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日本為何不進攻蘇聯:反倒選擇挑戰美國,自取滅亡?

二戰期間, 當德國納粹傾其所有進攻蘇聯時, 日本身為盟友卻未傾盡全力幫助德國進攻蘇聯, 說不定二戰會是另一結果。 日本不幫德國進攻蘇聯也就算了, 但為何要去挑戰工業強國美國?日本這是要作死?

其實並不然, 日本正因為清楚自己的現實情況, 才考慮挑戰美國。 日本其實當時力量也不弱, 他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海軍力量, 國內工業經濟也發展迅速, 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從這些來看, 日本挑戰美國, 並非是一場無把握之戰。 而且, 另一方面, 美國參與二戰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日本與其被動接受, 不如主動偷襲美國, 贏得一絲先機。 我們要知道, 當時的日本已經深陷中國的泥潭之中, 不能輕鬆作戰, 與其坐以待斃, 不如放手一搏, 說不定會有轉機。 重要的是, 日本這是為資源而戰。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 地域狹窄, 國土面積狹小, 土地貧瘠,

資源十分匱乏。 隨著國內工業的迅速發展, 日本企圖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 如果能奪取歐美的一些資源豐富的殖民地, 那就解決他們的大難題了。 精明的日本人想出各種算計企圖降低偷襲珍珠港的可能性。 首先, 他們選定1941年的12月8日淩晨, 因為這天是周日, 也是美國的休息日, 大多數人都在休息, 防守也最為鬆懈。 同時, 他們還對香港發起攻擊, 與偷襲珍珠港相互照應, 實現效應最大化。 保險起見, 他們選擇聲東擊西, 小心躲避美軍巡邏機偵查, 派潛艇搜索前行, 以免洩露機密。 這些算計讓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 卻也成功讓美國記恨上他。 羅斯福總統在珍珠港被偷襲第二天, 宣佈“12月7日是美國的國恥日”, 從此, 日本迎來滅頂之災。

日本如果知道會是如此結果, 恐怕會在德國進攻蘇聯時義無反顧的支持, 而不是不自量力挑戰美國。 或許, 日本選擇在當初和德國納粹一樣不顧一切進攻蘇聯, 德國不會成為戰敗國, 日本也不會因為偷襲美國珍珠港而被美國記恨, 更不會有美國的兩顆殺傷力巨大的原子彈,

我們今天的生活也不一定會是如此和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