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世界銅王”王文銀:從10元到身價900多億,只用了24年!

1993年, 他揣著400元到深圳, 出了車站, 身上僅剩10元錢。 不得已, 他一度流落街頭, 把水泥管子當家, 和“盲流”做鄰居。 可他心裡裝著一團火,

他想在這兒成為一個響噹噹的大人物!

然而, 2017年最新出爐的《福布斯》富豪榜上, 他身價900多億, 為內地第六大富豪。

他就是正威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文銀, 被冠以“世界銅王”的頭銜。

在水泥管子裡住了一個月

1968年, 王文銀出生於安徽潛山縣梅城鎮, 鎮上非常落後, 且他祖上三輩都是農民。 王文銀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割豬草喂豬, 週末不是放羊, 就是下地幫父母插秧, 種土豆, 栽紅薯。 夏天一到水田, 王文銀的頭上被蚊子咬的全是包, 腿上被螞蟥叮得鮮血直流, 小小年紀吃盡了苦頭。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王文銀一路讀書特別刻苦, 成績始終排在班級前三名。 1989年, 他以高考超過重點本科50分的不俗成績考上了南京大學。 由於個小、沒錢、又沒女孩子喜歡,

王文銀就經常泡在逸夫樓啃書本。

1993年, 25歲的王文銀畢業並被分配到上海工作, 不過他不滿足月薪600塊錢的安逸日子, 因為他想給父母買大房子, 恰逢鄧爺爺去深圳畫了一個圈, 於是王文銀頭腦一熱拎著個包就跑到深圳去了。

成為有影響的大人物, 是王文銀從小就有的志向。 生在貧苦農民家庭的他, 曾特意囑咐母親, 要保留他的課本和筆記, “萬一將來成了大人物呢?”

彼時, 深圳滿大街的淘金客和打工仔。 王文銀到了那兒時身上只剩下10塊錢。 這點錢別說住旅店, 就是吃飯都成了大問題。 他找了個水泥管子算是住處, 鄰居中有“盲流”, 也有失業的人。

由於他的專業都是研究天體物理、萬有引力等等, 結果找了三天都沒有找到一個對口的工作, 可是肚裡餓得慌, 王文銀索性把大學本科畢業證收起來, 掏出高中畢業證。

沒想到這個高中畢業證還真管用, 只花了半天功夫王文銀就被一家港企恒都看上了, 崗位是倉庫保管員。 對於恒都這樣的電線插頭生產廠,

纜線、插頭、連接件, 足有幾千種, 所涉及的物料編碼也就有幾千種。 不過, 這對於天天琢磨量子力學的王文銀來說太小菜一碟了, 他只花了一個星期就把幾千個編碼全都記在了腦子裡, “香港那邊打電話來問物料, 只問我一個。 ”

終於熬到第一個月發工資, 於是王文銀告別了水泥管子, 租了一間3平米的小房間, 雖然裡面只夠放一張床, 而且還漏雨, 王文銀已經相當知足了。 那段時間, 他在庫房沒日沒夜的抬線纜、搬插頭, 累得要死, 晚上回來倒頭就睡, 有次下雨他渾然不知, 結果等屋裡的水淹到胳膊才發現。

1994年春節後的第一天, 香港的大老闆過來發利市。 隨行十多個人來到庫房例行檢查, 一看庫房裡存貨不多大老闆非常高興,

隨口問了倉庫的總經理:“最近銷售不錯啊, 我們的S415線纜還剩多少?”總經理哪裡知道, 忙說去查查帳本。 一旁的王文銀想都沒想, 脫口而出“報告老闆, 還剩1252個。 ”老闆上下打量王文銀這個愣頭青, 他又問了幾組資料, 王文銀還是對答如流。

老闆當然不是傻子, 回去後的第三天王文銀新的任命書就下來了,“庫房管理部總經理助理”。此後的三年時間,王文銀連升8級!從倉庫保管員一直升到恒都總經理的職位,一年拿的獎金和提成有百萬之多。

草創公司,把人脈做成生意

王文銀常和下屬們說,他想要辦公司、開工廠。但那時沒人相信他這個20多歲的年輕人。

1995年,王文銀把吹出的牛皮變成現實:創辦了一家名為深圳攜威電線製品廠的工廠。當工廠上馬時,王文銀和工人一起加班加點,晚上就和衣睡在車間。第一個月,工廠實現了盈利。第三個月的月銷售額,從頭一個月的200萬元猛增到1000萬元。

然而,雖然收入增長很快,但利潤卻非常微薄。

王文銀髮現上下游廠商在他面前都很強勢,自己的大量資金被佔據,毫無話語權。這個時候,選擇只有兩個:要麼退出另謀出路,要麼打通產業鏈奪回主導權。王文銀選擇了後者。

王文銀以分期付款購買100台機器,當時100台規模已是珠三角最大的電源工廠之一,對外聲稱設備由全款購得,以此贏得大批客戶。當時,他身兼數職,經常白天送貨,晚上與客戶洽談業務。他的助理唐毅輝則是其司機,偶爾累得嘔吐。

“熬下來全靠意志力支撐。” 唐毅輝回憶說。為了給一個客戶送貨,兩人一天之內曾在泥濘的道路上往返七趟。

市場火旺,王文銀幸福無比。但緊接著,一個大打擊就來了。

一個潮汕客戶下了一個很大的訂單,但當貨發過去,對方卻連人帶貨消失不見,這讓王文銀損失數百萬元,直接被逼到了破產的懸崖上。他不得不開著卡車挨個找供應商,講公司遇到困難需要分期還上貨款。人脈關係再一次發揮作用,合作夥伴們相信了他,他也很小心地每次都提前幾天還款,才渡過難關。

之後,他順風順水,公司以每年新增一個工廠的速度迅猛發展。迅猛擴張中,他怕重蹈覆轍,還進行了一個壓力測試。他總結自己,以及其他企業家的失敗,發現很多企業的倒閉,是因為合作夥伴。這對每年新增一批供應商的他來說,是必須小心的問題。隨後,他醞釀出了一個“模擬失敗試驗”的主意。

他放出消息說,下屬的一個工廠拖欠了供應商5000萬元貨款,馬上要破產清算。很快,有供應商上門逼債,也有的表示可以等,反應不一。王文銀根據不同反應,篩選出了值得信賴的盟友,然後與之結成更緊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不顧眾人反對的“豪賭”

“我們不是在跟一個天才對話,就是在跟一個瘋子對話。”接觸過王文銀的人士如是評價。

王文銀總結的企業要懂六種“場”(官場、情場、商場、道場、賭場、關係場)中,其中就有“賭場”,不是澳門賭場,而是賭機會,“人生需要抓住幾次別人看不到的機會,才能跳躍”。見過王文銀的人,常常被他身上燃燒的商業熱血打動,但近乎偏執的強烈自信,以及孤注一擲的出手,也讓人很容易將其與輸紅了眼的瘋狂賭徒聯繫在一起。

1998年,王文銀預測到行業將面臨激烈競爭,他提前調整產品結構,迅速上馬電纜產品。

1999年,王文銀整合旗下幾家工廠組建了正威國際集團,總資產約10億元。接著,他從電線廠開始向產業上游拓展延伸,開辦了自己的電纜廠、塑膠廠、銅材加工廠,並把產品賣到了世界100多個國家。

到2003年,正威已頗具規模,是國內產業鏈最完善、全球最大的電源線生產廠家之一。

這年“非典”也爆發了,王文銀想,如果世界毀滅,要錢有什麼用?倒不如賭一把,買礦!他一口氣買了全國的五六家銅鎢礦。當時有人嘲笑他:“你一個造電線的買什麼礦啊,這不是自掘墳墓嗎?”但是王文銀就是有發財的命,非典過去後,他的銅鎢礦的利潤翻了好幾倍,王文銀賺翻了。

2005年初,王文銀又“賭”了一次更大的。當他得知安徽銅陵有一個30萬噸的銅線杆專案正在招商。他想要參加,但他的9個高管有8個表態反對,因為這個項目投資達28億元,僅一期預算就要10億元現金,正威當年總銷售額才50多億元。

但在王文銀力主下,這個項目上馬了。2005年,項目簽約;2006年,項目獲批;2007年,正威子公司全威(銅陵)銅業科技公司一期項目開工。

王文銀發誓要在兩年內建成投產——公司的資金流最多可以承受這麼長時間。但他卻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礙,銅陵政府內部有不少反對的聲音,致使協議履行極為緩慢。為化解危機,他想出一個辦法:邀請安徽省甚至中央部委的領導來做調研,迂回推動專案落實。最後,銅陵主要領導出馬,這個項目才算坎坷成行。

為解決資金問題,其間,他賣了兩家工廠,最後還不得不向銀行舉債。那時候,王文銀的壓力無比巨大,他原來的滿頭黑髮,沒到兩年就變得稀稀疏疏,後來再也沒有長出來。

當時,廠房用最高標準建造,裡面的設備不用美國南線公司的,而用貴一倍的德國西馬克的,王文銀說:“要的就是別克與賓士的差距。”西馬克的設備要付全款,王文銀哪裡有這麼多錢,他就跑到德國跟西馬克的老闆忽悠:“你給我24個月分期付款,我幫你打開中國市場”。在用人方面,王文銀也毫不吝嗇,他花重金從臺灣挖來文德忠當總裁,這個人被稱為銅業奇才!

王文銀的邏輯就是:用頂級的人才,在頂級的工廠造出頂級的產品,才能在全球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安徽銅陵銅製造產業園。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9年,全威銅業開始投產。因為王文銀的“頂級”策略,全威生產出的產品的確一流,雖然價格比同類產品高了幾百元,但是每天來拉貨的卡車絡繹不絕。這一年全威銅業營收106億,占了正威集團營收的91%。之後王文銀在國內外大舉投資,年營收成倍增長,2011年營收破千億,2013年營收破2000億,2014年營收達到3400多億元。

王文銀與胡潤百富創始人胡潤。

王文銀說,企業一定要做行業領袖,“哪怕企業再小,也要做成這個行業、哪怕是最細分領域的領袖。”

革自己的命

2013年,正威集團進入《財富》世界500強;2015年全球排名第247位;2016年,王文銀以130億美元在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排名第六;2017年他以淨資產規模140億美元位居榜單第十名。

儘管如今王文銀的青銅帝國發展得一馬平川,而他並沒有高枕無憂。相反王文銀將更多的精力花在對“失敗”的思考上。

“每個企業都有癌細胞,一兩個癌細胞沒問題,所有的癌細胞同時病變的話就是癌症晚期,救都來不及。所以,企業家一定要防患於未然,一定要看到問題的冰山一角。”王文銀說。

王健林(中)與王文銀(右)。

最早正威重視供應鏈,而後又意識到客戶鏈為王,直到現在珍視全產業鏈,在王文銀看來正威從打工基因到貿易基因再到製造基因,最後跨入科技基因以及互聯網基因,每一次突變都是“革自己的命”,正因如此,正威才可以步入世界500強。

王文銀經常和別人分享一個小故事——老鷹長到80歲的時候羽毛非常堅硬,必須用自己的嘴拔掉自己的羽毛才能再活80年。“我們每一個企業也是這樣,必須要自己革自己的命,在不斷創新中發現商業之美。”王文銀說。

王文銀說:“追求一個小時回報的是小時工,追求一天回報的是鐘點工,追求三十天回報的是上班族,追求一年回報的是職業經理人,追求三年回報的是企業家,追求三十年回報的是實業家,追求一百年回報的是教育家,追求一千年回報的是哲學家!”

你想成為怎樣的人,取決於你追求的回報是什麼。

回去後的第三天王文銀新的任命書就下來了,“庫房管理部總經理助理”。此後的三年時間,王文銀連升8級!從倉庫保管員一直升到恒都總經理的職位,一年拿的獎金和提成有百萬之多。

草創公司,把人脈做成生意

王文銀常和下屬們說,他想要辦公司、開工廠。但那時沒人相信他這個20多歲的年輕人。

1995年,王文銀把吹出的牛皮變成現實:創辦了一家名為深圳攜威電線製品廠的工廠。當工廠上馬時,王文銀和工人一起加班加點,晚上就和衣睡在車間。第一個月,工廠實現了盈利。第三個月的月銷售額,從頭一個月的200萬元猛增到1000萬元。

然而,雖然收入增長很快,但利潤卻非常微薄。

王文銀髮現上下游廠商在他面前都很強勢,自己的大量資金被佔據,毫無話語權。這個時候,選擇只有兩個:要麼退出另謀出路,要麼打通產業鏈奪回主導權。王文銀選擇了後者。

王文銀以分期付款購買100台機器,當時100台規模已是珠三角最大的電源工廠之一,對外聲稱設備由全款購得,以此贏得大批客戶。當時,他身兼數職,經常白天送貨,晚上與客戶洽談業務。他的助理唐毅輝則是其司機,偶爾累得嘔吐。

“熬下來全靠意志力支撐。” 唐毅輝回憶說。為了給一個客戶送貨,兩人一天之內曾在泥濘的道路上往返七趟。

市場火旺,王文銀幸福無比。但緊接著,一個大打擊就來了。

一個潮汕客戶下了一個很大的訂單,但當貨發過去,對方卻連人帶貨消失不見,這讓王文銀損失數百萬元,直接被逼到了破產的懸崖上。他不得不開著卡車挨個找供應商,講公司遇到困難需要分期還上貨款。人脈關係再一次發揮作用,合作夥伴們相信了他,他也很小心地每次都提前幾天還款,才渡過難關。

之後,他順風順水,公司以每年新增一個工廠的速度迅猛發展。迅猛擴張中,他怕重蹈覆轍,還進行了一個壓力測試。他總結自己,以及其他企業家的失敗,發現很多企業的倒閉,是因為合作夥伴。這對每年新增一批供應商的他來說,是必須小心的問題。隨後,他醞釀出了一個“模擬失敗試驗”的主意。

他放出消息說,下屬的一個工廠拖欠了供應商5000萬元貨款,馬上要破產清算。很快,有供應商上門逼債,也有的表示可以等,反應不一。王文銀根據不同反應,篩選出了值得信賴的盟友,然後與之結成更緊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不顧眾人反對的“豪賭”

“我們不是在跟一個天才對話,就是在跟一個瘋子對話。”接觸過王文銀的人士如是評價。

王文銀總結的企業要懂六種“場”(官場、情場、商場、道場、賭場、關係場)中,其中就有“賭場”,不是澳門賭場,而是賭機會,“人生需要抓住幾次別人看不到的機會,才能跳躍”。見過王文銀的人,常常被他身上燃燒的商業熱血打動,但近乎偏執的強烈自信,以及孤注一擲的出手,也讓人很容易將其與輸紅了眼的瘋狂賭徒聯繫在一起。

1998年,王文銀預測到行業將面臨激烈競爭,他提前調整產品結構,迅速上馬電纜產品。

1999年,王文銀整合旗下幾家工廠組建了正威國際集團,總資產約10億元。接著,他從電線廠開始向產業上游拓展延伸,開辦了自己的電纜廠、塑膠廠、銅材加工廠,並把產品賣到了世界100多個國家。

到2003年,正威已頗具規模,是國內產業鏈最完善、全球最大的電源線生產廠家之一。

這年“非典”也爆發了,王文銀想,如果世界毀滅,要錢有什麼用?倒不如賭一把,買礦!他一口氣買了全國的五六家銅鎢礦。當時有人嘲笑他:“你一個造電線的買什麼礦啊,這不是自掘墳墓嗎?”但是王文銀就是有發財的命,非典過去後,他的銅鎢礦的利潤翻了好幾倍,王文銀賺翻了。

2005年初,王文銀又“賭”了一次更大的。當他得知安徽銅陵有一個30萬噸的銅線杆專案正在招商。他想要參加,但他的9個高管有8個表態反對,因為這個項目投資達28億元,僅一期預算就要10億元現金,正威當年總銷售額才50多億元。

但在王文銀力主下,這個項目上馬了。2005年,項目簽約;2006年,項目獲批;2007年,正威子公司全威(銅陵)銅業科技公司一期項目開工。

王文銀發誓要在兩年內建成投產——公司的資金流最多可以承受這麼長時間。但他卻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礙,銅陵政府內部有不少反對的聲音,致使協議履行極為緩慢。為化解危機,他想出一個辦法:邀請安徽省甚至中央部委的領導來做調研,迂回推動專案落實。最後,銅陵主要領導出馬,這個項目才算坎坷成行。

為解決資金問題,其間,他賣了兩家工廠,最後還不得不向銀行舉債。那時候,王文銀的壓力無比巨大,他原來的滿頭黑髮,沒到兩年就變得稀稀疏疏,後來再也沒有長出來。

當時,廠房用最高標準建造,裡面的設備不用美國南線公司的,而用貴一倍的德國西馬克的,王文銀說:“要的就是別克與賓士的差距。”西馬克的設備要付全款,王文銀哪裡有這麼多錢,他就跑到德國跟西馬克的老闆忽悠:“你給我24個月分期付款,我幫你打開中國市場”。在用人方面,王文銀也毫不吝嗇,他花重金從臺灣挖來文德忠當總裁,這個人被稱為銅業奇才!

王文銀的邏輯就是:用頂級的人才,在頂級的工廠造出頂級的產品,才能在全球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安徽銅陵銅製造產業園。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9年,全威銅業開始投產。因為王文銀的“頂級”策略,全威生產出的產品的確一流,雖然價格比同類產品高了幾百元,但是每天來拉貨的卡車絡繹不絕。這一年全威銅業營收106億,占了正威集團營收的91%。之後王文銀在國內外大舉投資,年營收成倍增長,2011年營收破千億,2013年營收破2000億,2014年營收達到3400多億元。

王文銀與胡潤百富創始人胡潤。

王文銀說,企業一定要做行業領袖,“哪怕企業再小,也要做成這個行業、哪怕是最細分領域的領袖。”

革自己的命

2013年,正威集團進入《財富》世界500強;2015年全球排名第247位;2016年,王文銀以130億美元在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排名第六;2017年他以淨資產規模140億美元位居榜單第十名。

儘管如今王文銀的青銅帝國發展得一馬平川,而他並沒有高枕無憂。相反王文銀將更多的精力花在對“失敗”的思考上。

“每個企業都有癌細胞,一兩個癌細胞沒問題,所有的癌細胞同時病變的話就是癌症晚期,救都來不及。所以,企業家一定要防患於未然,一定要看到問題的冰山一角。”王文銀說。

王健林(中)與王文銀(右)。

最早正威重視供應鏈,而後又意識到客戶鏈為王,直到現在珍視全產業鏈,在王文銀看來正威從打工基因到貿易基因再到製造基因,最後跨入科技基因以及互聯網基因,每一次突變都是“革自己的命”,正因如此,正威才可以步入世界500強。

王文銀經常和別人分享一個小故事——老鷹長到80歲的時候羽毛非常堅硬,必須用自己的嘴拔掉自己的羽毛才能再活80年。“我們每一個企業也是這樣,必須要自己革自己的命,在不斷創新中發現商業之美。”王文銀說。

王文銀說:“追求一個小時回報的是小時工,追求一天回報的是鐘點工,追求三十天回報的是上班族,追求一年回報的是職業經理人,追求三年回報的是企業家,追求三十年回報的是實業家,追求一百年回報的是教育家,追求一千年回報的是哲學家!”

你想成為怎樣的人,取決於你追求的回報是什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