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我曾用心地來愛著你:漢代地方王國對帝國的文化支持

1

淮南王劉安編輯的《淮南子》書影

王國在搜集整理文化典籍, 推動文化傳播和學術發展方面也是功不可沒的。

西漢初期高祖輕儒生,

文景用刑名, 竇氏喜黃老, 使大部分儒生士人報國無門, 飲恨鄉野。 諸侯王來到封國後需要一大批官員屬下, 使許多士人找尋到了一條步入仕途的捷徑。

為了治理好自己的封國, 諸侯王們紛紛招賢納士, 甚至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 士人的反映熱烈, 不遠千里投奔諸侯王國, 充當諸侯王的師友臣子, 對於王國的發展和典籍的整理做出了很大貢獻。

與之相呼應, 諸侯王出身皇室, 早期大都接受過良好的宮廷教育, 文化素養較高, 他們能夠認識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自己願意傾心學問, 厚遇賢才, 結交天下名士, 發現和利用人才。

在眾多諸侯王之中, 楚元王劉交、淮南王劉安、河間獻王劉德和楚夷王劉郢客等都表現得十分突出。

《漢書•楚元王傳》:“元王既至楚, 以穆生、白生、申公為中大夫。 高後時, 浮丘伯在長安, 元王遣子郢客與申公俱卒業。 文帝時, 聞申公為《詩》最精, 以為博士。 元王好《詩》, 諸子皆讀《詩》, 申公始為《詩》傳, 號《魯詩》。 元王亦次之《詩》傳, 號曰《元王詩》, 世或有之。 ”

劉交一生傾心學術, 不但注意延攬學者, 而且教育自己的子弟求學問道, 極大地推動了典籍的保存和文化的傳播。

淮南王劉安為“為人好書, 鼓琴, 不喜戈獵狗馬馳騁……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 作為《內書》二十一篇, 《外書》甚眾, 又有《中篇》八卷, 言神仙黃白之術, 亦二十余萬言。 時武帝方好藝文, 以安屬為諸父, 辯博善為文辭, 甚尊重之。 每為報書及賜, 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乃遣。 初, 安入朝, 獻所作《內篇》,

新出, 上愛秘之。 使為《離騷傳》, 旦受詔, 日食時上。 又獻《頌德》及《長安都國頌》。 每宴見, 談說得失及方技賦頌, 昏莫然後罷。 ”

劉安招賢納士人數甚眾, 其在學術上的影響也最大, 《內書》(即《淮南子》)總結了統治階級的統治經驗和一些自然科學的成就, 內容豐富, 思想涉及到哲學、法律、經濟等方面, 是我國古代的重要文獻之一。

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 實事求是。 從民得善書, 必為好寫與之, 留其真, 加金帛賜以招之。 由是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里, 或有先祖舊書, 多奉以奏獻王者, 故得書多, 與漢朝等。 ……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 《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之屬, 皆經傳說記, 七十子之徒所論。 其學舉六藝, 立《毛氏詩》、《左氏春秋》博士。 修禮樂,

被服儒術, 造次必於儒者。 山東諸儒多從而遊”。

劉德愛書如命, 尤其重視先秦古書, 使大量的文化古籍得以保存和傳播。

2

東漢楚王劉英是第一代佛教徒

東漢政權是在豪強世族的支持下建立的, 從光武帝開始宣佈“退功臣而進文吏”, 講求以“柔道治國”,

尤其重視儒學教育, 前期的幾代帝王無不是儒學方面的表率。

這樣諸王的文化素養也相對較高, 他們對於文化傳播所起的作用雖不及西漢前期, 卻也不容忽視。

僅以光武帝的兒子為例:

沛獻王劉輔“矜嚴有法度, 好經書, 善說《京氏易》、《教經》、《論語》傳及圖讖, 作《五經論》, 時號之曰《沛王通論》”;

楚王劉英“少時好遊俠, 交通賓客, 晚節更喜黃老, 學為浮屠齋戒祭祀”;

琅琊孝王劉京“性恭孝, 好經學”。

他們的較高的文化修養和精深的學術造詣, 有利於東漢王權的維護和政策的推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