心”這一共同理念,把握精准醫學帶來的歷史機遇,實現醫療健康板塊業務的整體跨越式發展。國際醫學與阿裡雲、東華軟體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將共同打造中國第一家實體的“未來醫院”--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這也是國內第一家以資料驅動精准醫療、健康管理的實體醫療機構。兩年後國際醫學中心開業,預計目標收入為50億。國際醫學中心與高新醫院的運行資料對比,因國際醫學中心是大專科,未來盈利也會更高一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國家最新出爐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於2020、2030年超過8萬億元和16萬億元。如果據此計算,十年之間大健康產業的市場容量將實現翻番,而這些資料將會直接在相關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中體現出來。

(本文為市場資訊,不代表每日經濟新聞觀點,且不構成投資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2016年3月30日國際醫學發佈關於設立產業投資並購基金的公告,公告稱為落實公司發展戰略,順應大醫療、大健康產業調整升級的趨勢,加快佈局公司現有醫療服務業務,積極推動公司大醫療、大健康產業鏈整合與產業擴張,培育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決定使用自有資金不超過10億元人民幣,發起設立產業投資並購基金。通過選取具有良好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的投資標的,與公司的現有業務或新拓展業務形成規模效應或者協同效應,成為公司進一步發展的增長引擎。並購基金的設立彰顯了國際醫學的戰略意圖,公司未來將進一步推進在大醫療、大健康方面的佈局。

2016年7月,公司與中國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聯盟簽署《精准醫學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基於“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是驅動我國精准醫學實現產業化的核心”這一共同理念,把握精准醫學帶來的歷史機遇,實現醫療健康板塊業務的整體跨越式發展。國際醫學與阿裡雲、東華軟體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將共同打造中國第一家實體的“未來醫院”--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這也是國內第一家以資料驅動精准醫療、健康管理的實體醫療機構。兩年後國際醫學中心開業,預計目標收入為50億。國際醫學中心與高新醫院的運行資料對比,因國際醫學中心是大專科,未來盈利也會更高一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國家最新出爐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於2020、2030年超過8萬億元和16萬億元。如果據此計算,十年之間大健康產業的市場容量將實現翻番,而這些資料將會直接在相關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中體現出來。

(本文為市場資訊,不代表每日經濟新聞觀點,且不構成投資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