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羅傑摩爾逝世:無論是007還是西方 都無法回到那個時代了

伊恩弗萊明的原著裡如此描述代號為007的英國情報員詹姆斯邦德:右臉頰、左肩和右手背有疤痕, 皮膚較黑;擅長射擊、飛刀、滑雪、搏擊。 外形和性格描寫都傾向於突出他冷酷無情的一面, 各色女郎的設置也只為進一步印證這一點。

弗萊明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 二戰時還曾供職於英國軍情部門, 50年代開始寫007系列小說時又恰逢漫天籠罩核恐慌的冷戰, 這使得早期的007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嚴肅, 蘇聯在故事中的角色也更為負面, 東西方陣營對抗的激烈氣氛躍然紙上, 同樣也反映在電影裡。 肖恩康納利的007從語言、動作和儀態上都更為利索,

明白告訴你這傢伙不是什麼大眾情人, 而首先是殺人機器。

1965年前後發生了幾件事, 對後來的007系列電影影響重大:1964年伊恩弗萊明留下遺作《金手指》後逝世;肖恩康納利不想被007定型, 開始調整戲路, 片方開始物色接班人;英國電視劇《聖徒》播出,

大受好評, 男主角羅傑摩爾被視為下一任007人選之一, 後因各種原因暫時擱置。

澳大利亞男模喬治拉贊貝被選為第二任007, 此人練過兩天拳腳, 憑格鬥技巧獲得垂青, 其主演的《女王密使》, 公然讓007成為一名深情男子, 與邦女郎結婚, 妄圖退隱江湖。 該片理所當然成了007系列史上天字第一號差評作品和票房毒藥, 片方回頭是岸, 肖恩康納利被緊急請回主演下一部《金剛鑽》。 演完後肖恩康納利表示受夠, 絕不再演間諜片。

羅傑摩爾這才出場, 時間已經是1974年, 西方世界在連年的局部戰爭、社會運動和經濟危機初顯平淡, 社會正在醞釀復蘇, 繼續渲染劍拔弩張的電影難以再討好觀眾。 羅傑摩爾的007距離原著形象相去甚遠, 他一頭金髮, 看上去偏重紳士而欠缺硬朗;電影裡他一見到花姑娘就雙眼發亮, 拯救英帝國和文明世界的任務相比之下更像兼職;同時這也是最愛插科打諢的一代007, 擁有不俗的英式冷幽默造詣。 市場反映很好, 觀眾喜歡這樣的特工——顯然,

這個世界已經夠糟心的了, 看電影的目的簡單而純粹——做人最緊要開心。

羅傑摩爾時代的007電影風格也在指向進一步的娛樂化。 美蘇陣營對抗氣氛被淡化, 好幾代的邦女郎還被設置為蘇聯女間諜, 與007一起打怪。 劇情往往是一個不屬於任何國家陣營的野心家,

挑動美蘇對抗, 想借機毀滅地球。 007不再是英國和西方文明的捍衛者, 他開始拯救地球。 《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等作品在這一時期掀起的科幻熱也影響了007電影的故事設置, 於是有了《海底城》和《太空城》, 《太空城》出現了大量的太空活動以及戰鬥場景, 在當時令人大開眼界, 也刷新了007電影的票房紀錄。

因年事太高而辭演007,羅傑摩爾也成了歷史第一人。比肖恩康納利還大三歲的羅傑摩爾主演1985年的《雷霆殺機》時已經58,因脫髮嚴重不得不戴假髮參演,且疲態盡顯。接班主演之後兩部的蒂莫西達爾頓試圖重塑007冷面殺手的氣質,步入黃金時代的西方社會更不買帳。直到皮爾斯布魯斯南成為007,冷血且不失浪漫,從容且自信滿滿。如果說每一代007都反映著彼時的西方主流社會心態,那麼羅傑摩爾和布魯斯南的007,無疑是一段美好回憶。

參演007前被嘲為土豆頭的丹尼爾克雷格後來大受歡迎,則是社會心態和審美轉型的一大徵兆。冷戰勝利的榮光褪色,世界好像並沒有像想像般變得更完美,相反日子好像變得沒那麼好過,新的挑戰與問題也在不斷出現。007也變得更嚴肅、鬱悶、苦大仇深,電影的色調和情節都變得更黯淡。這回007再想結婚或退隱江湖,卻贏得了市場和口碑。今天的銀幕英雄必須有點慘痛回憶或者黑歷史,太過輕鬆浪蕩則顯得輕浮不接地氣。當年的喬治拉贊貝和蒂莫西達爾頓見此,恐怕會感慨生不逢時。待到羅傑摩爾逝世,人們再度重溫他的007不免將意識到,不論是007還是西方,都無法回到那個時代了。

因年事太高而辭演007,羅傑摩爾也成了歷史第一人。比肖恩康納利還大三歲的羅傑摩爾主演1985年的《雷霆殺機》時已經58,因脫髮嚴重不得不戴假髮參演,且疲態盡顯。接班主演之後兩部的蒂莫西達爾頓試圖重塑007冷面殺手的氣質,步入黃金時代的西方社會更不買帳。直到皮爾斯布魯斯南成為007,冷血且不失浪漫,從容且自信滿滿。如果說每一代007都反映著彼時的西方主流社會心態,那麼羅傑摩爾和布魯斯南的007,無疑是一段美好回憶。

參演007前被嘲為土豆頭的丹尼爾克雷格後來大受歡迎,則是社會心態和審美轉型的一大徵兆。冷戰勝利的榮光褪色,世界好像並沒有像想像般變得更完美,相反日子好像變得沒那麼好過,新的挑戰與問題也在不斷出現。007也變得更嚴肅、鬱悶、苦大仇深,電影的色調和情節都變得更黯淡。這回007再想結婚或退隱江湖,卻贏得了市場和口碑。今天的銀幕英雄必須有點慘痛回憶或者黑歷史,太過輕鬆浪蕩則顯得輕浮不接地氣。當年的喬治拉贊貝和蒂莫西達爾頓見此,恐怕會感慨生不逢時。待到羅傑摩爾逝世,人們再度重溫他的007不免將意識到,不論是007還是西方,都無法回到那個時代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