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亮劍》借騎兵連長孫德勝的死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

《亮劍》之所以被稱為經典, 除了對主人公遊刃有餘的刻畫外, 真正優秀之處在於其刻畫的無數光芒萬丈小人物。 而騎兵連長孫德勝, 更是成就了鐵血軍人的典範, 深深的刻在人的心理, 贏得了無數的讚揚和眼淚!而對於他的死, 無數觀眾為之感動, 可導演究竟要借孫德勝的死告訴我們什麼?今天我們就此做一分析!

一、對馬革裹屍的真實詮釋

縱觀古今, 馬革裹屍是軍人的最高榮譽。 而在近代的戰爭中如何更好的把馬革裹屍的定義更真實、更直觀的表達到電視劇中呢?導演借用了一種寫實的手法,

用騎兵連全軍覆沒的壯舉真實的告訴我們馬革裹屍的定義, 讓觀眾既讚歎英雄又歎息戰爭。 同時也是對英勇犧牲的抗戰烈士的一種致敬!

二、體現獨立團的軍人氣節

孫德勝, 是李雲龍原來的老部下(新一團), 被李雲龍用四挺機關槍換到獨立團。

他出身貧苦, 作戰英勇, 原是石友三的得力戰將, 做過騎兵營營長, 後來堅決不當漢奸, 要做個不怕死的軍人!他性格火急火燎, 有打罵士兵的現象, 武藝高強, 性格堅定。

但在整個劇中, 孫德勝戲碼不多, 但其一出現, 便把整個獨立團的性格表達的淋漓盡致, 他們貌不驚人, 但心性堅定, 他們勇往直前、不畏犧牲!

三、烘托戰爭的殘酷

戰爭絕非幸事, 古語雲上兵伐謀, 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而近年來的電視劇電影中很少能把戰爭的殘酷烘托出來, 似乎在那些所謂披著戰爭外衣的戰爭劇, 處處都是神話, 人人都是英雄, 敵人似乎是泥捏的, 對手似乎也都是傻子, 而事實呢, 戰爭有鐵一樣的法則, 他對敵我雙方都是一種考驗, 沒有人能成為常勝者, 只有此消彼長、各領風騷, 而騎兵連的血正是告訴人們和平的不易, 戰爭的慘烈!

四、充實亮劍精神

幾乎在所有的戰役中, 亮劍的結局都無出其右的獲得了勝利, 唯獨只有這個騎兵連的全軍覆沒。 大家可以再次回想一下亮劍的含義:古代時,

兩個劍客相遇, 得知對方是天下第一劍客, 明知不敵, 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 倒在敵人的刀下不可恥!而孫德勝帶領下得騎兵連, 正是亮劍精神倒下的詮釋, 以一個騎兵營對抗一個騎兵團, 無疑是死, 但他們仍然始終處於進攻的態勢, 剩下幾十人要衝鋒, 剩下一個人也要衝鋒, 哪怕是被砍斷了胳膊, 依舊選擇進攻, 最終就連對手敵人也被他們的英勇感動了, 厚葬了這些勇士!

縱觀全劇, 王承柱、喜子、和尚、孫德勝、黃連長......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 無一不“入木三分”般地刻進觀眾的腦海。 而做到這些的根本在於其作品的真實, 因為只有真實才能走進人的心理, 最好的表演不是借用而是融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