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次還鄉的精神之旅 趙曉夢詩歌分享會在成都舉行

週末的成都春寒料峭, 卻擋不住詩歌帶來的暖意。

今天下午, 由成都市作家協會、四川文藝出版社主辦, 成都域上和美藝術館、88·2成都故事廣播、《草堂》詩刊、錦江區作家協會承辦“一棵還鄉的接骨木——趙曉夢詩歌分享會”,

在成都東湖公園域上和美藝術館舉行。 文壇眾多名家相聚, 一同分享身兼傳媒人和詩人的趙曉夢的最新詩集《接骨木》。

風景如畫的湖畔被詩歌環繞, 吸引了不少遊客。

今天整個詩會分為三個篇章。 第一篇章主題為“伸向春天的接骨木”, 著名詩人、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文聯主席、成都市作協主席梁平擔任點評嘉賓。 繼2015年為趙曉夢第一本詩集《一夜過後》寫序, 梁平再次成為這本詩集的作序者, 梁平說, “趙曉夢找到了他寫詩的路徑, 這是他的故鄉, 是一口永遠挖不完的井。 ”

該篇章由尚仲敏朗誦《春天裡》, 趙曉夢的女兒趙尤爾朗誦《風口》, 王卉朗誦《平沙》, 江楓朗誦《田家》, 88.2成都故事廣播主播驍川、胡北、陸毅、寒陽等4人朗誦組詩《在下麵》(《山下》《樹下》《橋下》《花下》)。

接骨木是一種植物, 作為詩集名, 有何寓意?趙曉夢解釋說, 接骨木被視為靈魂的棲息地, “我第一次接觸到接骨木這個意象, 是從俄羅斯偉大女詩人茨維塔耶娃的詩中, 當時心靈受到的震憾至今仍在迴響。 所以後來我不僅寫了一首《接骨木》的詩, 也用它作了這本詩集的名字, 我想除了用這本詩集表達尋求精神上的情感安放地, 更是向茨維塔耶娃致敬。 ”

第二篇章主題為“接受施洗的接骨木”,

由著名詩人、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原《星星》詩刊主編張新泉擔任點評嘉賓。 張新泉的點評很特別, 他專門為趙曉夢寫了一首詩作為他的發言:“初心茂盛/厚積厚發/土地是神/疼痛是花/下即上/小即大//把弓拉滿/把“無”當靶/骨已“接”好/且指草為樹/點石為沙……//大夢大覺/詩壇一俠”。

著名詩人、思想隨筆作家, 中國作協散文委員會委員蔣藍認為, “詩人趙曉夢的詩歌言說在現實與故土之間搭建了一個隱喻的天橋!”

該篇章由謝偉朗讀《瀑布》, 趙彌古琴表演誦讀了《接骨木》, 薑明朗誦《密林》, 龔靜染朗誦《被夢境附體的九眼橋》, 王卉朗誦《湖畔》, 華藝術國學班朗誦《三蘇祠》。 在《三蘇祠》中, 他這樣寫道, “一塊方磚的路, 鋪排不出/宋詞的意境;一池洗筆的水/寫不出《寒食帖》原來的墨韻/只有這三棵樹, 還保持著三蘇祠/站立的姿勢。 在迎來送往中/不知今夕是何年?/料峭春風吹醒四月的窗格一門三樹。 站立的樹, 站立的祠/是父是子。 長滿星星的天空下/那些靜默的亭台樓榭詞意雋永。 ”

聽到此, 讀者發現,趙曉夢的詩歌題材多集中在自然風物、故土親情、歷史人文等題材,語言風格大氣端莊,意象晶瑩,哲思通透。

第三篇章主題為“一棵還鄉的接骨木”,著名詩人李海洲、成都凸凹、周航三位則現場來了一段“鏗鏗三人說曉夢”,李海洲調侃生活中和趙曉夢的相處,引發觀眾席大笑,他還稱趙曉夢為“新鄉愁詩人”,他說:“我更喜歡趙曉夢過去讀書時候寫的作品,但已經回不去了,要回去就只能依託如今寫的詩作。”著名作家、詩人成都凸凹稱,“他是用他內心的鄉土、內心的農耕、他的鄉愁,來對抗、稀釋、平衡他現實中的城市的煩躁、急切和骯髒。”

該篇章由楊宗鴻朗誦《小街》,謝偉朗誦《玉米地》,江楓朗誦《原諒我》,來自88.2成都故事廣播的陸毅、夏天、驍川、寒陽、胡北等5位專業人士朗誦長詩《母親的屋頂》,將活動推向高潮。

在都市工作中,在無數個早晨步行上班的路上,在夜晚書房看書的間隙,趙曉夢會將時間留給詩歌。離開故鄉在城市生活久了,便會產生“鄉愁”,他在詩歌中不斷回望故鄉,也因此被稱為“還鄉詩人”。趙曉夢說,“故鄉”對他而言早已不是地理意義上的合川龍洞那個嘉陵江邊的小鄉村,它們早已幻化為他筆下奔跑的群山、藍色的天空、低飛的白鷺、拉長的影子、折疊的光陰,“一如我深紮泥土的內心。”

所以,在《玉米地》裡,趙曉夢寫下這樣的詩句,對家鄉的憂思痛徹可感,“讓卑微的靈魂不至於死無葬身之地/讓我伸向大地的手,不再顆粒無收”。

成都商報用戶端記者 陳謀

編輯 潘莉

讀者發現,趙曉夢的詩歌題材多集中在自然風物、故土親情、歷史人文等題材,語言風格大氣端莊,意象晶瑩,哲思通透。

第三篇章主題為“一棵還鄉的接骨木”,著名詩人李海洲、成都凸凹、周航三位則現場來了一段“鏗鏗三人說曉夢”,李海洲調侃生活中和趙曉夢的相處,引發觀眾席大笑,他還稱趙曉夢為“新鄉愁詩人”,他說:“我更喜歡趙曉夢過去讀書時候寫的作品,但已經回不去了,要回去就只能依託如今寫的詩作。”著名作家、詩人成都凸凹稱,“他是用他內心的鄉土、內心的農耕、他的鄉愁,來對抗、稀釋、平衡他現實中的城市的煩躁、急切和骯髒。”

該篇章由楊宗鴻朗誦《小街》,謝偉朗誦《玉米地》,江楓朗誦《原諒我》,來自88.2成都故事廣播的陸毅、夏天、驍川、寒陽、胡北等5位專業人士朗誦長詩《母親的屋頂》,將活動推向高潮。

在都市工作中,在無數個早晨步行上班的路上,在夜晚書房看書的間隙,趙曉夢會將時間留給詩歌。離開故鄉在城市生活久了,便會產生“鄉愁”,他在詩歌中不斷回望故鄉,也因此被稱為“還鄉詩人”。趙曉夢說,“故鄉”對他而言早已不是地理意義上的合川龍洞那個嘉陵江邊的小鄉村,它們早已幻化為他筆下奔跑的群山、藍色的天空、低飛的白鷺、拉長的影子、折疊的光陰,“一如我深紮泥土的內心。”

所以,在《玉米地》裡,趙曉夢寫下這樣的詩句,對家鄉的憂思痛徹可感,“讓卑微的靈魂不至於死無葬身之地/讓我伸向大地的手,不再顆粒無收”。

成都商報用戶端記者 陳謀

編輯 潘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