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中國製造“走出去”是合作而非競爭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8日訊(記者 李方)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於2017年3月18-20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主題為“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出席“製造業全球佈局新趨勢”分論壇並發言。

他認為,美國、歐洲等國家主張逆全球化,想封閉市場自己搞製造業,是實現不了的。 中國的企業走向全球、走向國際市場是必然。

他表示,未來製造業面臨著三點新變化,一是中國要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二是中國要跟西方公司高度合作,三是中國正在從“世界的工廠”變成“世界是中國的工廠”。

“中國的‘走出去’會進一步改變製造業的全球格局。 中國人的‘走出去’是合作的心態,而不是簡單的競爭的心態,要跟大家共同發展,要給當地經濟做貢獻。 ”

以下為演講實錄:

宋志平:非常高興跟大家一起討論關於製造業的全球佈局的話題。 我有三個觀點。

簡單說一下過去。 過去30年,由於中國的快速崛起,全球的製造業佈局發生了非常大的格局變化。 因為中國的低成本和龐大的市場改變了這場佈局。 西方發達國家把終端技術和產品大量地遷移到中國。 同時,高端的裝備和技術仍然留在他們的國內。 同時,大力發展服務業,有一些脫實向虛。 過去幾十年形成了這樣的變化。

關於現在,美國特朗普提出回歸實業,歐洲也在再工業化,希望回到世界製造業中心的位置。

中國這些年的發展,也正在從過去的低端邁向中高端,中國的製造業本身也在強勁地發展。

在過去30年,西方發達國家希望可以把中國的市場打開。 而今天,美國、歐洲等國家的領導人在主張逆全球化,是想把市場封閉,自己搞製造業。 我想這是實現不了的。 放在全球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能夠看到這個趨勢。 中國的企業走向全球、走向國際市場,這也是一個必然。 前不久我在美國投資了一個工廠。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到美國來投資?我跟他說這跟當年你到中國來投資的道理是一樣的,因為美國有我的客戶。 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企業發展,隨著製造業的大規模走出去,這是一個必然。

我們面臨的未來,製造業也面臨著三點。 一是中國要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 從出口額和規模來看,中國確實是製造大國。 但是,從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來看,我們還不是強國。 我們正在搞的“雙創”“中國製造2025”“工匠精神”都是圍繞著怎麼提升自身的素質;二是我們要跟西方的公司高度合作。 我們跟法國的施耐德就有戰略協議,在開發非洲市場的時候聯合起來。 中國的中端裝備加上西方的高端裝備,這樣組合起來會有性價比比較好的設備和技術,這對我們很重要。 對中國公司來講,我們“走出去”,不可能是“我來,你走”,我覺得應該是跟西方的跨國公司進行聯合開發,我們共同發展;三是中國正在從“世界的工廠”變成“世界是中國的工廠”。

過去我們做得是讓產品出去,後來是讓成套裝備、基本建設出去,支援了“一帶一路”的很多地方,去修路、架橋、賣高鐵。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要逐漸讓製造業“走出去”,最終才能把中國的製造業分散到全球市場,既可以帶來經濟上的平衡,也可以帶來就業上的平衡。

中國的“走出去”會進一步改變製造業的全球格局。 中國人的“走出去”是合作的心態,而不是簡單的競爭的心態,要跟大家共同發展,要給當地經濟做貢獻,要和當地的企業密切合作,跟當地的人民友好地相處。 就是我們習主席常講的“親誠惠容”,用這種方式“走出去”才能達到全球經濟的平衡。 我覺得平衡才好,不是說你大我小,而是大家共同支持全球化和全球的均衡。

這才是全球格局下一步要重點考慮到的問題。

謝謝大家!

(根據會議現場整理,未經嘉賓本人審定。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