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如果你喜歡看日本電影,那是枝裕和是你繞不過去的那一個

我想大部分人喜歡是枝裕和是從無人知曉開始的

這部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將一件殘忍可悲的故事拍的平靜從容

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

只有娓娓道來的故事

……

一位不負責任的單親母親將孩子拋棄, 十二歲的哥哥努力照顧三個弟弟妹妹, 沒有經濟來源, 停水停電, 幾個孩子在出租屋內, 過著無人知曉的生活。

無人知曉, 幾乎漫布整部電影。

從一開始, 母親搬家到這裡,

房東只見了哥哥一人;小小妹和小弟都在行李箱中藏著, 小妹在車站等著, 趁夜色溜進家中;之後母親逃離在外, 不知道他們過得怎樣;房東只是偶然來了一次房間;小小妹死後, 裝在行李箱中埋在了機場附近, 除了幾個孩子, 沒有人知道她的死亡。

哥哥在照顧弟妹之余也會去看漫畫, 跟同齡朋友玩, 我們假裝不知道, 他也是個孩子。

全片主角沒有一次哭泣, 沒有故意煽情。 可在看到片尾幾個小孩回家的路上鏡頭戛然而止時, 心中難言的悲痛卻會噴湧而出。

《無人知曉》是一部色調相對灰暗的電影,

這之後的作品才逐漸走向溫和, 從大海的顏色就能看出, 越發的色彩明亮, 而保持不變的依舊是對家庭關係、人際關係的探討。

2011年的《奇跡》同樣是聚焦到一群孩子的電影, 但在觀感上好很多, 全片看下來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

千萬不要讓爺爺帶孩子!!!

不是, 是千萬不要讓熊孩子聚到一起, 誰知道他們會幹出什麼!

故事講述的是因為父母離異而分居兩地的兄弟倆為讓父母和好, 冒出了許多奇怪的想法, 而哥哥聽說新幹線的時速非常快, 在兩輛車相遇的時候, 喊出自己的願望就會實現。

就是這樣一個奇怪的想法, 兄弟二人就開始號召自己的好朋友們跟自己一起出發,踏上了實現願望的征程。

呐,就是這個小哥哥

《奇跡》是JR紀念九州新幹線通車的特別企劃,是一份限定題目創作。是枝裕和並沒有將它拍成一個公路片,反而用幾個熊孩子的幻想連接兩頭破碎的家庭。

那種對舊物的眷戀,成長與失去,都隨著呐喊聲呼嘯而過,奇跡有沒有發生並不重要,人生漫漫,步履不停。

牆裂建議用《奇跡》來解鎖是枝裕和,晴朗的夏天,一群孩子,一個幼稚的想法,一個真實的願望,觀影過程中也會出現很多萌點,而且沒有親人逝去的哀傷,沒有生活所迫的無奈。太適合入坑是枝裕和了。

對兒童劇不感冒的話,那另一部相對輕快的電影,也是是枝裕和電影中豆瓣觀看人數最多的《海街日記》,或許適合。

電影講述的是四個同父異母的姐妹(最小的妹妹是同父異母)從陌生到熟悉的故事,

卡司中,大姐:綾瀨遙,二姐:長澤雅美,三姐:夏帆,小妹:廣瀨鈴,

都是日本當紅的小花旦,就這樣說吧,光看這四個小姐姐的笑容我就能看一輩子。

小妹廣瀨絲絲的腿是最短的……

影片聚焦到了與生活和解這樣的主題,可以看做是無人知曉幾個小孩長大的故事。可見的兩場葬禮、一場祭祀還有與母親的離別都沒有過分渲染悲傷的氛圍,只是簡單的作了告別。

而把更多的影像交給了極具生活化的場景,姐妹之間的對話、釀造梅子酒、一起穿和服燃放煙花等等,四姐妹的美看起來乾淨舒服。

被拋棄的人緊緊擁抱在一起,也跟生活擁抱在一起。

而其他電影中《如父如子》討論了親情與血緣的關係;

《步履不停》是對亡者的紀念,

《比海更深》則把重心放到了小人物的掙扎上;

而處女作《幻之光》也討論過死亡對人的影響,裡面有一段出殯的鏡頭相當驚豔,讓人感到對死亡的敬重。

有些玄幻題材的《下一站天國》則像紀錄片一樣將一生中最美好的片段呈現出來,讓逝者帶著安詳的笑容進入天國;

相對於這些《空氣人偶》顯得有些另類,影片從純愛到春色、從大叔到人偶見到的各種人群,看完之後忍不住想說一句人生真是寂寞。

是枝裕和是近代日本比較突出的一位作者型導演,如果說最初的《幻之光》借鑒了很多前輩成瀨巳喜男的思路的話。那從《無人知曉》之後導演技巧便越發純熟,形成了有獨特文人氣質的家庭片。

他的電影一大特色是去表演化,影片中的演員都以近乎真實化的姿態表演完整部電影。

拿幾個典型的演員來講。

| 阿部寬

寬叔共出演了是枝四部作品,《步履不停》、《奇跡》、《比海更深》、《回我的家》電視劇。

寬叔身高1米9,在日本是非常高大帥氣的形象,但是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下,他反而成了一個小男人,一個不那麼高大、不那麼男子氣概、過的不是很如意、像個孩子一樣的小男人。

這樣的寬叔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失去了偉光正的一面卻更像一個父親、兒子,一個平凡的大叔。

| 樹木希林

樹木希林老師是日本國寶級演員,獲獎無數。而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中,她是一個毒舌活潑的老太太,金句達人,而且經常在電影中下廚做各種吃的。

她在表演之前都會提前到現場去熟悉臺詞,也會收拾佈景,把它當做自己的家,這個東西放這裡合適,那個東西放這裡正好夠得著,讓人一看就是自己家的樣子。

在北影節的採訪中,導演也說樹木希林老師是前輩,有這樣的前輩在現場,自己都不敢馬虎,會更認真對待作品。

| 小孩子

小孩子幾乎是每部是枝作品都會出現的了,最有名兩位演員當屬《無人知曉》中的柳樂優彌,以及《奇跡》中的前田兄弟了。

導演沒有將孩子表現的智障一般賣萌撒嬌,反而是解放天性似的嬉戲打鬧。《無人知曉》採訪中導演講與孩子們生活了一年時間。而電影呈現出來的鏡頭不過2個半小時,可想而知其中的用心。

對演員的調教指導是導演非常重要的工作,讓所有人物最接近導演想展現的那種角色。而去表演化的形式在日式家庭片中展現出獨特的魅力,瑣碎的生活小事變的溫馨有趣,聽著一幫人嘮叨家常,打個招呼也會被暖到。

真實感的展現使觀眾更快的進入到一個故事中,並且與電影中的人同呼吸共命運,如果有某些點戳到你了,則會產生強烈的共鳴。我在影院觀看《步履不停》後看到許多人眼中含著淚水,也聽到朋友說《如父如子》映後有哥們在現場嚎啕大哭。

多數電影是導演自編自導,北影節也舉辦過導演的讀者交流會,在現場討論了幾部電影的劇本的問題。

例如《步履不停》是母親去世後所創作的一部電影,劇中樹木希林飾演的老太太和阿部寬飾演的兒子原型就是導演本人和母親。

《步履不停》將故事放到一天中來展現,好像發生了很多事,又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正如導演所講,“因為大家人生當中並不會常發生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件,但是日常生活卻很有趣不是嗎。這次的電影,我想要描寫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悲劇,歡笑,和殘酷。”

影片中很多生活化的場景與對話都是在導演日常生活中的積累,加上樹木希林、橋爪功這樣的老前輩又在現場不時冒些金句,讓平靜的電影多了許多歡樂與感觸。

是枝電影中的日本人的家也讓人印象深刻,《海街日記》中那個沒有門鎖,老舊但是綠意盎然的小院子,《如父如子》中鄉下人的店鋪與房間一起的小房子,每一個房子都充滿了生活氣息。

(真的好大啊!)

還有一項非常生活化的元素就是每部影片都會出現並且都很想吃的美食。

例如

| 《奇跡》中的那個輕羹(鹿兒島當地的甜點),初嘗時不覺得怎樣,隱約、輕微、醇厚、有點淡,但是越嚼越香。

| 《海街日記》中的梅子酒,在梅子熟的時候採摘下來,等到釀好,與你一醉。

| 《比海更深》中,老太太自己製作的冰棒,炎炎的夏日吃一口真是爽啊!

食物是影片中獨特的存在,在觀看時誰來做菜,做菜過程中的對話,誰來收拾,很多細節都可以展現出一個家庭的人際關係,人物的性格,而這點導演把控的非常出色。

是枝裕和的電影在豆瓣上難得的保持了8分以上的水準,而雖然是這樣的高分,被人貼上了文藝、溫情、無聊的標籤後,確實看退了很多人。

他的電影經常沒有大起大落,沒有高潮,沒有慷慨激昂的配樂,沒有嘶吼,甚至沒有什麼懸疑。一段2個小時甚至更長的影像就那麼平平靜靜的記錄了一家人的生活。

像綿裡藏針,細細品味之後真的很紮心。

-END-

電影十三妹原創

兄弟二人就開始號召自己的好朋友們跟自己一起出發,踏上了實現願望的征程。

呐,就是這個小哥哥

《奇跡》是JR紀念九州新幹線通車的特別企劃,是一份限定題目創作。是枝裕和並沒有將它拍成一個公路片,反而用幾個熊孩子的幻想連接兩頭破碎的家庭。

那種對舊物的眷戀,成長與失去,都隨著呐喊聲呼嘯而過,奇跡有沒有發生並不重要,人生漫漫,步履不停。

牆裂建議用《奇跡》來解鎖是枝裕和,晴朗的夏天,一群孩子,一個幼稚的想法,一個真實的願望,觀影過程中也會出現很多萌點,而且沒有親人逝去的哀傷,沒有生活所迫的無奈。太適合入坑是枝裕和了。

對兒童劇不感冒的話,那另一部相對輕快的電影,也是是枝裕和電影中豆瓣觀看人數最多的《海街日記》,或許適合。

電影講述的是四個同父異母的姐妹(最小的妹妹是同父異母)從陌生到熟悉的故事,

卡司中,大姐:綾瀨遙,二姐:長澤雅美,三姐:夏帆,小妹:廣瀨鈴,

都是日本當紅的小花旦,就這樣說吧,光看這四個小姐姐的笑容我就能看一輩子。

小妹廣瀨絲絲的腿是最短的……

影片聚焦到了與生活和解這樣的主題,可以看做是無人知曉幾個小孩長大的故事。可見的兩場葬禮、一場祭祀還有與母親的離別都沒有過分渲染悲傷的氛圍,只是簡單的作了告別。

而把更多的影像交給了極具生活化的場景,姐妹之間的對話、釀造梅子酒、一起穿和服燃放煙花等等,四姐妹的美看起來乾淨舒服。

被拋棄的人緊緊擁抱在一起,也跟生活擁抱在一起。

而其他電影中《如父如子》討論了親情與血緣的關係;

《步履不停》是對亡者的紀念,

《比海更深》則把重心放到了小人物的掙扎上;

而處女作《幻之光》也討論過死亡對人的影響,裡面有一段出殯的鏡頭相當驚豔,讓人感到對死亡的敬重。

有些玄幻題材的《下一站天國》則像紀錄片一樣將一生中最美好的片段呈現出來,讓逝者帶著安詳的笑容進入天國;

相對於這些《空氣人偶》顯得有些另類,影片從純愛到春色、從大叔到人偶見到的各種人群,看完之後忍不住想說一句人生真是寂寞。

是枝裕和是近代日本比較突出的一位作者型導演,如果說最初的《幻之光》借鑒了很多前輩成瀨巳喜男的思路的話。那從《無人知曉》之後導演技巧便越發純熟,形成了有獨特文人氣質的家庭片。

他的電影一大特色是去表演化,影片中的演員都以近乎真實化的姿態表演完整部電影。

拿幾個典型的演員來講。

| 阿部寬

寬叔共出演了是枝四部作品,《步履不停》、《奇跡》、《比海更深》、《回我的家》電視劇。

寬叔身高1米9,在日本是非常高大帥氣的形象,但是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下,他反而成了一個小男人,一個不那麼高大、不那麼男子氣概、過的不是很如意、像個孩子一樣的小男人。

這樣的寬叔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失去了偉光正的一面卻更像一個父親、兒子,一個平凡的大叔。

| 樹木希林

樹木希林老師是日本國寶級演員,獲獎無數。而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中,她是一個毒舌活潑的老太太,金句達人,而且經常在電影中下廚做各種吃的。

她在表演之前都會提前到現場去熟悉臺詞,也會收拾佈景,把它當做自己的家,這個東西放這裡合適,那個東西放這裡正好夠得著,讓人一看就是自己家的樣子。

在北影節的採訪中,導演也說樹木希林老師是前輩,有這樣的前輩在現場,自己都不敢馬虎,會更認真對待作品。

| 小孩子

小孩子幾乎是每部是枝作品都會出現的了,最有名兩位演員當屬《無人知曉》中的柳樂優彌,以及《奇跡》中的前田兄弟了。

導演沒有將孩子表現的智障一般賣萌撒嬌,反而是解放天性似的嬉戲打鬧。《無人知曉》採訪中導演講與孩子們生活了一年時間。而電影呈現出來的鏡頭不過2個半小時,可想而知其中的用心。

對演員的調教指導是導演非常重要的工作,讓所有人物最接近導演想展現的那種角色。而去表演化的形式在日式家庭片中展現出獨特的魅力,瑣碎的生活小事變的溫馨有趣,聽著一幫人嘮叨家常,打個招呼也會被暖到。

真實感的展現使觀眾更快的進入到一個故事中,並且與電影中的人同呼吸共命運,如果有某些點戳到你了,則會產生強烈的共鳴。我在影院觀看《步履不停》後看到許多人眼中含著淚水,也聽到朋友說《如父如子》映後有哥們在現場嚎啕大哭。

多數電影是導演自編自導,北影節也舉辦過導演的讀者交流會,在現場討論了幾部電影的劇本的問題。

例如《步履不停》是母親去世後所創作的一部電影,劇中樹木希林飾演的老太太和阿部寬飾演的兒子原型就是導演本人和母親。

《步履不停》將故事放到一天中來展現,好像發生了很多事,又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正如導演所講,“因為大家人生當中並不會常發生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件,但是日常生活卻很有趣不是嗎。這次的電影,我想要描寫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悲劇,歡笑,和殘酷。”

影片中很多生活化的場景與對話都是在導演日常生活中的積累,加上樹木希林、橋爪功這樣的老前輩又在現場不時冒些金句,讓平靜的電影多了許多歡樂與感觸。

是枝電影中的日本人的家也讓人印象深刻,《海街日記》中那個沒有門鎖,老舊但是綠意盎然的小院子,《如父如子》中鄉下人的店鋪與房間一起的小房子,每一個房子都充滿了生活氣息。

(真的好大啊!)

還有一項非常生活化的元素就是每部影片都會出現並且都很想吃的美食。

例如

| 《奇跡》中的那個輕羹(鹿兒島當地的甜點),初嘗時不覺得怎樣,隱約、輕微、醇厚、有點淡,但是越嚼越香。

| 《海街日記》中的梅子酒,在梅子熟的時候採摘下來,等到釀好,與你一醉。

| 《比海更深》中,老太太自己製作的冰棒,炎炎的夏日吃一口真是爽啊!

食物是影片中獨特的存在,在觀看時誰來做菜,做菜過程中的對話,誰來收拾,很多細節都可以展現出一個家庭的人際關係,人物的性格,而這點導演把控的非常出色。

是枝裕和的電影在豆瓣上難得的保持了8分以上的水準,而雖然是這樣的高分,被人貼上了文藝、溫情、無聊的標籤後,確實看退了很多人。

他的電影經常沒有大起大落,沒有高潮,沒有慷慨激昂的配樂,沒有嘶吼,甚至沒有什麼懸疑。一段2個小時甚至更長的影像就那麼平平靜靜的記錄了一家人的生活。

像綿裡藏針,細細品味之後真的很紮心。

-END-

電影十三妹原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