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如何深度互動?

原標題:引領世界經濟穩健前行——全球視野看中國經濟2017

全國兩會剛剛閉幕, 18日舉行的2017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吸引了包括70多位全球500強企業“掌門人”、30多位國際機構負責人和全球知名學者在內的600多位嘉賓齊聚北京,

聚焦2017年中國與世界如何深度互動。

全球大調整、大變局之下, 2017年世界經濟能否穿越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在全球格局中居於何種方位?全世界在聆聽北京的聲音。

中國信心:“穩定之錨”為世界經濟消減不確定性

“連續14年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每年都會討論面臨的挑戰和困難。 但這次, 我們面臨的挑戰真的很嚴峻, 超出預期。 ”經合組織(OECD)幕僚長加芙列拉·拉莫斯的這番話, 道出全球的擔憂和關切。

2017年, 面對充滿更多不確定性的世界經濟, 中國作用備受關注。

“新興市場依然是支撐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貢獻率超過70%, 尤其是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將繼續引領全球經濟穩健前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張濤說。

2016年, 中國經濟增長6.7%, 增速雖比以前放緩, 但依舊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之錨”。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說, 過去也有一些國家取得像中國這樣的成績,

但經濟規模要比中國小得多。 “中國經濟能夠保持將近7%的增速是非常了不起的。 ”

2017年, 中國確定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的目標。 從開年前兩個月的經濟資料看, 經濟延續了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 向世界經濟傳遞出更多信心。

論壇主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評價說,

中國經濟穩的因素不斷積累, “L”型增長有望進入下半程, 從“降速”階段轉向“提質”階段。

不少與會嘉賓表示, 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的世界經濟環境下, 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 將成為全球經濟穿越不確定性, 走出“低增長困境”的重要力量。

“中國正從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轉型, 將持續提升全球市場需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說, 中國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和人力資本投資, 將深化全球價值鏈分工。 中國企業擴大對外投資, 也將為投資對象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中國動力:創新與變革引領世界經濟轉型

實現人機互動的智慧型機器人、支撐摩拜單車的智慧雲、具有高速巡航能力飛機的模型……論壇同步舉行的創新前沿展上, 多家國內外企業展現的創新技術, 折射全球經濟發展新動向。

在全球探尋走出經濟低迷路徑的背景下, 中國的轉型實踐對自身及其他各國都具有重要意義, 成為支撐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

“當前全球政治經濟領域的不確定性是長期結構性失衡的結果,要穿越不確定性,不能靠孤立主義,也不能靠貿易戰,根本之道在於深化結構改革。”王一鳴說。

需求不足是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重要因素,而需求潛力最大的市場在中國。

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2006年的消費額僅占全球消費總額的6.6%,但到2015年這一數字已經上升至15%。 2016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6%,服務業占GDP的比重超過“半壁江山”。

“我們在中國的發展起步於三年前,去年銷售已經實現翻番。”談到在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特斯拉汽車公司全球總裁喬·麥克尼爾語氣中充滿自豪。

伴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正成為中國發展的“主旋律”,這得益于近年來中國創新投入的持續增加。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已達到2.08%。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17年中國要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包括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廣聚天下英才。

“我們計畫在上海和蘇州再建兩個研發中心,以配合現有的北京、深圳研發中心。”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感歎說,無論是應用開發、設計創意還是製造工業領域,中國都人才濟濟。

不少與會嘉賓指出,中國向綠色發輾轉型,努力實現更包容的發展,將對全球經濟作出更多貢獻。

“中國去年減少的鋼鐵產能和2017年計畫減少的產能加起來,相當於巴西全國的產能。”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總裁、首席執行官費慕禮說,過去兩年全球礦業經歷了最困難的時期,中國進行結構性調整應對挑戰,並已初見成效。

“我們很關注中國下一步怎樣推進改革。”友邦保險集團首席投資總監馬克·科寧說,在中國經濟再平衡的過程中,金融、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改革至關重要,將確保經濟增長成果惠及整個社會。

中國擔當:融入更公平包容的全球化

全球經濟連續8年低速增長,部分群體尤其是藍領工人受到衝擊,各種社會矛盾凸顯……當下,是讓全球化刹車?開倒車?還是推動全球化繼續前進?

“將當前世界出現的問題完全歸咎於全球化,這是片面的。”王一鳴說,從更長時間來看,全球化帶動了全球繁榮、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

在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李揚看來,推進全球化,需要重新尋找國內發展和全球發展的協調機制。中國引領的全球化將打造一個全新的格局,旨在惠及更多的國家和人民。

更加開放的中國,正以積極的姿態和行動擁抱更加公平包容的全球化。

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這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市場、更充足資本、更豐富產品、更寶貴合作契機。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要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中國再次向世界傳遞了繼續開放的決心。

“不管世界出現怎樣的民粹主義、保守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都是敞開的。”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中國將堅定擴大開放,積極地參與國際經濟的合作。

“美國如果脫離全球化進程,風險將很高,中國也一樣。”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強調,“中美兩國都肩負責任,要保證世界市場的開放,並建立一個互利共贏的雙邊關係。”

記者:韓潔、陳煒偉、王希、於佳欣

參與采寫:劉紅霞、侯麗軍、潘潔、申鋮

新媒體編輯:李明、魏蒙

“當前全球政治經濟領域的不確定性是長期結構性失衡的結果,要穿越不確定性,不能靠孤立主義,也不能靠貿易戰,根本之道在於深化結構改革。”王一鳴說。

需求不足是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重要因素,而需求潛力最大的市場在中國。

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2006年的消費額僅占全球消費總額的6.6%,但到2015年這一數字已經上升至15%。 2016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6%,服務業占GDP的比重超過“半壁江山”。

“我們在中國的發展起步於三年前,去年銷售已經實現翻番。”談到在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特斯拉汽車公司全球總裁喬·麥克尼爾語氣中充滿自豪。

伴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正成為中國發展的“主旋律”,這得益于近年來中國創新投入的持續增加。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已達到2.08%。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17年中國要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包括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廣聚天下英才。

“我們計畫在上海和蘇州再建兩個研發中心,以配合現有的北京、深圳研發中心。”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感歎說,無論是應用開發、設計創意還是製造工業領域,中國都人才濟濟。

不少與會嘉賓指出,中國向綠色發輾轉型,努力實現更包容的發展,將對全球經濟作出更多貢獻。

“中國去年減少的鋼鐵產能和2017年計畫減少的產能加起來,相當於巴西全國的產能。”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總裁、首席執行官費慕禮說,過去兩年全球礦業經歷了最困難的時期,中國進行結構性調整應對挑戰,並已初見成效。

“我們很關注中國下一步怎樣推進改革。”友邦保險集團首席投資總監馬克·科寧說,在中國經濟再平衡的過程中,金融、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改革至關重要,將確保經濟增長成果惠及整個社會。

中國擔當:融入更公平包容的全球化

全球經濟連續8年低速增長,部分群體尤其是藍領工人受到衝擊,各種社會矛盾凸顯……當下,是讓全球化刹車?開倒車?還是推動全球化繼續前進?

“將當前世界出現的問題完全歸咎於全球化,這是片面的。”王一鳴說,從更長時間來看,全球化帶動了全球繁榮、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

在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李揚看來,推進全球化,需要重新尋找國內發展和全球發展的協調機制。中國引領的全球化將打造一個全新的格局,旨在惠及更多的國家和人民。

更加開放的中國,正以積極的姿態和行動擁抱更加公平包容的全球化。

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這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市場、更充足資本、更豐富產品、更寶貴合作契機。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要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中國再次向世界傳遞了繼續開放的決心。

“不管世界出現怎樣的民粹主義、保守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都是敞開的。”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中國將堅定擴大開放,積極地參與國際經濟的合作。

“美國如果脫離全球化進程,風險將很高,中國也一樣。”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強調,“中美兩國都肩負責任,要保證世界市場的開放,並建立一個互利共贏的雙邊關係。”

記者:韓潔、陳煒偉、王希、於佳欣

參與采寫:劉紅霞、侯麗軍、潘潔、申鋮

新媒體編輯:李明、魏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