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重讀《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關雎》為何列詩經第一篇?

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在文學史上享有盛譽。 尤其是在後來, 成為儒家文化教化世人的經典作品。

提到《詩經》, 大家想起來的第一句就是“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

這兩句出於《關雎》, 乃是《詩經》的開篇第一首。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 在中國人的心目當中, 表達感情一向都比較含蓄, 這麼不加掩飾的表達感情的詩句, 在後世並不多見, 為何卻出現在《詩經》當中的第一篇當中?

《關雎》

我們認為, 原因在於以下兩點:

1、周代重視夫妻人倫, 是因為要壯大人類種族

在周代的時候, 人類社會發展還很渺小, 與強大的自然相比, 人類社會時刻面臨著很大的衝擊甚至危險。 在《韓非子•五蠹》雲:“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獸眾, 人民不勝禽獸蟲蛇。 ”所以說, 在當時, 自然的力量還很大, 人類社會還無法與自然抗衡。 所以人們要做的, 首先就是生存, 除了吃飯, 就是繁育後代了。 而《關雎》就是為了求偶以求繁育後代的一種方式,

自然引起人們的重視。

在人類社會當中, 雖然最早實施的群居制度, 但是夫妻家庭卻是其中的最小的也是最核心的組織單元。 求偶是人類正常的反映, 記錄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艱辛。 所以將這首詩放置於《詩經》中的第一首, 理所當然。

2、符合我國古代“禮”的理念

食色性也, 吃飯和繁衍後代是人類社會的本能, 但是在那麼久遠的時代, 人尚且沒有像動物那樣隨意交配, 而是帶有求偶色彩的情感表達, 本質上是“禮”的約束。

《周易•序卦》說:“有天地然後有萬物, 有萬物然後有男女, 有男女然後有夫婦, 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有父子然後有君臣, 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措。 ”

無論是孔子還是後世,

都積極尋求“禮”來建立一種秩序, 為後世人所遵守。 而這首詩裡面所表達的情感以及作為, 都是很好的說明出了“發乎情止乎禮”的理念, 自然為孔子所贊許。

一言以蔽之, 這首詩最能代表孔子的理念, 所以其編纂得以優先考慮放到《詩經》中的第一首。

愛情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之一。 雖然指向種族的繁衍, 但是其本身更多的是心靈的契合。 在這首《關雎》當中,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君子對於心愛的姑娘展開了追求, 因為“求之不得”, 但也沒有“霸王硬上弓”, 而是“輾轉反側”, 最後甚至提出“琴瑟友之”, 以求能得到姑娘的芳心。 這種求偶是人類社會的美好記憶, 體現了人類的本身的欲望, 也是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人的克制。

顯然, 這些都深得後世人的心, 以至於千百年來一直作為人們的教化作品。

有次兩點, 可以說明, 《關雎》出現在《詩經》當中的第一篇, 不是偶然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