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價值投資圈套:QFII驚為天人!一年暴漲50%,完勝99%基金

過去一年, 1119檔股票創2638點以來新低。 然而, 過去一年, QFII大漲49.92%, 驚為天人!完勝99%公募基金、78.52%私募基金。 一邊引領價值投資, 一邊對其它非價值類股“強發IPO、強監管、打壓”的監管思路, 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價值投資”是否適合中國?

一、 QFII完勝99%公募基金、78.52%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

過去兩年, 在1448檔股票型基金中, 有311只產品獲得正收益, 1137只產品仍處於虧損狀態, 即78.52%的私募基金仍處於虧損狀態。

公募基金:

如圖1, 最近兩年, 在594檔股票型公募基金中, 截止目前, 只有11只產品已經解套。 2015年股災爆發的時間點是2015年6月15日, 如果再除去2015年5月24日-2015年6月12日(股災前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這段時間的漲幅約10%,

那麼, 當前只有滙豐晉信、前海開源、安信價值、易方達消費等這四檔基金已經解套, 其它590檔股票型基金仍處於套牢狀態。 即自2015年股災以來, 99.33%的公募基金仍處於虧損狀態。

圖1:

QFII:

當前QFII持股指數為6771點, 離2015年股災前夕的6958點,

僅下跌2.58%(可以說外資基本已經解套)。 而同期, 上證指數仍大跌41.29%, 創業板更是暴跌54.88%。

那麼, 外資是什麼時候開始跑贏大市的呢?如圖2, 自2007-2016年, QFII走勢基本與上證指數保持同步。 但是, 過去一年, QFII開始大幅跑贏大市。 從2016年2月20日至2017年5月24日, QFII 大漲49.92%, 而這段時間上證指數僅小幅6.13%(這裡還忽略了指數失真的影響)。

2016年2月20日, 這一天到底是什麼日子呢?真的有點巧, 這一天正是新證監會主席上任的日子, 可以說也正是過去一年宣導所謂“價值投資的分水嶺”。

圖2:

那麼, 外資憑什麼跑贏大市的呢?如圖3, 截止今年一季度, QFII重倉股主要集中在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醫藥生物等這些消費類版塊。 這些QFII重倉股, 貴州茅臺、美的集團、海康威視、五糧液、格力電器等個股, 過去一年股價早已翻倍。 當然, 這些個股漲得如此猛, 與監管宣導價值投資、打壓遊資(遊資出沒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中小創, 大盤股遊資是無能為力的)、以及過去一年機構猛推、市場討論等分不開。

價值投資政策、機構、市場等一條龍服務, 為外資打開賺錢法門。

然而, 當我們國內還在那爭論時, 外資已經賺得盆滿缽盈, 在一旁偷著樂!

圖3:

二、 “價值投資”是否適合中國?

1. 在討論價值投資之前, 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

過去一年:

40檔股票自2638點以來跌幅超過50%;

429檔股票自2638點以來跌幅超過20%;

922檔股票自2638點以來跌幅超過10%;

1119檔股票創2638點以來新低。

然而, 過去一年, QFII大漲49.92%!

過去一個月:

692檔股票過去一個月跌幅超過20%;

1802檔股票過去一個月跌幅超過10%;

2247檔股票過去一個月跌幅超過5%;

A股一個月蒸發4萬億, 投資者近一個月戶均虧損超8萬。

然而, 過去一個月, QFII持股卻錄得上漲4.47%!

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到, 過去一個月A股大面積大跌的程度, 已經堪比“股災4.0”。 這讓人想起去年初的“熔斷機制”, 強制推行終導致大面積的跌停潮。 那麼, 今天我們通過“強發IPO、強監管、打壓”等方式, 引領“價值投資”, 這種方式讓人想起“休克療法”。 我們來對比一下:

當前監管思路:一邊引領價值投資, 一邊對其它非價值類股“強發IPO、強監管、打壓”;

休克療法:一邊實行經濟自由化、私有化, 一邊實行緊縮的金融和財政政策。

另外,當我們把西方的“價值投資”理念引進中國時,我們都要再三謹慎,例如,去年強推“熔斷機制”導致的股災3.0就是一個教訓。那麼,“價值投資”是否適合中國呢?

這主要取決於中美兩國股市的差異性。如圖4,我們可以看到,美股呈現“牛長熊短”與A股呈現“牛短熊長”的特點,這主要由於中美兩國股市存在多方面的差別,主要包括:

圖4:

1). 投資者結構不同。美國股市是一個典型的“機構市”,共同基金(14萬億美元),私人養老金21萬億美元,是美國機構市的兩大支撐。而且,美國股市是一個開放國際市場,擁有大量外國機構投資者。相反,中國股市是一個典型的“散戶市”。如圖5,散戶投資者占比最大,且QFII也小得可憐。而機構擁有各方面的優勢,獵殺散戶,而且市場更容易劇烈振盪。

圖5:

2). IPO體制不同。美國的註冊制由市場決定,企業的IPO成敗主要取決於投資者需求。相反,中國A股的行政核准制,致使IPO身價暴漲,使得市場投機猖獗,投資者沒法用腳投票決定IPO需要。

3). 退市機制不同。美國退市制度的市場化程度極高,退市效率更高,遵循“1美元退市法則”,退市“裁決權”完全交由投資者。僅在1995年至2002年之間,就有7000多家退市。而在中國,A股只有淨利潤的單一退市標準,而且淨利潤可操縱,垃圾股死不退市,扭曲了市場。

4). 公司分紅不同。美國公司重回報,中國公司重圈錢,這是上市公司對待股東的態度差異。

5). 監管模式不同。美國監管重心在二級市場,主要強調事後監管,且監管嚴厲、高效,可以讓證券犯罪分子“牢底坐穿”、“傾家蕩產”。而在中國,則是IPO上市後就萬事大吉。

6). 社保不同,投資心態不同。美國的社保制度,使得國民從搖籃到墳墓全程均有足夠保障,因此,其投資目標更長遠、更理性、更從容!相反,中國保障程度很低,投資者缺乏安全感,投資心態更加浮躁、急功近利,更有希望通過短炒賺快錢、一夜暴富的投機心態。這種投機心態也是股市“暴漲暴跌的根本原因”。

除外,中美股市的差異,還表現在投融資平臺不同、上市公司品質不同等。

中美股市有那麼多的不同,是否意味著“價值投資”不適合中國呢?當然不是!

晨星評級統計資料顯示,美國小型股票從1926年至2009年的複合年化收益為11.9%,大型股票為9.8%。與此相似,中國股市從1992至2016年的年化收益率也在12%左右。而且,中國所有上市公司ROE在1992年至2016年的平均值為12.38%,與股市的年化收益率驚人的相似!

可見,價值投資長期來看同樣適合中國。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休克療法”式的強制推行“價值投資”。在漸進推行“價值投資”的同時,還需要“IPO體制、退市制度、監管模式、上市公司品質、分紅、完善社保以及引導投資理性投資”等多方面的配套機制共同完善。

以勉釀成另一個“熔斷機制”的股災悲劇!甚至中了外資的“圈套”

風險提示: 以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另外,當我們把西方的“價值投資”理念引進中國時,我們都要再三謹慎,例如,去年強推“熔斷機制”導致的股災3.0就是一個教訓。那麼,“價值投資”是否適合中國呢?

這主要取決於中美兩國股市的差異性。如圖4,我們可以看到,美股呈現“牛長熊短”與A股呈現“牛短熊長”的特點,這主要由於中美兩國股市存在多方面的差別,主要包括:

圖4:

1). 投資者結構不同。美國股市是一個典型的“機構市”,共同基金(14萬億美元),私人養老金21萬億美元,是美國機構市的兩大支撐。而且,美國股市是一個開放國際市場,擁有大量外國機構投資者。相反,中國股市是一個典型的“散戶市”。如圖5,散戶投資者占比最大,且QFII也小得可憐。而機構擁有各方面的優勢,獵殺散戶,而且市場更容易劇烈振盪。

圖5:

2). IPO體制不同。美國的註冊制由市場決定,企業的IPO成敗主要取決於投資者需求。相反,中國A股的行政核准制,致使IPO身價暴漲,使得市場投機猖獗,投資者沒法用腳投票決定IPO需要。

3). 退市機制不同。美國退市制度的市場化程度極高,退市效率更高,遵循“1美元退市法則”,退市“裁決權”完全交由投資者。僅在1995年至2002年之間,就有7000多家退市。而在中國,A股只有淨利潤的單一退市標準,而且淨利潤可操縱,垃圾股死不退市,扭曲了市場。

4). 公司分紅不同。美國公司重回報,中國公司重圈錢,這是上市公司對待股東的態度差異。

5). 監管模式不同。美國監管重心在二級市場,主要強調事後監管,且監管嚴厲、高效,可以讓證券犯罪分子“牢底坐穿”、“傾家蕩產”。而在中國,則是IPO上市後就萬事大吉。

6). 社保不同,投資心態不同。美國的社保制度,使得國民從搖籃到墳墓全程均有足夠保障,因此,其投資目標更長遠、更理性、更從容!相反,中國保障程度很低,投資者缺乏安全感,投資心態更加浮躁、急功近利,更有希望通過短炒賺快錢、一夜暴富的投機心態。這種投機心態也是股市“暴漲暴跌的根本原因”。

除外,中美股市的差異,還表現在投融資平臺不同、上市公司品質不同等。

中美股市有那麼多的不同,是否意味著“價值投資”不適合中國呢?當然不是!

晨星評級統計資料顯示,美國小型股票從1926年至2009年的複合年化收益為11.9%,大型股票為9.8%。與此相似,中國股市從1992至2016年的年化收益率也在12%左右。而且,中國所有上市公司ROE在1992年至2016年的平均值為12.38%,與股市的年化收益率驚人的相似!

可見,價值投資長期來看同樣適合中國。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休克療法”式的強制推行“價值投資”。在漸進推行“價值投資”的同時,還需要“IPO體制、退市制度、監管模式、上市公司品質、分紅、完善社保以及引導投資理性投資”等多方面的配套機制共同完善。

以勉釀成另一個“熔斷機制”的股災悲劇!甚至中了外資的“圈套”

風險提示: 以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